试卷和答卷的区别是什么呢

试卷和答卷的区别是什么呢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8 21:18:38

作为一名准大学生,当揣着录取通知书走进了大学校园,从那刻起你便是一名大学生了。作为新大学生的你,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1、读大学究竟是读什么呢?

2、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是什么?

3、读大学为了什么呢?

或许,你也想过上面的这类问题,但是还不知道答案呢。不妨请看一个求职的案例,看完之后,你也许会得到启发。

周小姐的求职经历

我的一个朋友周小姐,曾跟我聊过她的毕业就职经历。大学临近毕业,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而周小姐她又属于运气最差的那类。校园招聘,她没有通过初试;一阵子海投,她也没有收到回音。后来,在持之以恒地投简历中,她收到了面试通知。

第一次,有家服装行业公司通知她面试。周小姐她因为出门前打扮得太久,加上路上堵车,结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扬起手上一堆报名表对她说:“小姐,你不适合做员工,适合做老总。”

第二次,周小姐素面朝天地提前来到一家礼仪公司,可工作人员却摇着头对她说:“注重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学校没有学过吗?”

这两次的面试经历,对她的影响非常大,让她的情绪非常低落。但是,没办法,因为还得找工作啊。当然了,她也从这两次面试中体悟了职场礼仪和职场规则的重要性。

后来,过了十多天,她收到了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招聘通知。这一次的招聘,她重新打起了精神。

这一次应聘,周小姐,提前画好了淡妆,也很准时地到了应聘现场。所有面试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大房间里,考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简单的题目上海这个城市,每年能产生多少的个人贷款金额?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

一看到这个无厘头的题目,周小姐几乎傻眼了。后来,她慢慢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发现这道题不是要我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的题目对我这个经济系的高才生来说并不算难,中间涉及的很多管理知识对我来说也轻而易举。

​所谓的“贷款金额”其实就是个人贷款审批通过的金额,会有一个审批通过率。而贷款审批的金额,跟贷款需求有关;贷款需求与人口有关,还跟人口年龄段有关。

按照这个思路,周小姐的解答过程就渐渐出来了。

第一步,上海市有多少人口呢?当时是在2010年,她记得新闻上说过上海人口已经达到2300万了。好,这个数字有了。

第二步,她想到最有可能贷款的人群可能会集中在25岁至45岁之间。那么,25岁至45岁之间有多少人呢。这个就要用到抽样调查的方法了,于是她就在纸上写出如何进行抽样,来获得这个年龄段的人数百分比。

第三步,对于每个人能获得多少贷款额度呢,这个应该与个人的收入有关联。参考什么数据呢。对,个人平均工资这个数据。当时上海的平均工资是在官方媒体发布的,周小姐也是关注到这个数据的,4000元左右吧。

第四步,个人最终能获得通过多少贷款额度呢。这个与审批通过率、授信额度有关。一般审批通过率在20%左右,很多贷款机构的授信额度为3-6月的工资范围。

最后,周小姐把上述的整个过程写了下来,并附上了一组数字,递交上了答卷。

一个星期后,周小姐收到了这家金融公司的录用通知了。

周小姐为什么找到了工作呢?

周小姐第一次面试因为迟到而失败,第二次又因为仪表而被淘汰。作为一个求职者,她犯了两个很不应该犯的错误,因为守时和注重仪表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

周小姐第三次面试的时候,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实力。

如果面试时那个问题的答案只是一个确定的数字,那么对于作答的人来说,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和没读大学的人比较起来丝毫也不占优势。因为大学生并不一定会比别人的记忆力更好。很多人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但他们并不是大学生。

既然这个面试时那道题目考察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大学生的优势便凸现出来了。周小姐在大学期间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她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了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

这就是我的那位朋友周小姐的毕业求职过程。

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

现在回到开头的提问。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和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

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顶多也只算是一所规模更大的技校。

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是系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管在什么行业,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我们在读大学的过程中,如果好好锻炼自己,就一定会拥有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的。

从我们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

如果我们不读大学,“上海这个城市,每年能产生多少的个人贷款金额?”这样的工作, 恐怕再怎么认真也很难做得出来。所以,大学生真正要学的并不是教材上那些知识和理论,而是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们读大学,为的是要让自己拥有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既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祝愿每个大学生能都拥有把知识和理论付诸于现实的工作中的能力。


苏先生咨询:高考志愿填报、大学生涯引导、职业规划和发展。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