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语文试卷(高考资源网高考试题库)

高考资源网语文试卷(高考资源网高考试题库)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0 18:32:47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浩瀚的海洋,拥有数不胜数的宝藏,驱动着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深邃的海底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15世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们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大幕,也由此影响了之后数百年的世界格局。如今,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大国关注乃至争夺的焦点,而从大洋表面深入到海底,成为关注与竞争的新特征、新趋势。
如果问深海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黑,一片漆黑。我们坐进一个深潜器,潜到海里去,在进入水层的时候,会发现上面是有光的,下面就逐渐暗下来,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就黑了。在不到200米深的地方,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全靠深潜器的灯光照亮。直到今天,人类对深海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以前都以为“泥牛入海无消息”,什么东西到海洋就是终点。人类到了20世纪末期才明白海底是漏的。海底有东西下去,有东西上来,这是人类从前不认识的一个地方。
“深部生物圈”的科学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虽然科学界对于深海海底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能量的过程十分陌生,更不清楚这类过程在人类社会里的应用前景,但是,对深海的探索和发现逐渐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不断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围绕海洋资源利用形成的经济模式更是不断拓展、深化。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宝藏深藏在大洋之中?为什么说深海产业既有巨大的潜力,又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海洋四大支柱产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海洋油气业是居第一位的,这就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巨大的变化。世界上的原油、天然气,差不多1/3是来自海底的,所以差不多一半的海洋经济都跟石油、天然气有关。
1947年人类开始在海里勘探石油,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采300米、500米水深的石油,到了1980年以后可以开采超过1000米水深的石油,现在最高可以开采3000多米水深的石油。伴随技术进步,60%新发现的油气都在海底,其中最重要的是深水油气,这个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有专家认为,世界上现在剩下的石油的1/4在北冰洋底下,所以现在一些国家对北冰洋的争夺是非常厉害的。油气能够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因为现在在海上开采石油、天然气,不可能靠一个直通通的管子,因此海上的海底工程等一系列的产业都被带动起来了。
人类对深海的认识已今非昔比,然而深海资源的开发,实际上还处于准备阶段。深海的资源宝藏琳琅满目,但究竟该如何开发深海,人类知之甚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海资源的开发将会带来惊人的消息和光明的前景。21世纪人类在垂向上深入海洋,主要依靠高科技,如果没有下海深潜的能力,即便是坐拥大片海域,也只能望洋兴叹,而拥有高科技的国家才有资格参与开发深海的国际竞争。
深海技术从探索来讲就三条——深潜、深钻、深网。我们国家已经发展了深潜技术,“蛟龙”号之后是“深海勇士”号,它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深潜器。深潜器有载人的,也有不载人的。
关于深钻,有一个大洋钻探计划,这是一个国际计划,进行了50多年,中国参加大洋钻探是在1999年,我们在南海进行了第一个大洋钻探。
大洋钻探在全世界打了3000多口井,取了40多万米的岩芯,引领了世界的科学发展。2004年三条破冰船在北冰洋打钻,打到了50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5000万年前这里不是北冰洋,而是一个温带的湖,里面有“满江红”。“满江红”是一种水藻,在当时生长很茂盛,今天在湖泊和稻田里也有生长。北冰洋深处出现大量的“满江红”,让我们对此处发现石油寄予希望,因为这里曾经是一个富含营养的湖泊,里面堆积了很多有机物质。这种发现,不用大洋钻探是没有办法的。
还有一个是深网,深网就是海底观测网。从前海洋研究是在船上测,一个一个点去测,后来发现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海水不断地在变化,这个地方测了,过一会儿不是这个数据了,现在的办法是要在一个点上长期观测。人类对于地球的观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地面上、海面上;第二个阶段到空中去,就是遥感;第三个阶段到海底去,就是海底观测网。现在我们要做的海底观测网,相当于把气象站放到海底去,在陆地上的实验室,可以收到洋底的信息。而长期观测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厄尔尼诺”暖流这种反常的自然现象现在能够预报了,原因就是在太平洋放了70个多个锚系来进行长期观测,后来发现,“厄尔尼诺”的根源不是在美洲边上,而是在西太平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海洋与地球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气象预报和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我们对海洋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深潜也好,深钻也好,都是在20世纪产生的,唯独深网到了21世纪才真正地开展,加拿大、日本、美国先行一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日本在2011年东北大地震之后,在2015年就建了一个世界上最长的海底观测网,这条缆线长5700公里。中国也有了类似的国家计划,2019年,由同济大学牵头的国家大科学工程——海底科学观测网正式动工,现在正在建造两个部分,一个在东海,一个在南海,计划5年要建起来,建起来以后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底观测网之一。这是很难办的事情,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挑战很多,困难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自主发展。
中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开展深海探索和开发的能力,在人类向深海进军当中,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海洋装备,推动深海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深海力量。
(摘编自《我们为什么要挺进深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部生物圈”的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才改变了我们对海洋的认知。
B.“深海勇士”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载人深潜器,可用于我国对深海的探索。
C.“满江红”是一种水藻,今天还有生长,海洋深处有“满江红”的地方就有石油。
D.“厄尔尼诺”暖流是一种过去较长时间内气象部门难以预报的反常的自然现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洋中蕴含的无数宝藏,驱动着人类不断地探索海洋。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曾影响了世界格局,直到今天,海洋仍是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
B.海洋油气业居海洋四大支柱产业之首,接近一半的海洋经济都与油气有关,油气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其他三大海洋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C.深海探索有深潜、深钻、深网这三种技术,在深钻方面,在全世界打了3000多口井、取了40多万米岩芯的大洋钻探引领了发展。
D.深网是在21世纪才真正开展的,加拿大、日本、美国先行一步,我国直到2019年才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海底科学观测网。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海最大的特点是黑,在深度不到200米的地方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和认识在不断地深入。
B.虽然人类对深海的认识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深海到底是否有丰富的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开发,人类还知之甚少。
C.现在一些国家对北冰洋的争夺非常厉害,因为有专家认为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北冰洋钻探还发现了地质的变化。
D.深网就是海底观测网,建设深网将推动人类对地球的深入观测。现在我们要做的海底观测网,相当于把气象站放到海底去。
4、我国自主研发并建造了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并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请结合材料对此进行简要点评。(4分)
5、人类为什么要不断深入地对海洋进行探索和研究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家庭【注】 林漫
媳妇打清早出门,到天弥黑才回来。
婆婆走进屋子,就看见地上躺着一架木头机子,一看到拿起露出旧棉花的袖子擦汗的媳妇,就明白了,准定是媳妇把她自己娘家的纺车搬来了。媳妇老爱向人夸赞她做姑娘时候自己用过的纺车,像惦记着什么亲人似的总忘不了,一到妇救会主任在大会上讲了什么纺线织布,媳妇可更乐上了,成天就嚷着纺线纺线。
看着障眼的木头机子,想到这将是一场落空的胡闹,婆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嫌恶。
媳妇俯下身子整着打村合作社领来的棉花,搓成絮节。
婆婆真爱雪一样白的棉花,要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就上了炕,偎起被子坐着。媳妇也一句话没说,抱起打奶奶身旁一歪一扭走过来的小庆,坐在锅台旁的蒲团上,翻着两眼想说什么。
丈夫回来了,也没有说什么,一屁股坐在炕头上,心事像山一样重。
妻把睡着的小庆轻轻地放到炕上睡好,点起灯,就向丈夫说:
“你先睡吧!我要待一会儿。”
丈夫闷不作声。妻就把灯放到锅台上,坐下地,凑近纺车,拿起把子试摇了两下,纺车轴就转起来了。
“呜隆——呜隆——呜隆———”
这调子一响动,妻就说不出的心里畅快,好像又回到六年前做姑娘的时候了。嫁到这老远的山里来以后,她就和每天做伴的纺车断了缘,这里男人在外种地,娘儿们在家里做饭缝衣裳,从不兴纺线织布什么的。
婆婆躺在被窝里老是咳嗽着,不断地拿眼角瞟着纺车和坐在纺车旁边的媳妇。她心里格外痛惜油灯里剩着的那一点点油。媳妇却正因几次的断线苦恼着,直抱怨油灯的光焰太不顶事。婆婆听到“呜隆——呜隆”的声音,就好像毛刷子刷着心那么难受,咕哝着:
“五毛钱一两,什么紧要的公事,耗油费灯的……”
困坐的丈夫也突的站起来,粗声粗气地说:
“睡觉!”
还没有绕上三道的细线又断了,从锭子上滑下来。
小庆给吵醒了,哇哇地哭。
丈夫闷声闷气的声音和婆婆的咕哝还在耳边响着,媳妇心里乱得不像样。
婆婆还在里头炕上咳嗽。婆婆平常嫌媳妇不听话,跑到外面开会干什么的,媳妇又嫌婆婆不热心抗日工作,加上一个性格沉闷的丈夫,一家子有时候闹得谁对谁好几天也不讲话。这会儿大家饿肚子,一顿接不上一顿,谁也发愁。
屋里四个人,除去四岁的小庆,各有各的惆怅。
饿肚子,没饭吃,只恨鬼子太凶残,又烧又抢,弄成这结果,也不能光靠政府救济,也不能光等丈夫弄粮食来,她相信妇救会主任的话,她相信纺织生产可以战胜鬼子造成的灾荒。
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坐在纺车旁边,把断了的线缠到锭子上,右手摇起把子,左手里的絮节就不断地引出一条长长的线来。
媳妇的手还是不很如意,不是左手和右手不对头,就是线忽然断了。婆婆拿眼角斜瞟着这种情形。丈夫又出门去了。小庆时不时跑到这里来,娘就不得不放下两手的活儿,抱起他,亲着脸,一面说:
“跟奶奶玩儿,看娘正忙着!”
可是时不时还是打奶奶怀里跑到娘怀里,有时还冷不防把线给打断。婆婆的眼角老是斜瞟着。胳膊也酸起来了,不及姑娘时候呢,还是好几年不纺线的缘故呢?可是媳妇一直忍着,坚持着。
“呜隆——呜隆——呜隆——”
纺车叫着,越叫越紧,居然锭子上的穗子一时比一时粗起来。媳妇脸涨得红红的,对婆婆说:
“这就是织布的线,再紧一下,双股合起来,就是咱们缝衣裳的线。”
婆婆嫌恶的眼睛吃惊地睁大了,可是还带着不相信。
天黑,媳妇从纺车旁站起来,腰酸腿麻,拿秤一称,就高兴地喊叫:“今儿纺了六两多!”
丈夫回来,她又讲给丈夫。丈夫点了点头。口里“嗯”一声。妻却兴奋得连饭都不吃,不管天黑,把线送到合作社去了。回来的时候,小孩子似的嚷叫:
“娘,你看,合作社当下就发了工钱,换成斤半玉茭子,你看!”
婆婆简直有点不相信自个儿的眼睛了。她手颤抖地摸着小升子里一粒一粒金黄的玉茭子,声音颤抖地说:
“是真的吗……”
沉默的丈夫没有讲什么,眼睛里却闪着光彩,死钉在他脑袋里的四口人的生活,像放开的发条一样松弛了。
婆婆眼睛有点湿了,看着媳妇说:“这,这……一个人就养活两口人……我……我……也想……”
媳妇说:“你不会呢,娘!”
“你教给我!”
婆婆手太不灵便,絮节绕不到锭子上,赶到絮节绕上锭子,手又不做主,右手一摇把子,左手就引不出线来,左手勉强引出一点线,右手又顾不上摇把子。
而且老是断,老是断。
看着媳妇熟练的两只手的动作,说不出来的羡慕。心里奇怪过去为什么老是不满意媳妇,媳妇才是个能干的身手。
小庆还是往媳妇怀里跑,不断地使媳妇放下手里的活儿。
婆婆就把小庆拉到自个儿怀里,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脊背,柔声地说:“乖乖的!莫打搅娘!来跟奶奶玩儿!”
媳妇还给选成生产小组长,她自个儿纺线积极,领导小组更积极。
媳妇打合作社领上棉花,走回家来的时候,婆婆从锅里拿出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来,端到媳妇跟前。媳妇惊得张开了口说:“娘!你哪里来的钱买豆腐!”
“你不要管,吃吧!”
“你吃!娘!你真是……”媳妇不好意思了。
婆婆把碗推给媳妇,媳妇把碗推给婆婆。
1943年5月
(摘编自《晋察冀文学作品选》)
【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小说《家庭》创作于这一时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婆婆对棉花、玉茭子的珍爱,以及对灯油的吝惜,是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环境中产生的真实、自然的情感。
B.丈夫在家总是“闷不作声”,对媳妇说话“粗声粗气”,是媳妇感到心乱、惆怅的原因之一,体现了他对家庭的冷漠。
C.因多年没有纺线,媳妇操作纺车有些生疏,面对断线频繁、胳膊酸疼等困难,她仍能忍耐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
D.小庆年幼,无意间打搅了母亲纺线,婆婆见到后主动将小庆拉到自己怀里,可见她对媳妇的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插叙鬼子凶残抢掠等内容,既交代故事背景,又解释“大家饿肚子”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B.本文多次聚焦人物眼睛,如媳妇“翻着两眼想说什么”、婆婆“拿眼角斜瞟”,这些细节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
C.文中关于婆婆跟媳妇学纺线的描写部分,既表现纺线劳动的困难,又侧面烘托出媳妇能干、肯吃苦的形象。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大量使用口语,生活气息浓郁,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农村家庭生活场景。
8、从文学角度看,小说对“丈夫”着墨很少,但这一角色又很重要。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9、“人民性”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感、愿望等的反映,这篇小说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民性”,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材料二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故寡人A愿募B 公叔之义C 以成D胡服 E 之功 F 使緤谒之叔H 请服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右,文中指近臣、侍从,与成语“左右逢源”的“左右”意思不相同。

B.临,指治理、统治,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的“临”字意思不相同。

C.再拜,指拜两拜,表示恭敬,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意思相同。

D.辟,同“避”,指躲避、逃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武灵王认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改习骑马射箭一定会招来世人的批评,肥义指出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能洞烛先机,明确支持改穿胡服。

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贤推行仁义教化的地方为由,拒穿胡服;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指出服装礼义应力求便利,推行胡服有助雪耻,公子成于是奉行。

C.赵文规劝赵武灵王不要违背先圣教化而变更传统服饰,应当遵循礼法规定;赵王主张应与时俱进,风俗礼法随时势变化而改变才是圣人治国之道。

D.赵造反对变革,认为只有遵循固有的礼制,治国教民才不会出现差错;赵武灵王觉得虽然承袭古制较为稳妥、无功无过,但不可一味泥古守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2)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14、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人君之道”?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注】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在秋季天气转凉时发出哀鸣,其声似纺线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选取了梧桐叶、衰灯、秋虫等特点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B.诗人在颔联中运用设问,宣泄自己对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得不到赏识的愤懑,照应前诗。
C.诗歌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由“惊”转“苦”准确地体现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定下基调。
D.诗歌借景物渲染气氛,由景入情,虚实相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境界。
16、李贺的诗以想象大胆、诡异著称,李贺也被后人称作“诗鬼”。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对李贺的这一诗风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新教材地区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 , ”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用语简洁凝练,仅仅“ ”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 ”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 , ”。

老教材地区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描写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体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其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2)曹植曾发出“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的感慨,感叹岁月就像天地一样没有终点,而人的寿命就像早上的霜露一般短促。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空”字在古代诗歌中意蕴丰富,常受到诗人的垂青。如王维的“ ”一句就表现出山林的幽静;刘禹锡则用“ ”一句表达怀念故友的寂寞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地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 ① ,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 ② !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18、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20-22题。

20、从汉字书写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不超过20字。(3分)
21、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超过20字。(4分)
22、请从“挥洒自如、矫若惊龙、力透纸背、笔走龙蛇、鸾飘凤泊、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中选准一个词语作开头,为下列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再以汉字、书法或文化为话题独创一副对联,写出上下两联。(6分)
①上联:笔酣墨饱描绘中华汉字精美形象

下联:
②独创对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佳姿态(傅晓宁作)
新时代,不躺平,向前冲;但怎样冲?上述漫画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深挖该漫画背后的寓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A.“才改变了我们对海洋的认知”错。原文是“‘深部生物圈’的科学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对深海的探索和发现逐渐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不断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只能说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在“不断改变着”,不能说是因为“‘深部生物圈’的发现……才”,选项的表述曲解文意。B.“‘深海勇士’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载人深潜器”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蛟龙’号之后是‘深海勇士’号,它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深潜器。深潜器有载人的,也有不载人的”,选项表述无中生有。C.“海洋深处有‘满江红’的地方就有石油”说法绝对。原文是“北冰洋深处出现大量的‘满江红’,让我们对此处发现石油寄予希望,因为这里曾经是一个富含营养的湖泊,里面堆积了很多有机物质”。
2B “油气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其他三大海洋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错。依据原文“油气能够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因为现在在海上开采石油、天然气,不可能靠一个直通通的管子,因此海上的海底工程等一系列的产业都被带动起来了”可知,油气产业能带动的是与海上开采油气有关的产业,没有明确能否带动其他三大海洋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3B “但是深海到底是否有丰富的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开发,人类还知之甚少”扩大范围,依据原文“深海的资源宝藏琳琅满目,但究竟该如何开发深海,人类知之甚少”可知,人类还知之甚少的是“应该如何进行开发”,不包括“深海到底是否有丰富的资源”。
4、①现在海洋四大支柱产业中,海洋油气业是第一位的,并且大量油气都在海底,我国自主研发建造“深海一号”平台,能助力我国海洋油气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这是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将推动我国深海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深海力量。
5、①历史上,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影响了世界格局;而对深海的探索和发现逐渐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不断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②海洋拥有许多宝藏,现在已经形成了海洋油气业等海洋四大支柱产业,人类继续对海洋进行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提高相关技术,提升开发能力,带动产业发展。③对海洋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地球,为气象预报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6B “对家庭的冷漠”分析错误。丈夫的沉默与“粗声粗气”是一种无奈,突出家境的窘迫。
7A “鬼子凶残抢掠等”选项相关内容为人物心理描写,不属于插叙,也未体现“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8、①丈夫的沉默能渲染紧张气氛,突出家境的窘迫。②丈夫的束手无策衬托出媳妇的能干。③小说旨在表现根据地妇女克服困难、生产自救的精神风貌,略写丈夫更能凸显女性形象。
9、①小说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塑造了媳妇、婆婆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②小说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战胜因侵略者造成的饥荒的信心等。③小说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顽强抗战等时代精神。

10、CFH

11D

12D

13、(1)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套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背叛圣贤们的

教导,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

(2)藏住忠心不说,属于奸邪之类;因私心而误国,属于贼害之类。

14、①赵武灵王因时制宜,推行“胡服骑射”,有远见卓识,体现了“廓然远见,踔然独立”;②开张圣听,认真听取多人对于“胡服骑射”的看法,体现了“广开耳目,以察万方”:③力排众议,坚守自己的主张,体现了“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15B “诗人在颔联中运用设问”分析错误,“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这些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由此可知颔联中只有提问没有回答,因此没有运用设问。
16、①面对“秋来”这一正常而自然的季节更替现象,诗人通过浪漫而诡异的想象,以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诡异的幻象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郁抑不申的情怀。②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便借“鬼”抒怀,想象大胆、奇特,构造出云谲波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③后四句诗所营造的气氛颇为凄清幽冷,给人森然之感。
17、新教材(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7、老教材(1)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空山不见人/夜静春山空/空山新雨后 怀旧空吟闻笛赋
18、①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句式整齐,构成工整的排比句,加强了语气语势;②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起到了强调作用;③“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19、①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②他们还会唱呢
20、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现状堪忧。
21、社会多宣传、学校多引导、个人多重视。
22、①颜筋柳骨传承华夏文化君子精神

②(书法)笔走乾坤恢弘气 墨染中华四时春
23、参考例文

青春好姿势,迎风共成长
漫画的主人公身体呈垂直45°角姿势,随时准备起跑;而在我们的人生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最佳姿势。若你想要问我,青春的最佳姿势应该是什么?我想这样回答你:新时代青春的最佳姿势是奋力前行,在风雨逆境中愈战愈勇。
在登上神舟十五号前,邓清明经历了25年的等待,他用永不停歇的坚持和默默“备份”愈战愈勇,圆梦太空。在成为“伟人马克思”前,马克思也曾因为政治主张为当时主流所不容,而一次次遭遇政治危机。但他却并没有放弃,坚持与恩格斯一起完成《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前进方向。这都在告诉我们,青春的最佳姿势就是在风雨中奋力前行,不怕失败,因为跌倒了可以爬起来继续前行;我们愈战愈勇,风雨过后,回首来路,也无风雨也无晴。
青春的最佳姿势是不忘初心,在光怪陆离中坚定信念。
茫茫戈壁,大漠孤烟,烈烈西风,长河落日。敦煌,在那茫茫大漠上矗立千年,绮丽,却又荒凉,唯余莫高窟静静诉说着九色鹿的传说。而在这荒僻之地,常书鸿、樊锦诗等前辈却为了自己守护莫高窟文化遗产的初心,坚守了数十年。如今,樊锦诗先生虽已年老,却仍保持着青春的最佳姿势。她,把青春献给了千年敦煌。受其影响,“留守女孩”钟芳蓉最终也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世人虽不解,钟芳蓉却仍坚守自己的初心。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繁花般迷乱人眼,而我们更应该坚持青年人该有的青春姿态,为梦想启航,坚守内心所爱,奋勇前行。
青春的最佳姿势是默默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燃烧自我。
放眼近代中国,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即使中华民族饱经列强践踏,却还是靠着无数先烈的奉献与牺牲迎来了新生。而今又有青春榜样秦世冬、黄文秀,主动申请到基层担任干部,入户走访调研,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身先士卒,带领乡亲们成功走上致富路。除此之外,边疆哨所里,贫困山村里,抗疫一线上,都有无数青春的身影以昂扬姿态默默耕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这是广大中国青年的真实心声,也是我辈该有的最佳姿势。
与其说最佳姿势是一个动作、形态,不如说这是一种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状态。风风雨雨中,它给予我们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带给我们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带给我们奔涌不息的生命源泉。
就让我们保持这昂扬青春的最佳姿势,迎风成长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