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评语:
1、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此为地理教学之难点,抽象而空洞,深奥而费解,宏观性、空间性和动态性太强,学生无形象感和概念感,犹记我当年亦未学懂,但通过该课,学生真能听懂,我似乎亦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2、妙用教具,形象逼真
整堂课充分运用自制的光影结合而又变化的逼真的神奇的地球仪,形象而直观地运作和解读,丝毫不觉枯燥和抽象,创造性地教研成果直接为教学本身带来神奇的效果。
3、专业扎实,功力深厚
除自制地球仪体现创造性的专业能力外,更凸显于其讲解,始终手拿地球仪旋转演示,圈点江山,从容自若,娴熟自如,娓娓道出,阐释透彻,表述清楚,表达简练,思路清晰,于是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弧和夜弧、南极和北极等定格于我们心间,恐怕并非每一位地理教师都能给学生讲清讲明讲懂,我认为。一言以蔽之,该课彰显的是教师扎实而深厚的专业功力,而此于教师至为重要。
4、梳理归纳,水到渠成
因以上所为和缘故,总结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瓜熟蒂落,自然而然,无丝亳的先入为主和牵强附会,学生自然掌握,再辅之以适当练习巩固。
5、课堂简约,目标单纯
目标只设定一个即昼夜长短的变化,单纯而不单一,简约而不简单;一堂课,教师能彻底让学生掌握或解决一个知识点足矣成矣!
文综难,更难在地理。一名如何真正让学生听清听明听懂的教师才是高明而智慧的教师,而非教师本人如何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