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4分,满分64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住天空)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2.对下列加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 花自飘零水自流 ② 三顾频烦天下计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心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楚东南坼 拆: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 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
7.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9.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10.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1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 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小说课的兴起,应归功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分疆而治,但很难做到______。小说课却几乎______地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成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无形中完成了类似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______,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 )
在后续的传播中,小说课所______的文学趣味、观念和立场,对大众的文学解读、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可能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课的兴起密切关联着文学生活的变迁。
在当下的文学生活中,小说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彰显独到眼光、丰富批评类型的作用。小说可作为特殊形态的文学批评,乃是作家对作家的批评,这些批评文学未必都能达到"大师的批评"的理想境界,但至少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亲密无间 自然而然 解读 彰显B.亲密无间 大势所趋 阐明 彰显
C.形影不离 大势所趋 阐明 体现D.形影不离 自然而然 解读 体现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扩展至读者大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B.当小说课的表现形式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C.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D.当小说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到学生听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15.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上签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
B.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无论内容多么广泛,都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他平日里喜欢占各种人的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16.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A.人相貌的美丑是相对的,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B.创作贵在坚持自我,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C.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地效仿只能遭人耻笑。D.作品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才有鉴别。
二、语言文字应用
17、阅读下面的材料,给"京东大鼓"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4分)
京东大鼓是中国北方京东一带人民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表演时一人站立演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1933年,香河艺人于景元在天津仁昌电台播《石兰传》时,称之为"京东大鼓","京东大鼓"之名就此通行起来。
三、默写题(12分。每空1分)
1.《蜀相》中" , 。",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的句子是" , 。"。
3.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
4.《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 , 。
5.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为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的缠绵不断的句子是: ,
6.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每题4分,共64分
17、(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题(每空1分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解析:D项,暝:天黑、夜晚。
2.D解析:D项,或:有时。
3.B解析:B项加点词是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4.B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5、B,许:称许,称赞
6、C,年老且生病
7.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8.(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9.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10.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11.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12.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13.A(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联系上下文,谈的是"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故选"亲密无间"。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小说课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强调不受外力影响,而不是发展趋势,故选"自然而然"。解读:阅读解释。阐明:讲明白(道理)。根据语境,应该是对作品进行"解读"。彰显:鲜明地显示。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文学趣味、观念和立场",应该是显示出来,故选"彰显"。正确答案为A)
14.C("小说课"与"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对应,"接受对象"与"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对应)
15.C(A项,直接引用。B项,着重强调。C项,特殊含义。D项,反语讽刺)
16.C(A李渔谈的是"剧本创作"东施效顰是喻体,而不是本体。B未能指明"遂蒙千古之诮"的结果。D偏离了"效"的本义)
17、京东大鼓是一种形成于清代中叶,流行于北方京东一带,表演时将演唱、敲板和击鼓结合的一种曲艺形式。(单句"京东大鼓是……曲艺形式"1分,"形成于清代中叶"1分,或"流行于北方京东一带"1分,"演唱"1分,"敲板和击鼓" 1分)
默写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