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阅读理解题的试卷分析家长该怎么写?(阅读理解题掌握不好家长评语)

针对阅读理解题的试卷分析家长该怎么写?(阅读理解题掌握不好家长评语)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1 07:37:25

写在前面:

我想就手上几本小学、初中的阅读理解答题模板书,做个抛砖引玉式的分享,说一说这个被称之为“套路”的模板,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差异。

家有类似教辅的友友们,不妨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家刷阅读理解模板其实挺晚的了,都小升初这会儿了,才刚刚进入专项(有些地方早就考完两星期了)。

我不得不感叹:

那些五、六年级起,就开始一个个盯着模板经常接触、熟悉的娃,果然是明智啊。

阅读理解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但面对千变万化的材料,该如何准确寻找出它们共同的语言规律,从而进行主流认可的解读呢?

我觉得我们家长,首先就不要片面的认为模板、公式是一种单纯的“套路”,话说,写文章无定法,但有常法。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学会阅读与写作的基本常法,就是主要的阶段任务。

光说一个阅读模板,很大一部分内容,其实就是对中文语言的一种总结,比如:

问文章的线索,那你要知道线索的类型,主要有时间线、空间线、物品线、感情线、事件线、人物线等6种;

问记叙的顺序,那你要知道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以及使用各个顺序的作用;

问表达方式哪种好,那你要知道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以及各有千秋的地方;

问表现手法哪种好,那你要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以及作用。

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阅读知识储备,不学习、不总结、不扎实,那么一旦答题,要么答不出,要么不精确、踩不到要点上。

所以欠的债,始终是要还的。

我们一边刷着,一边也算是安慰自己:

不要去管什么进度不进度了,就当是给初中铺路好了。

确实,我把手上的几本模板书对比了一下(不多,就3本),小学模板和初中模板的差异,并没有我之前想象中的大。

也就是说,那些模板总结掌握得好的小学娃,在初中做起阅读理解来,确实会要好一些。

那么,这两者的具体差距会在哪呢?个人认为:

第一,模板的类型和数量。

我手上有一本小学模板和两本初中模板,对比后发现:由小学转向初中,主要是模板的类型在发生变化。

小学只考记叙文(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和说明文,某些教辅总结为28个模板。

初中的阅读理解会增加议论文、非连续性文本、文言文和古诗词赏析,一下子模板类型就增加了4种,自然的,相关模板总结的数量就要上去。

从小学一路延续上来的记叙文和说明文,模板数量却几乎没有变化,就控制在30个之内。

这说明什么?

我理解为在记叙文和说明文这一块,初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新式总结。换个角度说,小学学扎实了,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那就可以把功夫花在另外4个文体上去了。

这是同一个品牌教辅的情况。

另一个品牌教辅的初中模板下,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模板接近60个(记叙文40个 说明文19个)。

但细究一下,基本结构还是差不多,只是分类进一步细化,更为细腻。

比如标题的考点:

小学基本上只考1个,即“理解标题”;

初中,有些版本会出2个考点:“理解标题含义”和“分析标题作用”;

更为细致的版本就会总结出4个考点:“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有什么作用”、“标题有什么妙处”、“请为文章拟定/选择一个标题”。

因此,在更为丰富的考题形式指示下,算上另外四种文体,整体模板数量能去到100个。

在我看来,初中模板总结的大致结构是类似的,但数量的多寡,就看所选择版本的细腻程度了。

第二,阅读材料的长度和难度。

模板是相对固定的,但阅读材料却是六大文体具体的七十二变。

和小学相比,初中阅读理解选用的材料,其长度和难度都是非常明显的。

尤其这两本初中模板书,皆以中考为指向,入选的例文皆是各地中考真题。

乍一读文章,乍一看题目,还真得好好想一想:该从哪里下手好呢?

这些书给老母亲的直观感受就是:

初中模板是一定要接触、要熟悉的,但千万不要以为背了模板就万事大吉,个个都能“一套了之”。那是非常危险的,不同类型语料的足量输入,同样要持续进行。

模板只是一种“总结”,想把“总结”顺利应用到合适的场景,这个“融会贯通的训练过程”很重要。

那话说回来,我们该怎么做、怎么选?个人认为:

1、小学五、六级级娃,配合着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和练习,慢慢把记叙文和说明文这近30个核心考点,给理解夯实、熟练应用,既解决小学的问题,又为初中铺路。

没做?

没做就补课,就还债。

就像我们一样,都快毕业了,还老老实实的花时间把小学模板刷完,不然,你到时初中的阅读理解,照样还是要把记叙文和说明文给滚一遍的,这又跑不掉。

如前文所说,这一块小学和初中的模板结构差不多,差距主要在语料变难了。

2、语文历来不错的娃,或是小升初早已刷过小学模板的娃,就多花些功夫在议论文、非连续性文本、文言文和古诗词赏析这四类文体的模板上吧。

好歹有个记叙文和说明文的老本,既然争取了时间,就去把其它部分的主体框架也早点立起来。

毕竟接下来的多做题,也是要花不少时间的。

3、至于功底好、追求阅读理解满分的语文牛娃,拼的就是那最为精准的踩中要点和最为到位的措辞表达,那么自然练得越细越好,见的题型越丰富越好。

好了,与家有新初中娃的友友们共勉。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