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政治期末试卷人教版答案(九年级上册期末政治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政治期末试卷人教版答案(九年级上册期末政治试卷含答案)

首页政治更新时间:2024-07-24 20:15:28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7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1-3 小题,6-8 小题,每题 2 分;4-5 小题,9-11 小题,每题 3 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玄.虚(xuán) 腆.着(tiǎn) 藻.饰(zǎo) 吹毛求疵.(cì)

B.怡.情(yí) 沉吟.(yīn) 狡黠.(xiá) 涕.泗横流(tì)

C.腻.烦(nì) 诓.骗(kuāng) 嗔.怒(chēn) 根深蒂.固(dì)

D.汲.取(jí) 抽噎.(yè) 愕.然(è) 孜.孜不倦(zī)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公民信息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不仅势在必行,更是________。

②然而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________。

③当个人安全信息遭遇侵害时,应当________,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A.燃眉之急 无孔不入 挺身而出

B.刻不容缓 无处不在 挺身而出

C.刻不容缓 无孔不入 奋不顾身

D.燃眉之急 无处不在 奋不顾身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笔耕不辍的贾平凹推出了他的第 15 部长篇小说《老生》,以民间写史的方式记录百年乡土中国。

B.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C.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土——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

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人脸识别准确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上曾发表论文,称

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 99.15%。

C.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

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

D.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

解。

5.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诗句展现了萧瑟、冷落的秋景,反衬出了追求"伊人"热烈的情感。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

第一句交代季节特征,渲染凄婉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

调。

D.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雨说》)

诗句表现了为了给孩子们带来甜蜜,带来幸福,春雨愿意牺牲自己,愿意快乐地安息。

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 6~8 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

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C.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7.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8.对文章理解、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以"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为例,从反面证明学和思是不能分开的。

B.第③段中席勒与托尔斯泰都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

C.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面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D.第④段结尾以孟尝君为喻,证明"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 9~11 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穿戴) B.明日..徐公来(第二天)

C.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议论") D.时时..而间进(经常)

10.下列句子中的"于"用来表示比较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B.文章用"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C.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D.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第Ⅱ卷(共 9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古诗文默写。(8 分)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

(5)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7)《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13~15 题。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④。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不记录,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彬后为郫令⑥,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诚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诚也。"

【注释】①甄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 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质:抵押。⑤檀越:佛教用语,称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⑥郫:县名,在四川省。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1)尝.以一束苎__________ (2)将行,辞.太祖__________

14.翻译文中画线句。(2 分)

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诚也。

15.文章是如何表现甄彬诚信的品质的?请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3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小说《奶奶》,回答 16~19 题。

奶奶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有这个想法,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走的。"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表兄说:"进屋再说。"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

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16.概括文章①—⑤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主要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人物塑造的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写深夜里显得有些凄凉的号子。烘托出人们翻场时的冷清与痛苦。

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

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

D.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

E.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

19.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一)综合性学习(5 分)

天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新法规,明确本市外环线以内(含外环线)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 20~21 题。

【材料一】下面是禁放烟花爆竹之前所做民意调查的结果图示。

【材料二】爆什声中一岁除,人人都知道这一习俗,这种习俗被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过过年的"年味"的标志。燃放鞭炮已经成为百姓表达情感的特号,成为春节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没有鞭炮的春节会让很多人从心理上感觉到失落,春节民俗的凝聚力也将大打折扣。

【材料三】"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得年更有味道。

20.请从材料一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材料二和材料三时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两个不同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争论的核心问题

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8 分)

22.下面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 篇。

B.《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琐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生。

E.《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23.下面文字节选自潘旭澜《《朝花夕拾》的艺术》一文。请你结合作品中有关"阿长"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4 分)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使我想起中国史传文学中"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张。我认为,这既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与现实主义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不是史传文学,但作为写真人实事的散文,这样来写人物,无疑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中,描写较为复杂的性格,避免将人物简羊化、绝对化也是有益的经验。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4.作文。(50 分)

转眼间,2017 年已经成为过去。对于我们这些面临中考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年有着些许特殊含义,充满了酸甜苦辣的滋味。

请你以" 我的 2017"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回顾逝去的一年,作为给自己的一份心灵总结。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 60 0 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九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A 6.C 7.A 8.C 9.D 10.A 11.C

12.(1)在河之洲(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长烟落日孤城闭(4)会当凌绝顶(5)仍怜故乡水(6)不尽长江滚滚流(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3.(1)曾经(2)告别

14.你昔日有还金的美名,所以就不用这些话来嘱咐你了。

15.得金不昧、谢绝酬谢、深得太祖信赖。

16.主要内容:描写了新稻收割时紧张、繁忙的景象,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上了新米。

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情节的背景,为下文引出奶奶要到她妹妹家走亲戚的情节作铺垫。

17.运用外貌、动作描写,表现了奶奶身体的虚弱和对孙子的爱。

18.AC

19.①关爱家人,奶奶到她妹妹家除了串亲戚外,更重要的是她去妹妹家后家里可以节省一个人的粮食,她也可以在妹妹那儿摘棉花,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但她不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以免他们担心。②勤劳善良,到了妹妹家后的奶奶只休息两天就到地里干活,一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为止。累病了也不想让家人知道,一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回家。

20.大多数受访市民家庭春节期间不会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在可能会购买燃放烟花爆竹的市民家庭中大多数会在购买时查看销售点许可证并且在指定区域内燃放。

2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会不会使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缺少了"年味"。

22.BD

23.《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一个租俗、愚味的封建妇女,但她的身上同时也闪耀着善良的光辉,在《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山海经>》,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又在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阿长的粗俗。接着写她元旦清早给"我"的磨难。这些"古怪的仪式"虽然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因"烦项之至""非常麻烦",使"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再来,写她讲"长毛"的故事,更进一步写出了阿长的愚昧。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虽然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但她却在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六、(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