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厌学情绪日趋严重?根源可以归咎于课业负担太重。那么,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的源头在哪里?在教师!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挤占了学生的课堂训练及课堂作业时间。为提高教学成绩,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的现成训练题及作业硬塞给学生课后完成,如果多个学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课业负担岂能不重?
面对铺天盖地的教辅资料,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为学生把好关,决不能任其泛滥成灾毒害学生;面对海量的训练题,我们必须心中有数,训练和作业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不加选择地乱做一气,这样的训练绝大多数是无效的甚至有害的。
我们知道,影响高质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课堂训练题、课堂作业的选定、设计以及操作流程,也是很能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的。只有对所选题目的依据、目的、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教师才能做到对教学效果的掌控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为此,教师在课堂训练及作业布批等教学环节务必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坚决遏制作业布置的随意性、盲目性。
无论是课堂训练、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布置要及时、适量,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不布置简单的重复性作业,不布置强制的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
第二、作业布置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
作业和训练题组的选定、设计,要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教师要先行下水试做,不经集体研究的作业和练习不准布置。
第三、作业和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教什么、考什么就训练什么。
要在精选习题上下功夫,做到“五不”,不凭经验选材料,不使用现成材料,不翻印成套试题,不要求学生盲目从网上下载成题,不选教师未做过的试题。
第四、训练和作业要当堂完成,当堂反馈矫正,当堂达标。非特殊需要,不留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
第五、作业最好的批改方式当然是全批全改加面批了。
如果来不及全批全改,可安排同桌或前后桌互批,或学习小组长批阅,或同学之间轮流批阅,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习能力。但学生批阅后,教师一定要抽查学生批阅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如此,学生的学习负担将大幅度减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大幅度提高,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真正成为充满乐趣的,极富个性与挑战的有意义的活动。
感谢阅读,转发,收藏,评论,关注,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