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第一场中考终于落下帷幕,昨天晚上终于正式看到了最新的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
大家对这套试卷期待了很久,作为双减后的第一场中考,不仅仅直接决定这一届八升九学生备考方向,也能从中窥探到武汉市乃至于湖北省对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
那么真如某些同行所言,这套试卷因为过于简单逼迫初中数学老师转战高中吗?我看未必,关于具体的细节,我的朋友已经在他的公众号“罗胖子数学”中说过,我的观点和他大体一致。
拿到试卷后,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年的中考数学没有考几何最值问题。
困扰初中生三年,折磨初中生三年的最值问题居然没有考?
初中诸多科目中,最难的就是数学,
数学知识模块中,最难的就是几何,
几何各种考法中,最难的就是“最值”问题。
我的朋友思华老师在他的公众号“丝滑老师”中,讲过很多最值的压轴题,随便拿几题丢到一些实力不强的学校,都有可能出现全校无一位学生会做的局面。
而很多孩子,从初一到初三,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最值问题上,钻研最值问题搞到11、12点,做到怀疑人生,结果最后中考没有考,是不是有一种时间白白浪费时间的感觉呢?
在我看来,要分两种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任何一套数学试卷的分数分布,都集中在基础题和中档题,这些题目占到70%以上的分数。而像我前面提到的最值问题,应该属于后30%中比较难的问题。如果在确保自己基础题和中档题都掌握好的前提下,花大量的时间在最值问题这样的难题上,我觉得不算浪费时间。因为中考考不考最值,都不影响这样的学生把基础题和中档题做好。不管中考考不考最值,都不影响这样的学生至少拿到试卷中的大部分分数。
但如果有的同学做基础中档题还在大量丢分,那么他在压轴题上多花一秒的时间,都有浪费时间的嫌疑。很多学生学数学,就是在不断浪费自己的时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和自己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上。最终的局面就是,基础题不爱做,中档题做不好,压轴题做不出。
有人会说,如果学生喜欢死磕压轴题,是一个好事情呀,这种努力学习的态度值得表扬。
可是,努力是为了看到结果。中考层面的努力结果,就是科目的总分,出不了成绩的“努力”,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努力。
更怕的是很多同学的学习一直处于负循环中,
老师布置了压轴题不敢不做,
做了第二天上课又不一定会讲,
就算讲了也是讲给班上尖子生听的自己不一定听的懂,
勉强能听懂还来不及整理就又被布置了新一轮的压轴题作业。
一直在这种循环中消耗自己对数学的信心和精力,耗到中考高考发现自己刷了好多数学题但成绩还是不行。几年下来学的很辛苦,但实际是在做着一件叫作“努力学习”的错事。
努力学习之前,先看清楚方向。在足够了解自己之后,再行动。
所以我比较喜欢这套试卷,它给了那些踏实学习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给了那些不注重基础、贪多求快、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学习者一个教训。
也许有人会觉得,高考那么难是为了分层选拔学生,为啥中考就不能对应也搞那么难啊?
第一,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在课外班学难题学压轴题超前学竞赛内容的学生,计算能力其实很差。基础题中档题不丢分并不是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一件事情。其实在初中阶段,只靠基础题和中档题,就能看清楚学习者诸多学习品质了。
第二,高中还有三年的时间给大家成长,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不必要太着急上难度。如果中考的难度直接和高考一样了,那高中三年还用上学吗?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为一件错事,这里曾老师结合今年中考的方向,给各位家长和同学们几条建议。
1.对于即将要进入初三的同学,得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是需要攻克压轴冲刺更高分,还是需要夯实基础确保试卷的保底分。一定不要因虚荣心去报和自己实力不匹配的班,也不要沉迷于对压轴题的挑战忽视了基础题的训练。
2.如果出现了上述我所说的“负循环”,一定要及时断舍离。不适合自己的作业不要做,没有答案没有反馈没有批改的数学题不要做。就算是遇到了自己无力解决的场景,也要积极想办法,去寻求周围朋友、家长、老师的帮助,不要摆烂,不要破罐子破摔。
3.对于距离中考还有几年的同学,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不要贪多求快。打好基础和练好基本功比任何的考前密卷都有用,不要试图走任何的捷径,因为根本没有捷径。
4.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学知识,不要抱有太功利的想法去挑知识点学,不要完全以中考为导向去决定自己学什么内容,以前中考考了最值,大家都在疯狂学最值,结果今年没考,明年还学吗?要是万一明年又考了呢?要是万一明年又没考呢?现实永远对赌徒是最残忍的。要明白所谓的中考押题,其实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和中档,至于压轴题考了什么,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道理还是那些道理,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去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