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题从结构和题量看,与全国 2 卷相同,就难度来说,整体相当,选择题部分相比近几年高考试题偏难。以下简要分析一下试题结构:
1.选择题部分
共 4 组 11 道选择题,分值 44 分。其中第一二组考查人文地理部分,第三四组考查自然地理部分,分值 24 分。就难易程度来说,第一二组题相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字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调动运用能力,以及读图能力。涉及知识点有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措施和交通方式的比较。第三四组题相对偏难,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文字解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点有等值线、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失分率高的题集中于后两组自然地理部分。选择题最高 32 分,最低 0 分。
2.主观题部分
共三组试题,第一组考查人文地理部分,分值 24 分,涉及知识点有工业的区位选择,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等。就学生答题情况来说,大部分能达到 15 分,有个别学生可以达到 18 分。第二组以秦巴山区为情景考查自然地理部分,分值 22 分。涉及知识点有秦岭的地理意义、气候变化,农业的影响等。第三组为选修部分难度较小,但相对于高考题而言, 44 题环境保护的设问与答案的契合度不高,需要老师讲述时进行补充延伸!
二、成绩和学生存在问题
1.从成绩看,全级前100名中,及格人数8人且都在低分段,相比上次兰州一诊考试,及格人数少,分值低。
2.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有:
- 文字信息的解读能力不够,部分题的答案隐含于材料中,但能解读出来的人较少;
- 读图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够;
- 调动所学知识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不够,知识学的比较死;
- 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影响了知识的迁移应用;
- 文字功底不够,表达不到位,缺乏专业术语表达,语言通俗化、啰嗦化。
- 作为教师,多关注高考动态,相关地理杂志或论文,了解前沿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 复习课本基础知识,不能再像高一高二时那样细讲全讲,而是要提取主干知识并构建知识网络,讲重点知识,讲知识间的联系,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背诵记忆,强化基础知识,但并不局限于讲述和背诵,最好可以选择几道与所讲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高考题,进行联系巩固;
- 每次做完试题,可让学生搜集逻辑联系紧密的短句进行抄录背诵。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表达能力;
- 部分典型试题在讲述时需要进行扩展延伸,不能单纯为做题而做题,而是要不断积累新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
- 选择典型答题里的典型设问对学生进行专项专题训练,然后根据答题情况汇总主要的问题和失分点,再据此进行针对性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度和全面度;
- 重视图表的讲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