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由史以来都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赞成全国统一卷,有的人赞成全国分卷,谁说都有理,谁也都说不服谁,但最后也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是今年全国的分卷考表:
明朝初年科场舞弊案由于江南仕族仕学一直盛行,学子素质高,考试结果呈送给朱元璋的录取名单出现清一色的江南学子,北方学子无一上榜,朱老板盛怒之下下令彻查,可查来查去,所有官员、考生都没有作弊呀,但龙颜震怒之下老朱这个暴脾气早己将一些官员考生处置了,皇帝面子上一时下不了台,此时马皇后出了个主意,将南北学子分卷重考一次择选录取,这才平息了北方学子的愤怒。
统一卷在古代达不到南北公平的,由于连年的战争,南方盛行文化的地方出的学子多,北方马背民族学子出得少,而朝廷又不能够由一方势力占据,在皇权社会一方独大往往会造成党 、宦权专政,皇权旁落甚至被颠覆 的事时有发生,所以需要多方面的势力来平衡辅佐皇帝治国,同时收拢各地人才也可以起到筑固统治各地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南北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消失,甚至各地都有要求升级到同等地位,打破地域、种族、经济的壁垒,这种发展好不好呢?在地方保护主义之下,北方的大学拥有全国大部分的优质资源为保持本土高水平文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对本地考生的录取率及试卷的难易程度肯定有所保留 ,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大学也是这样,头部给了本地,按一定比例尾部给了各省;不单是省与省之间内卷化,省内省府和地方之间也一样的内卷,这就造成了文化、经济的更加不平衡,你培养你的人,我教我的人,都是为了保持本土的先进性不遗余力,这种窘局之下的破局就需要开放各地的权限,统一考卷,能者据之。
分卷考的一个说法是依据各地的不平衡执行的,但直正的不平衡是原先经济的不平衡造成的,道理上说经济落后的地区更需要通过考试争取得到更多全国最优质资源的机会,而不是为了争抢本土仅有的几个名额迫使另一部分有能力的人才提早进入社会去搬砖,这是对人才选拔过程中造成的过度浪费,而占用名额多的地方却由本地平庸之辈占用,这种自损式的保护主义于己于人于国都百害无一利。
我们为什么要全国,甚至全世界性的修路、筑桥,南北东西物要流通,人才同样也需要流通,保护起来的东西有哪一个是会发展得好的?看看深圳和内陆城市,缩短地方的差距是经济上的差距,人智力上的差距,而不是富与穷的歧视,文化高与低的藐视,统一试卷的考法可以全国性筛选人才,而不是独居教育优势的地方挑选性的选拔人才,好的都挑走了,对地方造成循环式的维持原状或倒退。公平、公正、公开才是打破地方垄断,共同富裕的根本。看中央执行的政策就知道了,将首府一部分副功能分配到周边城市,将扎堆首都的部分央企外迁各省,将各省的力量资源都带动起来,集中起来办大事,将权力资源适当外放,穷的地方通过整合资源青山绿水也一样可以变成财富,而不一定非要再各地搞一遍工业化生产才行,软经济和高科技化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和发达地区的高科技人才扎堆浪费。
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垄断,才是造成地方之间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发达的社会早己无形中打破了地区的平衡,户藉的改革可加速地方人才的流动,高考分卷的措施己严重低估了社会的发展,只有开放性的教育才会促进更好的人才交流,和地方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