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为某地道法老师,因注意到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有感而发此文。
- 初中版道德与法治,共六册,每学期一册。
- 七上内容:少年梦想,学习重要性等,着重于引导学生适应初中生活。
- 七下内容:青春期异性关系,生命,尊重等,着重于树立学生三观。
- 八上内容:宪法和法律,公民的基本权利等,着重在于教会学生初步的法治意识。八下内容:民主,各类制度,国家安全等,着重在于增强学生的人民意识。
- 九上内容: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和高中思政接轨
- 九下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大国担当,未来的选择和道路等,着重于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并正确面对未来
总体来看,这类书在塑造学生初步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世界观,价值观,与高中接轨等方面,是成功的。但是,我以为,仍有许多缺陷需要弥补
1.浮于表面,欲说还休。对于很多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只是一句带过,编者甚至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 例:七下课本关于青春期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表述:外在美和内在美同样重要。什么叫外在美?青春期要不要注重外在美?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吗?非常多家长认为:初中就只应该“好好学习”,不用考虑外表,打扮就是不务正业。尤其在内地,这种想法流毒甚广,而《道德与法治》却对此无任何否定和批判。社会上畸形的审美,和“高中丑死,大学打扮”说法应该从初中就予以否定。这才可能在初高中美育教育极差的今天,培养出不被扭曲的审美观
说法的实质是用富有文采的外表混淆内外在美概念,掩饰被扭曲的美学观念。实质是被考试压力扭曲的价值观。
除此例外,还有青春期的异性感情,批判性思维等内容具有同样的问题。这些章节只是堆砌词汇,引导学生的功能很差
2.应试色彩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大多数学生只是背知识点而不会理解和运用,脱离社会现实和青少年日常生活。这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粗线条例:八上关于宪法和法律的内容,课本上和辅导书采用的例子大多都是:通过了《民法典》,通过了《反有组织犯罪法》之类。绝大部分学生原文都没读过一段,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如何教会学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多学生只是机械的背诵“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增强法治意识……领导立法,支持司法……”之类的,他们都不知道什么叫“科学立法”。如果只是这样一味的记忆脱离现实的知识点,道法课有何用?
例:《道德与法治》对于我国几个基本政治制度的论述太少。尤其是青少年如何使用这些制度维护自己权益这部分内容仅有事例(比如小字部分有一个学生上书全国人大的事例)而无具体的引导。学生只知道可以找人大代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不知道具体做法。不知道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是不是空中楼阁呢?
3.没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例:七年级课本提到了批判性思考,但是六本书几乎没有一段提到辩证思考。而批判性思考那章也只是堆砌文学词汇,对于理解力较差的七年级学生而言,也只能应试。部分地区考试有“辨析题”。但是就那种非黑即白的正确和错误,对于辩证思考毫无用处,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误解。这一缺点也助长了应试色彩。
批判性思考和辩证思考在生活中和高中的语文和思政上特别重要。这两种思维方式也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的基础。
总结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套在实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教科书,它的课标使得老师教学有着很强的方向性和目标性,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但是,我认为,此课本还具有许多不足,比如应试色彩严重。这些缺点应当予以纠正和弥补。希望我们的道法教育能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