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全真模拟检测卷考试题
一、基础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档次________ 给予________ 模样________
惩罚________ 潜能________ 歼灭________
造诣 ________ 膝盖________ 尽管________
拖累 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逮捕 dài 瞥见 piě 抽噎yē 溘然长逝 kè
B. 累赘 léi 屏住 bǐng 婀娜ē 奄奄一息 yān
C. 静憩qì 绚烂 xuàn 胚胎 pī 闻名遐迩ěr
D. 摇曳yè 栖息 qī 跻身 jī 面面相觑qù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魁梧wú 扁舟 piān 卑鄙 bǐ 潜滋暗长 qián
B. 怂恿 sòng 逮捕 děi 遒劲jìn 忧心忡忡.chōng
C. 狡黠xié 惩罚 chěng 歼灭 jiān 满载而归 zǎi
D. 解剖pōu 嫉妒 jí 狙击 zǔ 锲而不舍 qì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列前矛 通霄达旦 引人瞩目
B. 鳞次栉比 不擅辞令 杞人忧天
C. 巧妙绝伦 鸦口无言 笑逐眼开
D. 赏心悦目 留连往返 按排工序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③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④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A. ②④①③ B. ④①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①③
6.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王阁序》-范仲淹-宋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宋
7.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班会上,他夸夸其谈 , 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 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 , 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C. 今天上午沃尔玛超市进行大型促销活动,一早就已经有大量市民排队等候,9:00开门时,等候多时的市民们鱼贯而入 , 现场一度混乱不堪。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者通过这个章节完美地塑造了美猴王勇于反抗天庭的举动。
B. 从广大师生的表现中,说明大家对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的表演任务充满信心。
C. 十一长假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在第二十七届北京学生科技节上,北京市十八个区县教委将首次同台展示科技教育取得的成果。
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师慈母般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B. —个微寒的夜晚,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C.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进步不小。
D. 考试前,我把橡皮忘了装进文具盒里。
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款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③②④①⑤ D. ②③④①⑤
最新初中、小学单元检测、月考、期中考试卷、练习题合集(已更新)
11.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
“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 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
材料二:
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
①CCTV 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
②“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 ”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 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③中华民族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 ”,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④“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 ”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 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
(1)根据材料一可知,“和”的本义为:________
(2)在材料二中,第②③④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协和万邦 ②和实生物 ③礼之用,和为贵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3)下面对材料二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汇聚力量,传播文明”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别指出。
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
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的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
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并列关系。
(4)材料二第④段结尾画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5)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齐家治国 ,信斯言也,布在方策
①;率性修道致中和, ,譬之宫墙
②。注:①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②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宫墙之内。
A.天下平得其门者 B.平天下得其门者
C.天下平各行其道 D.平天下各行其道
(6)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要张贴一幅“和”字书法作品,请你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上文中“和”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推荐:________
理由:________
12.古诗默写。
(1)待到重阳日,________。《过故人庄》
(2)________,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夜雨寄北》
(5)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二、阅读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的旅程
①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②“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 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③“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④“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⑤“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⑥“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⑦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⑧“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⑨“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⑩“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向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 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
“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 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
“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会好好的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 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________的故事;一条是关于________的故事。
(2)父子俩返回小村后,他们对小刺猬的态度有所不同,试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
(3)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
(4)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说说你的理
解。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5)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 泪?谈谈你的看法。
(6)本文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较突出,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例句,加以赏析。
(7)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如需获取答案,请微信扫一扫关注本公众号,
点击“进入公众号”后,在对话框内,
复制以下关键字并发送:
六下语文小升初1答案
即可获取!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