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四望梅川河公众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中华民族是经历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班级将开展“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活动的开场白,根据要求完成问题。(8分)
①“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A.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即使走tóu( )无路也要刚毅坚韧。②“自强不息”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③范仲淹少有大志,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名臣;邓稼先心无旁骛,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他们无一不是处在B.困厄之中,仍C.一意孤行,D.埋头苦干。④青年强,则国家强。⑤我们要从此次活动中汲取精神养分,灌gài( )自强不息的沃土,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2分)
①心无旁骛( ) ②汲取(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走tóu( )无路 ②灌gài( )
(3)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持之以恒 B.困厄 C.一意孤行 D.埋头苦干
(4)选出第②句的复句类型( )(2分)
A.递进复句 B.承接复句 C.选择复句 D.并列复句
2、古诗文原句填空。(8分)
中国诗词中也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自强不息是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欲为圣明除弊事,① ”的刚正不屈;是李商隐在《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② ”的坚定执着;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③ ,④ ,此事古难全”的旷达乐观;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⑤ ,⑥ ”的自信昂扬;,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⑦ ,⑧ ”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3、下列各句中,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是( )(2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C.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小语同学想以《少年志当存高远》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他就选材问题邀请你参加组内讨论。(2分)
小语:我搜集了两则材料,一个是周恩来少年时勤奋苦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另一个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临终还大呼“杀贼!杀贼!”,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的故事。大家觉得我的演讲稿中用哪一个材料更合适呢?
小文:我认为用周恩来的故事比较合适。
小宁:我不同意小文的观点,我觉得辛弃疾的故事更好。
组长:大家在发表意见的时候除了要明确观点,还要说出依据。下面请你来说说。
你:
5、小语演讲比赛失利,请你运用小锦囊所给方法,写一段话,劝解他“自强”。(2分)
【小锦囊】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劝说
A.共情:安慰别人,表达对他处境和失败的理解。
B.立论:提出你的观点,有理有据的说明该如何正确的看待失败和压力。
C.举例: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鼓励他。
二、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本诗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选取“ “和“ ”两个意象来表现诗人难以平静的心绪。(2分)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10分)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余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④不雨⑤,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⑦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纪念。②扶风:与下文的“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境内。③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丰收年。占,占卦。有年,指丰收。④弥月:满月。⑤雨:下雨。⑥忭(biàn):高兴。⑦适:正好,恰好。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太守谓谁
(2)越三月乙卯乃雨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官吏相与庆于庭。
10、【甲】文第①段在交代醉翁亭地理位置时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1、【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言恭达的《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应有作为》,回答12-14题。(10分)
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应有作为 言恭达
①新媒体时代,传统书法借助多元传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进一步掀起书法热潮。在提倡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如何使书法更好地助力大众美育?
②纵观历史,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雅集之乐,颜真卿祭侄文稿之痛,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之叹,都以书法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在品鉴研习古今碑帖、追求真善美的路上,书法引导人们沉潜到文化深处,找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③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家何为?还需以守正为先。守正之根在于心正。老子有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于书法家而言,便是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回归常态常容,以平常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去探求书艺在历史演进中的本体规律,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在创作中,书法家需遵循本心,认真完成严格的技法程式训练——从点画、结体、字理、章法、布白、通势到气韵,然后再进入审美风格的选择与定位,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
④守正之道更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承扬中华美学精神,延续书艺本体的文化命脉。中和之美一直为历代书家所追慕。尽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但是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诉求与艺术拓展,均未脱离讲求中和的传统审美准则。以行草的演变为例,历代书家均取法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又将其与各时期文化进行“基因重组”,为书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当下,倡导追求中和之美,既是对中国书法审美底线的坚守,亦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
⑤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育功能还需在“守正”的基础上“通变”。守正意味着回归传统,但并不等于复制传统。一成不变的传统难以表达当今时代的脉动,不能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家终将止步不前。守正通变,既是持守传统美学精神的实践,又是动态创新的过程。具体来说,既要遵循艺术规律走正道、守正格、循正脉,也要将传统特点、时代特质与个性特征有机融合,将书法艺术还原于文化、求证于经典、积累于当代,以笔墨表达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
⑥“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追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超越纯技术层面,直入艺术精神层面。正如我们被历代经典近乎完美的创作技巧打动时,自然会努力探求其形式渊源与文化基因,关注其暗含的时代背景与人格精神。当代书法创作,不但要从传统经典中“偷得梨花三分白”,更要“借来梅花一缕魂”。从审美理想、道德高度与文化价值层面提升创作,赋予点画精神意蕴,作品才能产生深层次的感染力。
⑦“守正通变”这一理念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从技法体系延伸到内在精神,是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自觉。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坐标系——其纵轴是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中看待未来中国书法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时间轴;其横轴是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定位,确定其时代意义,这是一个空间轴。“守正通变”既是对书法艺术功能的文化反思,也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必然选择。
⑧书法美育根植于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以大美情怀为视野,以美境高趣为旨归,聚焦真善美的诗性交融。为更好地实现书法的美育功能,当代书法创作既要有历史底蕴与民族气质,又要紧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融古为我,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精髓与灵魂。
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13、课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理解,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效果。(4分)
内容 | 论证方法及表达效果 |
老子有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1) |
以行草的演变为例,历代书家均取法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又将其与各时期文化进行“基因重组”,为书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 (2) |
14、阅读下面文字,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待传统春节,我们如何做到“守正通变”。(2分)
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我们便一咕噜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鞭炮声就像是过年的钟声,鞭炮一响,过年到! (老舍《过年》节选) |
为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自2020年9月起,我市开始实行烟花爆竹全域禁售禁放。今年是实行全域“双禁”后的第4个春节。 《西宁市限制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 |
(二)阅读曹文轩的《老铜匠的儿子》,回答15-17题。(10分)
老铜匠的儿子 曹文轩
①不久,我就找到了一个去处,并在一段日子里,像魂掉在那儿一样粘在了那里——小铜匠傅绍全家。
②这原因很简单:他爱玩鸽子,我也爱玩鸽子,并且都玩得很投入。
③傅绍全,一个瘦瘦的、高高的、十七八岁的男孩,正在那里。用一把两尺多长的大锉,锉一件什么铜器。那锉装在一副铜匠担子上,一头插在一只圆环里。他把那件铜器搁在担子上,用手抓住安了把儿的大锉的另一头,很有节奏感地锉着。
④上了油麻地中学,我常去傅绍全家,一般都是在吃过午饭之后或者是吃晚饭之前。
⑤他家有一个小阁楼,大概是他的母亲住在上面。因为我总是见到他母亲从阁楼上下来或到阁楼上去,而很少见到他去阁楼上。他的母亲总在头上系一根白布条。我很快知道了:他的父亲,那个老铜匠,在一年多之前去世了。我随父亲到铜匠铺配钥匙时,见过他的父亲,很高,很瘦。
⑥细想起来,我迷恋铜匠铺,除了因为傅绍全爱玩鸽子之外,大概还因为一种手艺——铜匠手艺。一九九一年的春天,当我读到我的学生小蔡写的一篇文章《诗人—一种手艺人》时,就大为欣赏,并同时回味了我的这段光阴。
⑦我坐在一张小矮凳上,兴趣很浓地欣赏着一切。一副铜匠担子,每头的担子上,各有五层长长的窄窄的抽屉。那抽屉十分精致,抽屉与抽屉之间,细看时,才可见一条细缝。每只抽屉上都有一个被手磨得金光闪闪的铜环。用食指勾往铜环一拉,小抽屉便油滑滑地拉开了,里面盛了各种各样的很精巧的工具。一层层的抽屉打开来,你可以找到几乎是这个行当应有的所有工具。工具是极奇妙的,它可以使人的心意得到全部的满足:要一块铜片成为锐利的,它就成为锐利的;要一根铜管弯曲下来,它就弯曲下来……工具实现了人的意图,把世界做成了人所希望的样子,甚至做成了人想像不到的样子。现在我还有收藏和使用小工具的癖好,大概就是在这铜匠铺里落下的根。那时,每当傅绍全拉开一个抽屉时,我都会伸长了脖子往里望,像看一个打开的宝盒子。当我们相处到他能同意我亲手去拉那些个抽屉并可以使用那里面的工具时,我十分快活,将学校,将无聊,全部忘在了脑后。我沉浸在使用工具的喜悦之中。
⑧地上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铁砧,两头尖尖地弯起,形象像圆宝。大的器物放在大铁砧上敲打,小的器物则放在小铁砧上敲打。还有一个更小的,放在担子上,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很像一个工艺品,一些很精巧的器物,就放在它上边敲打。敲打的是一把极小的锤子,敲得极有分寸。地上的那个砧子,把泥地磨出一个个坑来。因此,在傅绍全家坐凳子,总要试上好几次,凳子才能勉强平稳地放好。敲打一个铜片,或敲圆一只铁壶,就听见丁丁地响,响得让人心欢欢地跳。傅绍全敲得很熟练,很优雅,总有节奏和轻重变化。就听一会儿声大,一会儿声小;一会儿急急地下锤,得得得的如雨点儿,一会儿悠悠的,一锤是一锤。
⑨还有一只总是烧着的小炉子。有一只风箱与它相联。有些东西要在火中烧熟了(烧红了为“熟”)才容易改变形状。傅绍全将它们埋进炉膛深处,然后拉起风箱,那炉中本来犹如死灰的炭便慢慢地有了生命,不一会儿竟然旺盛甚至张狂起来,火焰明亮纯洁得几乎让人看不见。那炉中的金属看着看着红了,到后来,它自身仿佛也通体燃烧起来,红艳艳的,十分好看。傅绍全一见它熟透了,就用铁钳稳稳夹住,突然取出。这种时刻,他的动作变得极迅速,一手用钳子夹住在砧上翻转,一手用锤子去一个劲儿地敲打,眼见着就能把一根粗粗的金属棍敲成一支细细的金属条,或把一个金属块敲成一张薄如纸的金属片,让人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做不出来的。傅绍全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好看,尤其是他浇铸的那种取暖的小铜炉,小小的,真是精巧。炉盖不紧不松,上面的眼儿圆圆的,分布得极均匀。冬天,女孩用它取暖,真是不错。
⑩傅绍全修理锁呀什么的,很神奇。一把锁送来了,钥匙丢了,是从门上或抽屉上敲下来的。傅绍全将一根很软的金属条插进锁眼,试着这么一捅,锁开了。送锁的人粲然一笑。然后,他用那把大锉在锁背上一锉,露出埋弹子的眼儿。他用一把锥子挖掉了一眼一眼的封锡,磕出弹子和细弹簧。他看清楚了,就去锉钥匙。只见他把弹子与弹簧重新放回眼儿里,用一根细锡条盖住,用小锤敲一阵,把口又封上了。他把锁与钥匙交到锁的主人手上,主人一插钥匙,一拧,就听见清脆的一声“咯嗒”,锁打开了。
⑪手艺真迷人。手艺以及喜欢手艺,大概是人的本性使然。难怪小孩从小就喜欢小工具,喜欢拆卸一个什么东西或制造一个什么东西。手艺让人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与智慧,看到了“世界是可塑的”这一本质。我的学生小蔡将诗人看成是手艺人,不是贬低诗人,恰恰是将诗人捧到了应有的位置上。他能使诗人们意识到自己职业的性质与职业的美感。小蔡至少从形式上真正理解了诗。一想到铜匠铺,我就觉得小蔡的这种现代主义的解释,是很妙的。
⑫真的,我很喜欢闻这铜匠铺的锈味和青铜的气味。
⑬学校毫无吸引力,我失去了上学的兴趣,天天坐在铜匠铺里。我参与了手艺。遇到需要不停地奋力锤打的金属,傅绍全就给我一把锤子,他一下我一下地轮番锤打。我也很自然学会了将锤子脱离被锤打的物件,而让它落于铁砧,让它自然地跳动,发出一串好听的声音来。
⑭对面理发店的驼背卓四说:“傅绍全收了一个徒弟。”
15、我为什么在一段日子里,像魂掉在那儿一样粘在了小铜匠傅绍全家?(2分)
16、结合加点字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每当傅绍全拉开一个抽屉时,我都会伸长了脖子往里望,像看一个打开的宝盒子。
(2)他用一把锥子挖掉了一眼一眼的封锡,磕出弹子和细弹簧。他看清楚了,就去锉钥匙。
17、曹文轩在本文和课文《孤独之旅》中都写到了“失学”,我后来回到了学校,杜小康却没有机会再上学,请结合内容分析本文中“我”与课文中杜小康的失学有何区别?又分别体现出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
四、名著阅读(共4分)
探究主题 《水浒传》人物林冲之性格特征
【横向看】 《水浒传》第八回:林救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 VS 鲁智深
18、请结合第八回主要内容,分析林冲和鲁智深的性格特征。(2分)
林冲: 鲁智深:
【纵向看】 《水浒传》从第七回到十一回的五回中写了林冲上梁山的过程。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19、请结合这五回的回目内容,概述林冲逼上梁上的辛酸史。(2分)
五、写作(共40分)
自强不息就是为了某一目标不断自觉努力、永不懈怠的精神。我们身边不乏自强不息的人,或者你就是一个有这种精神的人。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那种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正能量,给人鼓舞。
20、请以“他(或她、我)是个自强不息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1)①wù ②jí
(2)①投 ②溉
(3)C
(4)D
2、①肯将衰朽惜残年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人有悲欢离合 ④月有阴晴圆缺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⑧后天下之乐而乐
3D
4、示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契合《少年志当存高远》演讲稿的内容(1分)。而辛弃疾的故事发生时间是临终,与“少年志当存高远”的主题不符,而且他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战,是爱国将领,没有体现少年立志的主题(1分)。
5、示例:小语同学,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失利之后肯定会觉得自信心受挫,想一想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成功的人都曾经历过失败与困境(1分)。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挫折;司马光政治失意,但编著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邓稼先战胜失败,终于领导大家成功研制出“两弹”。这些名人事迹告诉我们,失败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挫折,而并非终点,失败并不代表你的能力,它只是在提醒你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正是因为失败,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审视自己,找到不足之处并不断提升。在失败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潜力与可能性,别让一次失利成为你放弃的理由,相信自己,坚定地前行,你一定能够迎来更美好的明天(1分)!
6、沉舟 病树
7、①“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气概(1分)。②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1分)。
8、(1)谓:为,是 (2)越:到
9、(1)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欢唱啊。(能解释出阴翳和鸣声上下的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分)
(2)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能解释出相与的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分)
10、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1分),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通过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1分)。(意对即可,2分)
11、与民同乐
参考译文
【乙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修建官舍,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丰收年。后来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12、(1)守正之根在于心正。(1分)
(2)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育功能还需在“守正”的基础上“通变”。(1分)
(3)为更好地实现书法的美育功能,当代书法创作既要有历史底蕴与民族气质,又要紧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融古为我,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精髓与灵魂。(或: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家应当做到“守正通变”。)(2分)
13、(1)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的方法(1分),引用老子的话论证了“心正”的重要性,使得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力(1分)。
(2)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通过例举“行草的演变”,更具体地论证了守正之道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0.5分),倡导书法应追求中和之美,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0.5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对即可。)
14、(先根据文本内容解析出“守正通变”的意义(1分),再结合链接材料,联系传统春节的相关特点和生活经验回答(1分),语句通顺。意对即可,共2分。)
示例:“守正”是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对中华传统精神的继承发扬,“通变”则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将新时代的特点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精髓与灵魂(1分)。
过去的春节热闹、喜庆,鞭炮为我们增添了过年的气氛,而今,因环境问题,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探索新的春节习俗。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春节文化,我们不但要重形式,更要关注春节的精神内涵。正如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正通变”,不仅要追求技巧与形式,还要赋予其精神文化意蕴,融入新时代的特征。现今,我们可以在延续传统春节习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春节活动,做到传统春节中的“守正”和“通变”(1分)。
15、①我们都爱玩鸽子。 ②我痴迷铜匠手艺。
16、(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抽屉比作宝盒子,写出抽屉里东西丰富,也表现我对工具的喜爱(1分)。
(2)动作描写(1分),一连串动词写出小铜匠手艺娴熟高超(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7、“我”喜欢玩鸽子,痴迷铜匠手艺活,认为学校没有吸引力,是自己主动不去上学(1分),表现我对铜匠手艺的痴迷以及贪玩、淘气的性格(1分);“杜小康”是因为家境中落,经济原因被迫失学(1分),他爸爸也说有钱了就一定让他回去读书,体现了他的懂事好学(1分)。(4分,意对即可。)
18、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安分守已、忍气吞声、谨小慎微的隐忍性格(答出一点0.5分,共1分)。
鲁智深:粗中有细、侠肝义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的性格(答出一点0.5分,共1分)。(2分,意对即可。)
19、示例: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忠于朝廷,安分守己,他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他不敢出手,委曲求全。后又被骗误入白虎堂,被脊杖二十,蒙冤刺配沧州。在发配沧州途中,高太尉(高俅)买通了公人在野猪林刺杀林冲,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暗中相救。后来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草料场时,高太尉又派陆谦(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忍无可忍的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走上了“造反”的决绝之路。
20、参考例文
她是个自强不息的人
《周易》中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而她,就像黑暗中那一簇渺小的火花,自强不息,坚持燃烧着。
她本是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者,她梦想着参加市里的芭蕾舞团,再去更大的舞台上表演她最爱的芭蕾舞。可是,就在入团考核的前几周,突如而来的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一美好局面。她左腿受伤了,她错失了这个离她梦想更进一步的机会。开始几天,她濒临崩溃,她哭着命运待她的不公。
渐渐地,在家人的安慰下,她开始尝试从悲伤中走出来。她开始乐观的面对这一切,她每天坚持用药,积极地配合治疗,可效果总是来的很慢。她一直坚持着,度日如年。病情稍有好转,她便迫不及待的下床运动。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期盼下,她终于可以拆下绷带了。几天后,她在家人的搀扶下,开始练习芭蕾舞动作。
她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踮脚,跳跃,旋转······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她强忍着痛,丝毫不松懈的练习着。旁人都劝说她:“你何必那么刻苦呢,休息几天吧。”可她总是笑着回绝着别人,因为她有着一个自强不息的信念,她相信着:自强不息,则能迈向成功!
傍晚的练舞房寂静空寥,只剩她一人坚持的练习着。她额角的汗水一滴一滴往下掉着,她仍是不肯松懈。在持久的刻苦练习下,她的动作越来越标准。在一抹夕阳的映照下,跳着芭蕾的她,就如童话里的一位公主一般,魅力四射,美丽无比。
两年后,入团考核又一次到来。这一次,她成功的站在了舞台上。音乐响起,她扬起双手,踮起脚尖,跳跃,旋转,她的身姿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她享受着这个舞台,她就如一只重见光明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穿梭着,飞舞着······她凭借着自强不息的信念,成功进入了舞团,逐步走向梦想。
寒梅生活在刺骨的寒冬里,可它却仍能坚强的屹立在雪中,热烈的绽放。即使生活待你有多么的不公,只要不放弃,不气馁,自强不息,勇敢地拼搏,终有一天会绽放自己,走向心中的梦想!
她,是个自强不息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