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不同省份用什么卷子

2024高考不同省份用什么卷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2 20:06:00

大家好,我是艳群,作为一名退休教师,经历过教育的种种变迁,如今虽已离开讲台,但始终关注着教育动态。最近,全国高三考生参加的这次 “适应性考试”,让我不禁回想起那些年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解读高考风向标的日子。三四百万考生参与,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如此大规模,足见其重要性。像河南约 130 万、四川约 83 万等众多省份的考生,都在通过这套题提前感受高考的脉搏。

这样关键的试题,可不是普通老师能完成的,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精心命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它的题型、难度和风格都有着明确的导向性,在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管的 “中国考试” 平台,专家们也给出了深入的解读。而我,作为一名多年的语文老师,也想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对这次考试的看法,总结出 “六个信号和两点隐忧”。

先来说说这六个信号:

错别字题回归:这一老题型很可能在今年高考中再次出现。从考试反馈来看,效果不错。一线老师早就受够了那些大单元、大概念,还有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玄乎语文题。回归汉语言文字本身的考查,可比那些连答案都不公布,中文博士生导师都不敢讲评的题强多了。我记得有位教数学的老师曾和我吐槽,他高中时最讨厌错别字题,像 “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这类题目,简直让人头疼。但语文学习本就需要 “死记硬背” 打基础,再灵活运用,命题老师就是想让那些只重视数理化,忽视语文基础的学生重视起来。

成语题更成熟:刚开始考成语填空题的时候,难度太大,让老师和学生都怨声载道。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专家们对命题的把握越来越精准了。现在的考生不用特意去背大量成语,靠平时的积累就能应对。

直接考查虚词:在 2024 年高考之前,文言文考查主要集中在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上,很多年都没直接考过文言虚词。但 2024 年新高考 Ⅰ 卷考了 “之” 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全国甲卷考了 “即”“固”“但” ,2025 年适应考又考查了 “而” 的用法。这明显是在提醒考生,文言虚词的学习不能忽视。

逐步重视语法:70 后、80 后那一代语法基础普遍扎实,可 90 后、00 后这两代在语法学习上就相对薄弱了,中英文学习都是如此。2024 年新高考 Ⅰ 卷考查了意动用法,分析 “恢复疲劳” 的逻辑对错,这些都和语法相关。2025 年适应考语用题中关于 “帚星” 和 “云鬓” 命名方式的考查,也体现了语法的重要性。有语法基础的考生,在做题时确实更有优势。

作文注重思辨:作文注重思辨能力不是什么新趋势了,但这次考试体现得尤为明显。三道作文题审题难度都不小,像对 “辩论赛” 要明确立场观点,对丰子恺的观点要表明自己是否同意。只会套用模板、讲空话的考生,最多只能拿到 45 分左右,很难写出高分作文。现在 AI 发展迅速,它几秒钟就能写出文章,要是学生作文没有个性,千篇一律,确实没什么价值。虽然改变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从长远看,整顿文风是必然的。

整体平稳过渡:随着全国各省市都使用新教材,进入新高考,新的 “大一统” 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个过渡阶段,高考语文命题以平稳为主,题型、难度变化不大。就像默写,肯定是 60 篇,不会变成 72 篇。2023 年和 2024 年高考语文题难度不大,2025 年也不会太难,就算有新题型,也是考查基本语文能力,学生们不用过于担心。

再谈谈两点隐忧:

语用题 “1 拖 5” 的可行性:以前语用题是一道道独立的,后来在两个小语段里出题,2024 年新 Ⅰ 卷变成在一个约 650 字的语段里考查,2025 年八省适应考的语段约 415 字。这样对语段的挑选要求极高,要是选得不好,既要承载 18 分的题目,又容易出现题目琐碎、简单或难度不合理、区分度小的问题。

选择题减少的必要性:从 2024 年九省适应性考试的 12 道选择题,到 2025 年八省适应考的 10 道,再看新高考 I 卷,2021 年 12 道,2022 年 10 道,2023 年和 2024 年均为 9 道。选择题逐年减少,主观题增多,虽说这是为了 “聚焦核心素养”,但也带来了考生书写量大、评分标准不好把握、改卷强度大、区分度小等问题。

教育一直在发展,高考也在不断改革,作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真心希望这些变化能让语文教育越来越好,让学生们真正学好语文,提升综合素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