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菜卷子怎么做(荠菜卷的家常做法大全)

荠菜菜卷子怎么做(荠菜卷的家常做法大全)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8 10:32:06

◎ 作者‖杨爱兰

正是隆冬三九天,我漫步在村外的这片山楂林里,但见树树枝枝光秃秃的,偶有一两个干干的山楂果挂在枝头。片片枯黄的山楂叶子匍匐在地上,几茎灰色的茅草在风中颤抖着。目之所及,一片萧瑟。蓦地,一丛绿色映入眼帘,我忙近前细看。哦,原来是地菜。

地菜就是荠菜,麦地里、山坡中、田埂上,都有它的身影。它生长得很特别,其叶呈尖长形,叶边有蛇形的花边,平铺在地上,叶背接着地气,叶面享受着阳光,地菜也因此得名。

看,这一丛地菜,正显现出招人眼的绿。那绿,不同于也带着绿色的板兰叶和麦苗。绿的板兰叶是蔫蔫的,绿的麦苗显得干干的。而这地菜,这长在寒冬腊月的地菜,此时比板兰叶与麦苗要绿几分,嫩几丝,那中心的小叶似乎是正长着的,嫩嫩的绿着,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试问,是不是忘了这是三九天,以为自己在春天里呢?要不,咋这般娇绿?

看着这绿绿的地菜,怎能不想挖了来做一顿美味?可是,我没有拿小铲子,咋办?幸好,地还没上冻,那就用手拔。我在地菜叶与根处,揪住地菜根向上拔,竟然拔出来了地菜。

这株肥硕的地菜生长得很特别,那白白的,粗粗的主根足有六、七寸长,围绕主根生长的次根不计其数,用根深蒂固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想,这就是地菜既耐潮湿,又耐干旱,更耐风霜雨雪,即使隆冬时节也依然蓬勃的缘故吧!

一株地菜做啥都显然不够,何不再找一些?我便用心地在细细搜寻开了。

看,这儿又是一丛,我赶紧蹲下身子去拔。拔不出,便把根部的土刨开些,再用力拔,出来了。一看,竟是一窝里长出的三棵地菜。咦,那儿又是一丛绿。我用力拔出,又是一株肥硕的地菜。今天好幸运,遇见了地菜,将会有顿美味。双手捧着地菜回到家,择去一两片干叶,剪掉长长的根,淘洗干净,便晾在箅子上。

第二天早上,只见箅子上的地菜比刚拔回来时显得又翠绿了几分,定然是淘洗的水滋润所致。地菜,这绿色天然的菜可以做地菜面片,可以卷地菜卷卷,可以拍地菜窝窝,而包地菜饺子更是风味独特。地菜少,包饺子显然不够,那就来个简单易做的地菜窝窝吧!

切菜,放调料,拌面,团成窝窝状,上锅蒸。一系列动作十来分钟搞定。

锅里冒汽了,这期间我剥蒜、捣蒜、泼油、加生抽、香醋,调制了半小碗蒜泥水。

十五分钟后,地菜窝窝熟了。我揭开锅盖,一股地菜味随着水蒸汽出锅而散开,厨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菜香味。

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室里,令人陶醉。抄一个地菜窝窝,倒上一勺子油泼辣子蒜醋水,端坐在茶几前我开始尝尝地菜的鲜美,真是冬天里难得的享受。

于淡淡的地菜香中我分明感受到了甘中略带苦,苦中略带甘的味道,那是地菜吸纳了土地的神力所独有的味道,是寒冬里最具泥土清香的美味。

地菜不但味道绝美,而且有医用价值。据医学方面书籍上记载:地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在中药里,地菜的药用价值很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民间流传着“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呢!

这样说来,怎能不对地菜喜爱之情更加深一层呢!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反季节蔬菜是应有尽有,但大都是在温室里生长的,味道自然有点寡淡。只有地菜,深深地扎根于土壤深处,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具有迎风斗霜的能力,自然地吸纳天地精华,理所当然地味道鲜美,别具一格了。

要说傲雪凌霜斗寒,地菜是不是可与梅花相媲美?也理应得到人们的赞美呢!况且,较之于梅花,紧贴于泥土的地菜不是更谦逊吗?

地菜,这寒冬里最亮眼的一抹绿色,中药界的灵丹妙药,餐桌上的一味美食,植物界的谦谦君子,实乃珍之贵之。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