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结束,上午批改试卷,中午和下午第一节连着上课,有点累,听同事说成绩出来了,趁第二节书法课的时间,去办公室看卷子。
来到办公室,只有一个实习老师在里面,其他老师都去上课了。卷子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打开卷子,我快速查了一下优秀人数和不及格人数,欣喜,遗憾,叹息。我欣喜的是,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分数都很高,看来近期反复训练写童话有成效,有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遗憾的是,个别本应考好的学生,由于审题不清,阅读题答非所问,没有考出应有的成绩;叹息的是,几个平时作业质量不佳、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有的甚至下降,下一步该怎样教这些孩子?回想起这些天的辛苦,不免叹息:尽人事,听天命吧!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面对考试,他们都一样,渴望考出好成绩。可是,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仅仅依靠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语文这个学科,我个人觉得是不靠天赋的,只要勤奋,坚持,没有学不好的。我安慰自己:目前学不好的学生,可能是没有开窍。永远要相信孩子们,他们都是发展中的人,慢慢来吧。放学后,回到县城,已七点,吃了碗面,走在路上,我被路边的表演吸引了,“吐火”“吞火”,二人转……“杨琴演艺”_杨琴?多么熟悉的名字!路边早已交通堵塞,我还是忍不住挤了进去。舞台上,闪烁的灯光、动感的音乐,熟悉的面容,那不是我十二年前教过的学生家长吗?她还是那么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这么多年过去,没有改变。当年教她儿子的时候,也是三年级,记得孩子第一次月考六十多,她找过我,问怎么提高成绩,我告诉她孩子基础弱,应当把当天学过的知识当天就消化掉,字词一定要会默写,其他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就可。孩子特别懂事,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把语文书放在枕边,睡前回忆不起来哪个字,就翻开书看一眼,直到记住才睡觉。周末,孩子五点起床和妈妈一起去河边练习吹唢呐,每周都去,没有间断。看到孩子这么懂事,不怕吃苦,就让孩子当了班长。孩子也不负期望,成绩直线上升,后半年已经稳稳地每次考试九十多分。这么多年没见,也不知这孩子后来怎样了,希望一切都好吧!
今天看抖音,搜索“杨琴演艺”,才知道孩子妈妈收了很多吹唢呐的徒弟,这是一位优秀的、能吃苦、能坚持的妈妈,向她学习! 教学,苦乐相伴;生活,坦然乐观。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