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道小题1分,共20分)
1. “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B.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地中海
2.图像史料在证史研史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像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日本文化 C.古代罗马法制 D.古代阿拉伯文明
3.2015年,300位印度贱民与100位婆罗门共进午餐,号召打破阶级隔阂。造成印度这种隔阂的历史根源是 ( )
A.种姓制度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佛教教义 D.封建等级制度
4.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5.“一带一路”战略提倡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以下与这个理念相符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阿拉伯数字西传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6.“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下列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
A.大化改新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罗斯福新政
7. “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这个国家应该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C.大革命后的法国 D.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8. 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我们应向拿破仑致谢,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样说的原因是( )
A.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后扩大了法国领土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遭到失败
C.意大利人由于实力下降变得反复无常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又侵犯了意大利的国家独立
9.1800年2月,法国政府发布的一份志哀令中写道:“这位伟大人物曾为反对暴政而进行了战斗;他确立了他的国家的自由;法兰西人民同全世界的自由人一样,将永远对他保持最珍贵的记忆……”该志哀令悼念的“伟大人物”是( )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
10.林肯总统参就职演说中强调“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不能把各地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他的首要目的是( )
A.成立美国联邦政府 B.坚决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C.反对南部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D.消灭南方种植园经济
11.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对这种变化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英国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英属殖民地扩大了茶叶的种植范围 D.英国人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12.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上述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 )
A.迫于形势要彻底解放农民 B.要维护农奴主的利益
C.只给农民土地,但不解放农奴 D.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3.理清历史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下列是某个知识结构图,与这一简图中的空白处没有逻辑关系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英国宪章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三角贸易
14.作家陈舜臣在《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19 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有( )
A.建立天皇制国家 B.引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C.允许农奴赎买份地 D.推行非军事化改革
15.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16.一战期间一些妇女也走进了兵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D.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17.“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一百多年来,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各自的语言、激昂的旋律,唱着同一首歌。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 )
A.宪章运动失败 B.工业革命完成 C.巴黎公社失败 D.《共产党宣言》发表
18.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资本主义市场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19. “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 的科学家是( )
A.瓦特 B.牛顿 C.达尔文 D.本茨
20.耳疾已无法医治,但无法阻挡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他着力反映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下列哪部作品中( )
A.《美国的悲剧》 B.《和平鸽》 C.《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D.《英雄交响曲》
二、非选择题
21.(5分)下列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古代文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可以将上述图片分为哪两类?(写出分类标准和图片代号)(4分)
(2)图③佛像是印度北部地区健陀罗艺术的代表作,约公元2-3世纪。佛像兼具印度和希腊艺术风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分)
22.(6分)读图回答问题:
图1 新航路开辟路线图
图二 三角贸易路线图
图三 19世纪中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图一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综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联系。(2分)
(2)英国从图二贸易中获得了哪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要素?(2分)
(3)据图三分析: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联系。(2分)
23.(7分) 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它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可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1)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2分)
(2)根据材料二,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核心内容。(1分)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2分)
24.(6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 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处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位。
材料二 1861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1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 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个重大转折,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1)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2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3分)
(3)综上所述,依据俄美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1分)
25.(6分)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上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挂在树木残枝上的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的报道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参战国 | 持续时间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员 | 伤亡人员 | 直接经济损失 |
30多个 | 4年多 | 15亿 | 0.7亿 | 0.3亿 | 1805亿美元 |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德国有什么企图,并据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2分)
⑵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哪一集团?最终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哪一事件?(2分)
⑶材料三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一战中这样的典型战例是哪一战役?(1分)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分)
九年级历史答案
1.D 2.A 3.A 4.B 5.B 6.C 7.A 8.D 9.C 10.C
11.C 12.B 13.D 14.B 15.A 16.D 17.C 18.B 19.B 20.D
21.(1)大河文明:①②③。(2分)海洋文明:④。(2分)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使希腊雕塑艺术流传到印度北部地区。(1分)
22.(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沿着新航路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展开了三角贸易(2分)。
(2)市场、金银、工业原料等。(2分)
(3)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通过三角贸易英国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
23.(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
(2)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影响: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地实现现代化。(2分)
(3)核心内容:人权与法治。(1分)因素: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法律保障(民主法制)。(2分)
24.(1)城市化水平不同;工业化程度不同。(2分)
(2)俄国:改革;(1分)美国:革命或战争。(1分)相同的条件:自由的劳动力;扩大的商品市场。(1分)
(3)废除旧制度,顺应社会的发展;改变旧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分)
25. (1)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一场非正义战争 (2分)
(2)同盟国;萨拉热窝事件(2分)
(3)凡尔登战役。(1分)人类的灾难、浩劫。(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