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到一网友叫屈:他所在公司组织业务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与季度奖金挂钩。
考试时一人一桌,整个考试全程闭卷,现场没有人监考。
结果,他虽然考得满分100分,但却无缘季度奖金,这让他很是委屈。
网友“抚今追昔”,娓娓道来:考试那天,参加考试的员工一律不准携带任何物品进入考场,包括笔墨纸张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一概不准带进考场内,公司的区区业务考试犹如高考。
考场内,公司已分别为每个参加考试的员工准备了纸和笔。
每个人的桌子上除了试卷外,还有5张空白草稿纸和一支笔。
除此之外,桌子上再已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
网友说,对于业务知识考试,员工们都不陌生。
公司每年都要组织2到3次这样的考试,大家都早也习以为常。
可这次考试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个人考试成绩与季度奖金挂钩,考试不合格者,季度奖金会被取消。
因此,对于这次考试,人人神经紧绷,个个高度重视。
说白了,就是生怕考试砸锅后,季度奖金到不了自己的腰包。
考试前一个月,公司就专门委托第三方,拟出了150道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复习题,供所有参加考试的员工学习和复习。
作为试卷题库,所有的考试题全部来自这个题库里面的复习题。
公司还多次通知所有员工认真学习,准备迎考。
当时,通知的考试时间是一个月后,具体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在正式考试前,提前两天通知参加考试的人员。
提前拟出题库,提前明确考试范围,提前通知和督促大家学习。
坦率地说,公司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然而,也许是离考试时间还早,或许是这种考试早已习以为常。当时,许多员工并没有紧迫感。
许多人甚至满不在乎,自认为自己在考试方面是“老江湖”了,区区一个业务考试,“何足挂齿”,没必要那么寝食难安!
谁知,当得知此次考试要与个人季度奖金挂钩,而且考场纪律不会亚于高考时,许多员工才心慌起来。
可尽管这样,满不在乎者还是大有人在。
在正式考试时,除了负责组织考试的公司领导到考场宣布考场纪律,并现场当众拆封试卷外,整个考场没有一位现场监考人员,考试就这样静悄悄地进行。
据说,为了严格这次考试,体现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从试卷出题到阅卷批改,公司全部聘请第三方负责,公司任何人不参加出题和试卷批阅。
考试结束后不久,每个员工的考试成绩正式张榜公布了。
其中,有10多人得了满分100分,有20多人得85分,其余员工的考试成绩,均在86分至98分之间。
考试成绩公布后,那几天,获得100分的员工几乎个个兴高采烈,人人眉开眼笑,神采飞扬,别人感觉到他们走路时都是自带风声。
而获得85分者,个个则平静淡泊,虽然他们没有言表,但看得出来,他们在心里已经自认为是尽力了,这个成绩的确已经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可谁知,当公司发放季度奖金时,却只有2名考得100分的员工全额领到了奖金。
其他考得100分的员工却分文未领到季度奖。
而所有考得85分以上的员工,人人均全额领取了季度奖金,这不免让人大吃一惊,唏嘘不已。
原来,在当天的考试中,那些虽然考得100分,但却未领到季度奖金的员工,在考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
在当天的考试中,现场虽然没有监考人员,但室内却有监控设备。
监控视频显示,在考试中,有的员工不时从自己的袖子里和上衣贴身处,或拿出纸条状物品,或拿出之前的复习题进行抄袭,整个作弊过程在监控视频中一目了然。
据说,事后,公司对这些考试作弊的员工,虽然没有进行公开通报,但却对其取消了季度奖金的发放,对每个考试作弊的员工进行了提醒谈话。
由于这些员工自知理亏,加之公司之前也曾多次“安民告示”,对这次考试的确已做到了“仁至义尽”。
因此,尽管这些员工心中或多或少有些委屈,但碍于自己确实理亏,只好自认“倒霉”,包括文中的这名网友。
万幸的是,通过这次考试,使全体员工再次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人做事需求真,考试100分和85分相比,谁的“含金量”高?答案:85分!
为什么85分的成绩“含金量”会高过100分的成绩,就是85分的成绩是实打实的,是没有水分的,成色是高的。
而100分的成绩,看上去很耀眼,很荣光,但这个成绩却是有水分的,是有虚假成分在里面的,是不真实的,成色肯定也不会高。
公司员工通过这件事举一反三,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做人做事必须脚踏实地,一招一式都要出实招,亮真功,不能玩虚招。
如果一味玩虚招,渗水分,搞形式主义,就会误导别人,就会“出次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就会影响公司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