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学校二年级下册语文测试试卷(惠安县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凤山学校二年级下册语文测试试卷(惠安县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12 00:42:22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21分)
1、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艾青诗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袤( )的诗歌画卷,我们màn( )步在他的诗歌田园里,沉醉在他对祖国热烈的爱里,无法自拔。
广袤( ) màn( )步
2、写出以下文段中的三个成语。(3分)
《艾青诗选》的创作内容,多写国家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他并不追求整齐划一的语言形式,而是善于通过印象、感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进而把新诗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全诗自由抒发,不扭怩作态,更不矫揉造作,这样随心所欲的诗风是艾青的创作追求。
3、解释加点词。(2分)
《艾青诗选》的后期创作,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光明的赞颂,对“光”带来社会文明的期待,对“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的向往,充满着睿智和哲思。这一诗作,让人们心中的黑暗荡然无存,濡养着国人的精神世界。
荡然无存:
濡养:
4、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用于《艾青诗选》读书交流会的现场布置。( )(填序号,2分)
①青山有幸埋忠骨 ②疾恶如仇擎天下 ③万千浓情满胸臆
④舍生取义著华章 ⑤一颗丹心向太阳 ⑥白铁无辜铸佞臣
5、《艾青诗选》是一部诗作,品读时要重点抓取意象,关于意象的解读方法小孔匆忙间做了如下笔记,请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的意象,是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要透过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B.如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歌,不仅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而且赋予了相思的情韵。
C.诗歌是否运用意象,是决定诗歌语言比日常语言更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抒发的关键。
D.诗歌运用意象有以下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塑造背景、塑造意境……等重要功能。

6、诗歌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请根据提示完成诗歌“声之辑”。(10分)

评注

诗句

篇目

"思旧"传悼念

① ,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怜君"亦自怜

② ,③ 。

《长沙过贾谊宅》

雄鸡报早行

④ ,⑤

《商山早行》

呐喊问前途

行 路 难 , 行 路 难 ,⑥ , ⑦

《行路难(其 一 )》

苍生之慨叹

其必曰:“⑧ ,⑨ 。”

《岳阳楼记》

无声胜有声

大雪三日,⑩ 。

《湖心亭看雪》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7-9题,共7分)

专题阅读:"科学点亮好奇心"
材料一: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好奇心。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是‘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6日第005版《教育周刊》)
材料二:中小学生知道科学家事迹后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的占比图

材料三: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以往,我们认为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自己慢慢吸收水分。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3年4月17日第A12版《深周刊·对话》)
7、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孩子们的天文梦想和好奇心渐渐变淡,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刷题的缘故。
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没有好奇心。
C.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用科学知识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D.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所以科普工作应提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8、关于“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这句话的理解,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科学家们的成长过程也会这样。
B.科学家从孩童时期起,一直对科学研究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C.孩子要不断地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提问,并尝试找出方法去解决,才有可能成长为科学家。
D.学校教育要让学生保持好奇心,不要过分注重机械刷题。
9、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应如何用“科学点亮好奇心。”(3分)

(二)现代文阅读(10-13题,共13分)
守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但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被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在里面,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但显得破了,和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四周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⑥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后来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被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⑦后来,他看着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们,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⑧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⑨孙子也来过,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孙子回过头,看到爷爷,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谁也不能说这个少年亵渎了英烈。
⑩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的心里也涌动着一份幸福。
⑪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
⑫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都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 ?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⑬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在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⑭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⑮他深深内疚。
⑯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做那个李什么峰对待,在碑身上多擦几下,多停片刻。
⑰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⑱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心和眼睛也潮湿起来。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了欢闹,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⑲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摘自《羊城晚报》2022年8月3日,有删改)
10、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陵园地块由“整体”一分为二,引发了“他”心理的变化。小说围绕“陵园地块的变动”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请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时间

地块变动

他的行为

战争年代

战场

战争结束

建了陵园

住在烈士陵园对面陪伴战友

建了公园

常坐在公园门口看门里门外

每逢下雨时

陵园 公园

11、说说文章为什么要多处反复写“他”"经常来""经常坐"的行为 (3分)
12、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
13、"细节是主旨的辉映”,请结合这两个句子,谈谈你对结尾“两个世界,彼此守望"的理解。(4分)
①“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
②“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三)古诗鉴赏(14-15题,共5分)
【甲】水调歌头(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4、分析两首诗歌内容,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词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B.【甲】词作者写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因此提倡大家要及时行乐,痛快一生。
C.【乙】诗首联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是“月夜”的背景。
D.【乙】诗颔联的“月是故乡明”,既写景,也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15、两首都是对月怀人之作,请比较在诗词结尾处情感表达的不同。(3分)

(四)文言文阅读(16-20题,共14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 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
B.遇 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环
C.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耶
D.之 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
17、根据文意理解,以下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写出了作者宴罢晚归的情景,山林之乐和游人之乐相交融,融入议论和抒情,托出全文主旨。
B.【甲】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拓宽了话题空间,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直到文末才自报家门,具有鲜明的浪漫气息。
C.【乙】文讨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之一是“成之勿败”,意思是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行拂乱其所为"相违背,因此观点是错误的,武王可以不采纳。
D.【乙】文“治国之道"的核心是感同身受,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谋而合。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2分)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2分)
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20、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分)

三、名著与实践(共10分)
21、(1)阅读经典名著可以从中汲取文化的养分,获得前行的力量,助我们登高行远。艾青的《鱼化石》写了一块被裹身岩层的鱼化石,当它重见天日后,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更不会跳跃。诗人由此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请围绕"生命与运动的关系"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3分)
(2)朝阳中学即将举办“汲取经典力量,展现少年风采”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想要邀请著名的朗诵专家王老师到现场做评委,小孔自告奋勇写了邀请函,但是有三个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3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我校将举办“汲取经典力量,展现少年风采”的诗歌朗诵活动,久仰您在朗诵领域的杰出成就,特邀请您于下周五(9月15日)15:30在学校报告厅做该活动的评委,请您务必到来,谢谢!
2023年9月8日
朝阳中学办公室

(3)小孔同学为了参加此次比赛,打算朗读朱湘的《少年歌》,但是朗诵规则不能少于两分钟,他仿照原诗增加了两小节内容,但是个别诗句他觉得不够满意,你可以帮助他吗?(4分)
少年歌 朱湘
我们是小羊,
跳跃过山坡同草场。
提起嗓子笑,
撒开腿来跑,
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是山泉,
白云中流下了高岸;
谁作泾的溷(hùn)
流成渭的清,

我们是新人,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
来啊,搀起手,
少年歌在口,

四、作文(共50分)
22、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 ”
“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
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 ?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
请以“合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1)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不少于600字;
(3)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信息。

参考答案
1、mào 漫
2、整齐划一,相得益彰,忸怩作态,矫揉造作,随心所欲
3、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濡养:滋养
4、③⑤
5A B选项,关联词错误,“不仅”“而且”,可以去掉;C选项两面对一面,把“否”去掉;D选项重复啰嗦,“等功能”去掉。
6、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②寂寂江山摇落处 ③怜君何事到天涯 ④鸡声茅店月 ⑤人迹板桥霜 ⑥多歧路 ⑦今安在 ⑧先天下之忧而忧 ⑨后天下之乐而乐 ⑩湖中人鸟声俱绝
7C A.“完全因为”绝对化, 好奇心变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模式。B只能说明这部分学生失去好奇心, 绝大多数学生依旧有好奇心。D由材料三“以往”“但通常情况下”“另一个场景”可知,科普更强调学生自主理解、消化知识,而不是提倡知识传授为中心。
8A “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是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表现,但是后文“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说明这部分孩子的好奇心并没有逐渐降低,而是保持着对日常生活的好奇并发问。
9、(1)学习中免去“刷题”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提倡创新和学生科学理解、吸收知识。 (2)发挥科学家榜样的力量,使他们对科学研究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3)加强科普宣传用科技的巨大成就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播种好奇心的种子)。(每点1分)
10、①与战友浴血奋战;②烈士陵园改造后;③打着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
11、“经常”说明次数之多,反复写说明这是“他”生活的常态,把对战士的怀念放在了自己的生命里,强调了这是他生命的陪伴和守望,表明他对革命战友的情感深厚。
12、这里的“苍翠”指颜色青绿,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松柏苍翠颜色长年不改变,象征着烈士的革命精神长青,永垂不朽,表现了烈士精神永远让人铭记。
13、第①句表明是革命烈士为后人甘愿流血牺牲,换来了现在的和平和欢乐(1分);第②句可以看到后人不会遗忘他们的丰功伟绩,用最崇高的敬意铭记先烈们的牺牲(1分)。“彼此守望”指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和人民守望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现在的人民用敬意铭记先烈的恩情,更是对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珍惜和热爱,守望了战士们的牺牲壮举(2分)。
14B 作者悟出了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是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不能太“贪心”,要学会珍惜当下,因此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不是简单的“行乐”。
15、《水调歌头》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月夜忆舍弟》在战乱中对离散亲人的牵挂和思念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之情,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6D D都是代词,代他。 A.所以;原因。 B.同“驭”,管理的意思;遇到。 C.代词,他的;语气词,难道。
17、选C 乙文讨论的角度是统治者的角度,是“爱民”的具体方略,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行拂乱其所为”则是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讨论,两者角度不同,讨论的对象不同,不能进行简单比较。观点错位,因此选项错误。
18、(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
(2)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且能与游人同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醒能述以文”表现作者的独醒之思,并以文记乐的情趣,从“滁人游也”“宴酣之乐”这样百姓合乐的场景中,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20、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乙文翻译: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21、(1)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强身健体(观点1分)。运动可以加快人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或喜欢运动的人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工作)效率高。)(理由或好处1分)因此同学们应该课后制定计划多进行锻炼,获得良好体魄,提高生命的质量。(倡议或结论1分)
(2)①“邀请函”三字要居中 ②“请您务必到来”语气太过强硬,应改为“我们期待您的到来” ③落款处的时间和发函单位的上下位置要对调
(3)、参考示例:才不愧我们的真面;同行人灿烂的前程!

23、参考例文

我和蒲公英的合影

悠悠的道路上,不知不觉,我已步入郊外。微风拂过,片片绿浪,传出柔和的沙沙的轻响。一个失败的少年颓然地走在田间小路上。忽然间,有一抹新绿引领着我向前走……

  那是石缝间的一抹绿色,头顶擎着一个雪白的绒球。它仿佛穿着一身雪白的羽绒服,优雅站立,吟哦歌唱。这石缝间的精灵,给花红柳绿的春添了另一种生机。我渐渐向它靠近,它似要涌出来,想赶紧脱离这个地方,我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突然有种想和它合影一张的冲动。

 这是蒲公英,这是即将飘散的蒲公英的种子。只要你轻吹一口气,它们就会随风飘散,仿佛为自己找到了新家一般。

  可是离开真的很容易吗?我茫然地向那蒲公英投去目光,只匆匆的一眼,便被它们惊住了。我仿佛看到了它们落到了岩石上、瓦砾下、枯草上,但它们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自暴自弃,只是努力向上,拼命生长,终于冲破束缚,迎接阳光。就算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就算是遭遇多少嘲笑讥讽,它们依然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好像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发誓要和困难斗争到底,永怀破土而出的生命夙愿。

  看着看着,我的嘴角微微露出了笑意,我仿佛看到了天光云影中,一只美丽的荷跃于水面。暗香浮动,荷花面对满是泥泞的生长环境,不抱怨、不言败,冲破束缚,洁净如新;我仿佛看到了纤弱的小草经历过沙尘暴的袭卷,经历过大雨的冲刷,经历过撕心裂肺的呐喊,经历过无数疼痛的击打后,依然昂起了高傲的头颅,依然在春风中载歌载舞。

  而我一个14岁的少年,经历了一点挫折就要逃避吗?不,我还不想做懦夫,我还不想就此俯首称臣,我还不想没有战斗就败下阵来,我要重整旗鼓,与挫折正面交锋,做一个像蒲公英飘满世间时露出胜利微笑的平凡英雄!

  也许只有遭遇挫折、战胜挫折才是成长吧,那是不服输不自傲的勇敢,是面对生活永远优美的从容,是一地尚未风干的眼泪折射出太阳最迷人光辉的洒脱。在成长的岁月里,带着这抹洒脱从容的微笑,浅吟低唱,且歌且行。

  我赶紧打开手机,对准焦距,“咔嚓”一声,拍下了我和蒲公英的合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