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上语文期末试卷(2024至2025六上语文期末试卷)

2024年六上语文期末试卷(2024至2025六上语文期末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14 11:03:06

2024 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35 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分)

fēn fù( ) dǎn qiè( ) lǎn duò( ) qīn lüè( ) yǐn bì( )

huī huáng( ) bǎo lěi( ) jīn bì huī huáng( ) shī qíng huà yì(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 分)

间隔(jiàn jiān) 强逼(qiáng qiǎng) 划归(huá huà)

削弱(xuē xiāo) 任丘(rén rèn) 垂蔓(màn wàn)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9 分)

( )( )忘形 ( )( )辉煌 ( )( )丧气

( )( )玲珑 ( )心( )血 ( )( )多端

为了研制出这种新型材料,科学家们( ),终于取得了成功。

他这个人( ),我们要小心提防。

(四)按要求写句子。(10 分)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改为 “被” 字句)

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扩写句子,至少两处)

将军白了他一眼:“吃什么?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改为转述句)

照样子,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体面:(1)光荣;光彩。

(2)(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二、积累与运用(10 分)

(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6 分)

( ),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敏而好学,( )。

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

(二)根据情境填空。(4 分)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王维的诗句 “( ),( )”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三、阅读理解(25 分)

(一)课内阅读。(12 分)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 分)

(1)负荆请罪( )

A. 背 B. 担任 C. 依靠

(2)同心协力( )

A. 调和;和谐 B. 协助 C. 共同

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不服气?(2 分)

蔺相如为什么要避着廉颇?(3 分)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3 分)

(二)课外阅读。(13 分)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 —— 这块绿色的 “锦缎”。“锦缎” 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 “哗哗” 的雷鸣般的 “掌声” 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 分)

用 “ ”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2 分)

文中描写了( )、( )、( )三种情况下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湖的( )之情。(4 分)

文中的 “礼花” 指的是( ),“礼炮” 指的是( ),“玉花” 指的是( ),“掌声” 指的是( )。(4 分)

你喜欢文中的湖吗?为什么?(3 分)

四、习作(30 分)

(一)题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30 分)

要求:1. 写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你喜欢它的原因。

2.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

3. 字数不少于 400 字。

2024 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

吩咐、胆怯、懒惰、侵略、隐蔽、辉煌、堡垒、金碧辉煌、诗情画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拼写和书写。这些词语都是在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出现的,如 “吩咐”“懒惰” 等词语在《落花生》等课文中出现,“金碧辉煌” 在《圆明园的毁灭》中出现,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其字形和字义。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间隔(jiàn√ jiān) 强逼(qiǎng√ qiáng) 划归(huà√ huá)

削弱(xuē√ xiāo) 任丘(rén√ rèn) 垂蔓(màn√ wà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辨析能力。这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如 “间” 在 “间隔” 中读 “jiàn”,表示隔开、不连接的意思;“强” 在 “强逼” 中读 “qiǎng”,意为强迫、硬要。这些读音的辨析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词语和语境来理解,是课本中字词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得意忘形、金碧辉煌、垂头丧气、小巧玲珑、呕心沥血、诡计多端

为了研制出这种新型材料,科学家们(呕心沥血),终于取得了成功。

解析:“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科学家研制新型材料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所以用该词合适,体现了科学家们的敬业和付出。此词在课本中一些描写人物品质的文章中可体现相关人物的精神。

他这个人(诡计多端),我们要小心提防。

解析:“诡计多端” 指坏主意很多,从 “小心提防” 可以看出这个人不怀好意,用该词形容恰当。此词可用于对一些反面人物形象的描写,课本中如描写敌人等内容时可能会用到类似词语来突出其特点。

(四)按要求写句子。

圆明园难道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

解析: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要在句首添加 “难道”,句中谓语动词前添加否定词 “不”,句末添加 “吗” 和问号。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圆明园的重要地位,对应的课本知识点是句式转换。

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被他们统统掠走。

解析:“把” 字句改为 “被” 字句,要将 “把” 字句中的主语和宾语互换位置,“把” 改为 “被”。这是课本中句式变换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同句式的转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他美丽的家乡是一个宁静的小镇。

解析:扩写句子就是在句子的主要成分前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本题在 “家乡” 前添加 “美丽的”,在 “小镇” 前添加 “宁静的”,丰富了句子的内容,对应的课本知识点是对句子的扩写训练。

将军白了他一眼说,吃什么?战士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要将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第一人称 “我” 改为第三人称 “他”。这也是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句式转换知识点之一。

(1)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真是一件体面的事。

(2)这位女士长得很体面,举止也非常优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不同意思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造句,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课本中在词语学习部分会有类似的练习。

二、积累与运用

(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明月松间照

解析: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之一,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默写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古代文学经典的积累要求。

江枫渔火对愁眠

解析: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同样是需要学生背诵和掌握的古诗,通过默写诗句,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这句诗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积累的道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记住诗句,还要理解其蕴含的哲理,体现了课本中对古诗赏析和理解的要求。

不耻下问

解析:出自《论语》,是孔子的名言之一,强调了学习要虚心请教的态度。课本中对《论语》等经典著作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

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

解析:出自陶渊明的《杂诗》,这两句诗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通过对这类诗句的积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也是课本中思想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二)根据情境填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王维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游子在异乡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特定的节日情境下,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该诗句来表达情感,体现了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也是课本中古诗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A (2)C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理解。“负荆请罪” 中 “负” 的意思是背,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的品质;“同心协力” 中 “协” 的意思是共同,蔺相如和廉颇共同保卫赵国,突出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这些字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是课本中字词教学与阅读理解相结合的体现。

因为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觉得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而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却爬到他头上去了,所以不服气。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廉颇不服气的原因,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廉颇的这种心理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为后文两人的矛盾冲突及和解埋下伏笔,是对课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与课本中对记叙文情节和人物分析的知识点相关。

蔺相如避着廉颇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赵国,他这样做是为了赵国的利益。

解析:蔺相如的行为体现了他以大局为重、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通过对他这一行为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和他的爱国精神,这也是课本中对人物品质和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蔺相如:有勇有谋,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知错能改,勇于承认错误,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对蔺相如和廉颇言行举止的描写,学生可以总结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这是课本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二)课外阅读

我爱湖

解析:题目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对湖的喜爱之情,简洁明了,符合文章主旨。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解析: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对静静湖的描写,后半句引出了下文对雨中湖的描写,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层次分明,是课本中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学习的体现。

文中描写了静静时、雨中、雷雨中三种情况下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湖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通过对不同情境下湖的描写,展现了湖的美丽和动人,表达了作者对湖的喜爱,这与课本中对写景散文的阅读理解要求相符,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文中的 “礼花” 指的是天空中的闪电,“礼炮” 指的是雷声,“玉花” 指的是雨花,“掌声” 指的是雨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者将闪电比作礼花,雷声比作礼炮,雨花比作玉花,雨声比作掌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雷雨中湖的热闹景象,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这是课本中修辞手法学习和赏析的重要内容。

喜欢。因为文中的湖在不同的状态下都有独特的美,静静时像无瑕的翡翠,雨中像美丽的锦缎,雷雨中又热闹非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表达对湖的喜爱之情及原因。学生可以结合文章中对湖的描写,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喜爱理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课本中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体现。

四、习作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读过的众多书籍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主要讲述了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威尔伯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时的盘中餐,这个可怕的消息让它陷入了绝望。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挺身而出,它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文字,比如 “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这些文字彻底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我喜欢这本书,首先是因为它描绘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友谊。夏洛为了朋友,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它用智慧和爱编织出了一张拯救朋友的大网。这种友谊是如此纯粹和伟大,让我懂得了真正的朋友是在对方有困难时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助。每当我读到夏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牵挂着威尔伯,我的眼眶都会湿润。

书中的文字也非常优美,对谷仓里的生活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我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温情的世界。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还让我对生命和爱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都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像夏洛一样,用爱去编织我们生活中的 “网”。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书的作文,学生需要在作文中写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喜欢它的原因。这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课本中对写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包括如何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等。学生可以参考课本中的习作范例和写作方法指导,写出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