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了
这些东西千万不能发朋友圈!
包括:准考证、个人身份证
考生号及密码、填报志愿纸质表
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
个人录取通知书
这些东西上
大多包含有你的个人信息
千万不要泄露出去
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获取到
可以拿来对你实施精准诈骗!
警察蜀黍梳理一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高考骗局,请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提高警惕。
考试、查分篇:
骗
局
一
#网售所谓“高考考题““高考答案”#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警方提醒:
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题或答案的言论。不要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骗
局
二
#销售考试作弊器材#
除了卖“真题答案”,骗子还喜欢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
警方提醒:
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高考时各考点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所以,所谓的“高考作弊神器”,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
普
法
宣
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骗
局
三
#伪造虚假查分网站#
高考结束后,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及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输入考生姓名、身份证号、考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另外,还有的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500元至1000元的价格查询分数。
警方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骗
局
四
#黑客可以修改高考分数,交钱能“包过”#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警方提醒: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想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通过散布“考试未过,可内部操作”“内部加分”“交钱包过”等诈骗信息,声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分,骗取事主转账。此类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纯属骗局。
防范要点
1. 考生收到录取信息确认表或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市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到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2. 可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也可以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3. 如有招生人员联系考生或家长,就要多留一个心眼,看前来招生人员的承诺是否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悖,任何违背国家招生政策的承诺,都是不可能兑现的。
4. 看收费,看是否存在高额收费现象。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凡是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行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费、活动费的行为,都要认真考虑,谨防上当受骗。
5. 我国高考实行“阳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向社会公布,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6. 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7. 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数万、数十万元的高额费用。
高考是人生大事
希望大家能够擦亮双眼,认清骗局
绝不能因为被骗
一生追悔莫及,耽误前程!
祝广大高考学子旗开得胜
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END
“赞”和“在看”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