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会不会发错(高考试卷写错题了怎么改正)

高考试卷会不会发错(高考试卷写错题了怎么改正)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30 03:30:13

在2024年高考前,我们对跨学科融合作了探讨,如“跨学科融合?先从“酶”到“自由基”捋一捋”、“2024年高考猜题——“跨学科融合”的生物与化学”,但文科考查走得更远,历史放物理、政治放数学,现在是地理放化学了。

如网传的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第19题,根据题目给出的8月日均气温和湿度图,以硫硝钠(10水硫酸钠)的硝化与反硝化,对图中的1、2、3阶段进行影响的变化说明。

【解析】

第 1 阶段:日出至 11 ∶ 00 左右的快速升温、降湿过程。以日出前(6 ∶ 30 左右)为起点,此时监测点温度达到每日最低点,而湿度达到每日最高点,形成低温潮湿环境,利于可溶盐吸湿结晶、甚至溶解。日出后,随光照加强,温度逐渐升高而湿度逐渐降低,逐渐形成蒸发环境,在每日的 11 ∶ 00 左右,监测点温度达到每日最高点而湿度达到每日最低点,有利于可溶盐相变、脱水。

第 2 阶段:从温度最高时刻至次日日出前的降温、增湿过程。此阶段又可划分为相对快速和相对缓慢的两个降温、增湿子阶段(图上 2 阶段①及 2 阶段②)。2 阶段①为 11 ∶ 00 前后至日落石刻(19 ∶00 前后) 的相对快速的降温增湿过程;2 阶段②为日落后至次日日出前(6 ∶ 30 左右)的缓慢降温、增湿阶段,直至日出前夕,达到每日的温度最低点和湿度最高点,再次形成低温潮湿环境。日出后,温度湿度的变化进入新一轮循环,如此的温湿循环为可溶盐的反复结晶作用提供了客观条件。

据说学生出来的第一句话是,我当时以为都是发错试卷了!!!

在学科融合试题方面,政治、历史、地理一向是做得比较多,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和真题,因为这三个文科学科,说起来,学科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又比如下面这道网络地理题,在搞笑之余,真的考查地理基础知识。

【解析】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日出日落时间不受纬度影响,(另一个不受影响的是秋分)。观察北极星仰角38度的纬度为北纬三十八度。春分日经线与晨昏线重合,而且北京东八区时区,6:00pm,昏线为东经120度。可肉眼直接观测星空人小李所处位置极可能即将或已入夜,则为昏线附近或以东。北京,上海,广州经度相差不大,A陕西比北京经度小,这个时候还不到六点,天更亮;B广东,纬度不恰当;C上海,纬度不恰当;D棒国,经纬度皆恰当,比北京经度大,差一个时区,这时候是晚上七点左右,天黑了,可以看到北极星。故最可能的答案是:D阿西八!。

再比如下面这道政治题,带政治制度及斗争的电路图,有没有被吓到?

【解析】

皇帝是电源,如果S4断开,那就是断路。那下面所有的机构都通不了电,所以皇帝在这电路图里是起决定作用的。

再看内阁,在电路图上是一个滑动变阻器。帝国议会在电路图上是一个灯泡。只要S3闭合,内阁和帝国议会,都被短路了,都不会起作用了。

联邦议会在电路图上是个电阻。只要S1合上,联邦议会也被短路,失去了作用。百姓也是一样,在电路图上是一个电感。你可以把这个电感理解成一个电阻,电感也起到电阻的作用,当S2合上时,百姓也被短路,失去了作用。

总结:这张电路图上,皇帝作用最强大,它的开关,决定着所有机构有电或者没电,更能体现君主专制。

A选项讲的是英国的“虚君”。【关键词:“虚君”】;

C选项讲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关键词:“制约、平衡”】;

D选项讲的是法国的共和制度。【关键词:“一票共和”】;

只有B,是符合电路图情况的,皇帝掌握了国家实权。电路图形象地展示了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政治体制,是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所以答案应该是B。

最后一个例子是这道历史跨物理的真题,最早在2016年出现,至今已被各路名师改编了无数个版本。

这题出的很有意思,把当时企图变革的新兴力量以及自身的腐朽落后性和侵略者的力量创新性的用F浮、G和推力来表示,细细品味确实有意思,可惜和解题没太大关系。深色水体已经标明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清完全处于水体中,故选A。

中国什么时候从封建社会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其实这种跨学科的题最简单了,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只要你能看懂题就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