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认知觉醒》周岭
昨天放学回来读一年级的女儿跟我说,老师要求周末把几张数学测试卷的错题整理一下,然后让家长帮助出几道类似题再进行练习。还问我为什么要整理这些错题?
刚好最近在阅读《认知觉醒》这本书,看到了关于刻意练习的四大要素,刚好和整理错题集这个事情相吻合。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老师让孩子周末的数学作业不是复习整张测试卷,而是错题整理,这就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作业。对孩子来说,目标越明确, 就意味着指令性越强,孩子越容易操作。所以这个作业设置得很好。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作者在书中说专注并不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而是要不断地发现和找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孩子整理错题的过程就会把注意力集中错题上,在整理中发现答错题的原因,这样的学习胜过一遍又一遍的漫无目标的复习。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为什么一个人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是因为在第一次摔倒时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馈。所以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还是重蹈覆辙。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出错的地方要及时的反馈,让他知道这个点我容易错,下次再做的时候要注意。那整理错题集就是让他们反馈自己容易错的地方的一个好方法。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所谓的拉伸区就是在人舒服区和困难区之间的地带。在拉伸区练习,就避免了一味的简单重复和没有意义的学习。老师要求在错题整理之后, 最好能让家长再出一两道类型的题,让孩子练习。一般来说一年级的题家长还是能够驾驭得了出题这件事情的,所以这样的练习其实就是在孩子数学知识拉伸区的一个训练。
这样的错题整理,其实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孩子在复习中能够查缺补漏,把自己容易错的地方改正过来,达到真正的高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