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声现象(原卷版)(全套共20篇,有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用手将正在发音的音叉握住之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3.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5.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0.下列的实例或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a b c B.b c d C.a b d D.a c d
1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请你选出正确的选项( )。
A.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识别障碍;
B.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随超声波的产生;
C.蝙蝠利用超声波导航;
D.远处传来的闷雷声震的玻璃好像要碎了,这是声能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通过 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4.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
15.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 产生的,通过 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 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6.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聊天,教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讲话的________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________,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17.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之一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进行的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如图所示,实验时两只船相距14000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可以发声的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收音器,该实验员看到火药发光后10s 接收到水下的响声。
(1)求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2)实验结果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_______?(写出一个)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________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若将实验地点换成月球表面,则实验________(甲/乙)不能顺利进行.
19.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 长度/cm | 直径/cm | 频率/Hz |
1 | 25.00 | 1.50 | 2131 |
2 | 31.00 | 2.00 | 1284 |
3 | 48.50 | 2.50 | 656 |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号;
(2)根据表中数据,小明认为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你觉得他的理由是:____;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进行了如图的探究,他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的力度越大时,鼓声越大且乒乓球跳动的高度越高,这说明____,该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
三、综合题(2小题,共22分)
20.(12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______。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______(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______,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21.(10分)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距离测速仪sOA=60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
(1)0.4s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小车运动的路程sAB;
(3)小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