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真题2025(2024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语文试卷真题2025(2024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0 18:36:09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 120 分(含全卷书写4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学习任务。(20 分)

1、解释字义探“诚”。(3分)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交流,请你补充完整。

2、走近先哲思“诚”。(4分)

古代先哲在思考“诚”的内涵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某同学搜集到下面语句,请各用一个字或词揭示每组语句中“诚”的内涵。

A 组:“诚,信也。”(《说文解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B 组:“真者,精诚之至也。”(《庄子》)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之道也。”(《朱子语类》)

C 组:“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诸葛亮集》)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D 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中庸》)

3、联读经典话“诚”。(10 分)

(1)请你从下面古诗文中任选三首(篇),写出其中可以用来印证“诚”的内涵的连续的两句。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过零丁洋》

D.《己亥杂诗》(其五) E.《大道之行也》 F.《岳阳楼记》

(2)教科书“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中也不乏“诚”的人物。请你从中找一个合适的人物(人物群像),或某部名著的作者,结合你对他(她、他们)的认识,阐述你对“诚”的理解。(不超过 150 字)

4、总结学习写“诚”。(3 分)

把握了“诚”的内涵,勤而行之,矢志不渝,就是诚。“一言九鼎”是诚,“驷马难追”是诚;“精卫填海”是诚,“愚公移山”是诚;刘备“ (1) ”是诚,诸葛亮“鞠躬尽瘁”是诚;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诚,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是诚;朱自清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是诚,雷锋 “(2)” 是诚,中国航天英雄把目光投向辽远的太空是诚。

从“诚”出发,了解古代中国,热爱现代中国,建设未来中国。

“诚”者永ɡù (3) 。

(1)根据学过的文言文,在空缺处填入合适的成语。

(2)联系你对人物的认识,在空缺处补写合适的文字。

(3)综合以上学习成果,为空缺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A.故 B.顾 C.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16 分)

媲美① 林青

一朵雪花的体态是轻盈的,宛如六枚小银针,千针万线,给 S 大学校园绣出了合身的水晶外套。但是,正如童话世界也有缺陷一样,文史楼北墙畔一株年轻的龙柏,由于一夜风摧雪压,已经倾侧成 30°斜角了。

远处走来几个身背照相机的年轻人。其中那位穿黑呢大衣的姑娘真美,一双亮晶晶杏核儿大眼,似湖?似星?谁也说不清,只惹得路人不时朝她张望。这群市大学生摄影协会会员准备捕捉大自然恩赐的美妙镜头,心情舒畅地说笑着,渐渐地走近这棵倾斜的龙柏。

“在文史楼前拍张雪景吧!”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提议。

“不,这棵龙柏被风雪压斜了,缺乏自然美。”姑娘那双纤手朝不远处一指,“喏,到生物系的小植物园去,那儿不仅有龙柏,还有雪松、扁柏呢。”

她的声波在清冽的空间扩散,像清甜的冰糖渐渐融化。年轻人留下了一串无邪的笑声。

又一个竹骨梅肌的青年出现在文史楼前,衣服右下摆隐约可见斑驳的油画颜料污迹。他在欣赏雪景之余,猛然发现倾斜的龙柏,不满地轻声嘀咕:“搞环境保护的同志真马虎,昨晚下那么大的雪,竟没来校园巡视,他们对美的统一性的被破坏负有间接的责任!”这位美术爱好者凝视片刻,灵感的火花映亮心窗,他立刻打开速写本,捏着炭精棒,勾勒这棵龙柏的体态轮廓,准备回宿舍精心画一幅漫画,连画名也想好了,就叫做:《一株龙柏的控诉》。他离去时遗憾地摇头叹息,眼波里颤动着一丝失望的情绪。

微弱的阳光下,急匆匆地走来一个肩挎旧书包的青年工人,他是来旁听中文系选修课的。突然,一阵风吹拂龙柏树,扬起无数雪沫,洒在他头上、身上。青年工人仰脸看看那株龙柏, 脚步放慢了,他一看手表,立刻加快步伐走去。

一会,他带来一把铁锹、一截旧毛竹、橡皮带,手脚麻利地不停地劳作,那株倾斜的龙柏终于挺直了脊梁,牢牢地屹立在校园。

上课铃声响了。他疾步如飞地向教室奔去!

静谧。点点不同的浅蓝色脚印留在雪地里,组合成一行行无人辨识的文字,蕴藏着精致微妙的内涵。那株龙柏静静注视着面前的雪地,仿佛苦心思索关于美的神秘的定义。

(选自《散文佳作 108 篇》)

【注释】①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5、阅读要关注文章开头。在首段中,同学们发现下面文字富有意味,请你选择最有感触的一项做批注。(3 分)

A.“宛如六枚小银针”

B.“正如童话世界也有缺陷一样”

6、阅读要关注文中特别之处。某同学找到了“特别之处”,但又说不清楚,于是提出了下面疑惑。请你选择一项,给他解惑。(4 分)

A.文中写那位姑娘时,极写她“真美”,有什么用意?

B.文中写爱好美术的青年出场时,为什么要用“竹骨梅肌”这个词?

C.文中写那株倾斜的龙柏终于挺直了“脊梁”。“脊梁”是不是还有所指?

7、阅读要关注文章题目。在翻译成英文时,译者把题目“媲美”翻译成“Beauty”(意思是“美”)。你认为哪个题目更符合作者的感情倾向?结合文意回答。(4 分)

8、阅读要关注文章结尾。请你结合全文,阐述你对“美的神秘的定义”的理解。(5 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14 分)

◎材料三 ◎材料四

2020 年 9 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表示,由于过度捕捞等破坏性做法和气候变化,世界上 60%以上的珊瑚礁濒临灭绝。过度消费、人口增长和集约农业,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有 100 万物种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

《地球生命力报告 2020》显示,1970 年到 2016 年期间,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

68%。《地球生命力报告 2022》显示,1970年到 2018 年,这一数据变成 69%。

(来源:国际新闻网、腾讯网)

地球上脊椎动物灭绝率正迅急加速, 目前已经达到正常水平的 114 倍。

研究者通过化石分析,对比了地球历史上脊椎动物灭绝速率。结果发现,自从1900 年起,地球上脊椎动物灭绝数量已经超过 400 种;而在正常情况下,400 种动物灭绝通常需要一万年以上的时间。目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绝率已经超过正常地质时间段水平的 100 倍以上,达到以往大灭绝时期的水平。

(来源:凤凰网)

◎材料五 ◎材料六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

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都会使某些生物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生存的条件急剧恶化。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据《湖州市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力争到2025 年,湖州湿地保护率保持 53%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8%以上;布设 70 个以上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监测固定样地,总面积不低于 17 平方公里。

2023 年 5 月 16 日,湖州携手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共组“CP”,成立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寻新路。

(来源:人民网精选资讯、南太湖号)

9、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为材料一中“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目标选择一幅配图,并简述理由。(3 分)

10、学校保护“生物多样性”志愿者团队决定制作一个视频,以警示世人。为此,你认为可以突出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给他们提出两点建议。(4 分)

11、5 月 22 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A 社区在宣传橱窗张贴了上面材料,B 社区展示了下面诗歌。你认为哪个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为什么?(4 分)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天空静静地涌淌泪水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节选自《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12、同学们想根据上面材料写一篇说明性文章。为了更好地利用材料,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材料利用建议。请你把空缺处补充完整。(3 分)

(1)说明顺序要符合认知规律。“材料二”最好放在“ ”和“ ”这两则材料之间。

(2)材料内容要了解清楚。比如对“材料六”提到的湖州市“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昆蒙框架”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做调查、 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

四、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学习任务。(6 分)

浣溪沙 〔宋〕张元幹①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②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注释】①张元幹(ɡān):字仲宗,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号芦川居士。②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水晶宫”条云:“吴兴谓之水晶宫。”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游湖州时所作。

13、化用前人诗句,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同学由“山绕平湖波撼城”,联想到了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前四句诗。请你写出这四句中连续的两句。(2 分)

14、为提升亚运热度,同时向国内外友人展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湖州市正制作“湖州宋韵文化日历”。日历上选用了这首词(如下图),给出的理由是“景生情,情衬景,相得益彰”。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4 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10 分)

◎材料一

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后数日,欧复遣介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相:相州。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③别:另外。

◎材料二

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

【注释】①窜:改动。

15、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3 分)

A.玩弄,戏弄 B.观赏,欣赏 C.琢磨,研究

16、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3 分)

17、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4分)

【链接材料】

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

(选自欧阳修《感二子》)

【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②凌:乘,凌驾。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

(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



六、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眼睛,看得见大千世界,也透露着心境万象。你的眼睛在看世界,世人也在你的眼里看你。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1)说话 (2)诚挚的心意 (3)确实

2、A.诚信 B.真诚 C.忠诚 D.善

A.句意为:诚,就是讲诚信。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可知强调的是诚信;

B.句意为:真诚的人,能做到十分的诚心。诚实,就是与客观事实相符合,没有诈伪,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可知强调的是真诚;

C.句意为: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有了水。为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尽力呢?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可知强调的是忠诚;

D.句意为:学好像登山一样,学坏像山崩一样。比喻学好难,学坏容易。使自己诚心有方法,,若是不明白什么是善,,也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了。可知强调为善。

3、(1)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过零丁洋》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己亥杂诗》(其五)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⑷,化作春泥更护花。

E. 《大道之行也》示例: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F.《岳阳楼记》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是个忠诚的人,对唐僧是忠心耿耿。三打白骨精时,即使被所有人误会了,还是依旧这么做了,最后被赶走了;打黄袍怪时,听到师傅被变成老虎,毫不犹豫的就赶回来救师傅;真假美猴王中,听到师傅被假悟空打了,立马跑去花果山找六耳猕猴算账。所以,忠诚是一种付出,即使被误会也在所不辞。

4、(1)三顾茅庐

(2)示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3)C

5.、A.此处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雪花让校园变得犹如童话世界一样纯美。

B.引出下文,表现人们对龙柏树的不同态度。

6、A.用姑娘的外貌美来衬托其行为的冷漠,对龙柏树积雪的无动于衷。

B.“竹骨梅肌”采用反讽手法,写出身材高大的画家表面上看起来像竹子那样高风亮节,但其行动并没有体现正直的气节和风骨,只会夸夸其谈。

C.“脊梁”在文中指的是龙柏树的树杆伸直了;表现年轻人富有同情心和实干精神,是民族的“脊梁”。

7、“媲美”更符合作者的感情倾向,它含有相互比美的意思。文中叙写了龙柏树被大雪压得树杆倾斜了,三个过路人对这种现象持有不同的态度,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引发人们对美的思考。而“美”只是表现校园的环境美和青年工人的行为美,无法体现文中采用的对比手法。

8、文章采用对比手法,表现真正的美不只是外表美,也不仅是语言美,最重要的是心灵美。

9、选A。仔细读三幅图,A图中生物种类繁多,符合“生物多样性”,两手捧着地球,寓意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主题契合。

10、示例:①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②通过一些生动的画面或感人的故事等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11、B社区的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诗歌的表达方式也更为简洁和优美,更容易吸引和打动人心。

12、①.材料五 ②. 材料六 ③. 政府报告或公开文件

1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4、这是一首描写湖景的清新隽永的小词,上片写湖水由昼至夜的变化,始而波涌撼城,继而平静如镜,浸山映楼。下片写夜景变化,月阴时柳晤笼雾,荷翻时露流如萤。诗情画意,使词人流连至天明。总观这首词,它的重心在于写景,通过景观的变化带动情绪的升沉。表达出词人对山水美景的陶醉和难以释怀之情。

15C 韩魏公仔细研究了欧阳修的两篇文章,终于看出第二篇文章中“仕宦”“富贵”后各多了个“而”字。由此可知“玩”的意思是“琢磨,研究”。

16、做文章需要一丝不苟,用心钻研,并进行认真修改,以求精益求精。

因为欧阳修对第一次写给韩魏公的文章不满意,进行了修改后又送给韩魏公,因为改后的文意更流畅。他晚年对平生所作进行修改,为了不为后生笑。

17、他认为文章是可以与流传后世的,是可以不朽的,所以更要精益求精,以求更好,才能流传下来不被后人笑话。

参考译文

材料一:韩魏公做宰相的时候,曾经修了一座“昼锦堂”,欧阳修曾经作文记叙它道:“做官直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衣锦还乡。”韩魏公得到这文章后很是喜爱、欣赏。后来又过了几天,欧阳修又派人另送一文章给韩魏公,说:“前面那篇文章有不好的地方,换这篇看。”韩魏公再三玩味这篇文章,与上次的并无多大差别,只在“仕宦”“富贵”两词下各添了一个“而”,这就是文章的意思更流畅。前辈们写文章不轻率到了这种地步。

材料二:欧阳修晚年经常修改自己平生的作品,苦苦构思。他的夫人就劝他休息说:“何必自己给自己找苦吃呢,难道你还怕老师批评么?”欧阳修就笑着说:“不怕老师批评,是怕后生笑话啊!”

18、参考例文

看不见的花

我在楼下的公园漫步。柔梢披风,自在摇曳,却摇不散心头的愁绪。不远处星星点点的白,缀在高高的枝头,像极了一盏又一盏散发出柔和光泽的灯,点亮了这迷蒙的夜色。

“是玉兰花。玉兰花开了!”我不禁惊呼。

于是快步上前,仰起头,细细观赏。玉兰树细细的枝条交错着伸向夜空,没有绿叶的衬托,花朵就这么俏立在枝头。有的才刚挣脱褐色外壳的束缚,只展开两三瓣洁白柔软的花瓣,小心地散出些莹莹柔光来;有的已经把花瓣全部打开,露出内里淡黄色的花蕊。晚风拂过,花瓣便和花蕊一起轻轻颤动,如摇曳的灯火,照亮了玉兰惊艳的容颜,也点亮了我纷繁的思绪。

立在树下不禁有些恍惚,我仿佛再次看到当年那双清澈的眼睛,那双清澈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眼睛……

还记得初见时,她安安静静地立在玉兰树下,其他的孩子闹哄哄地吵作一团,唯独她一个人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满树的玉兰花,看了许久、许久。

“这一朵朵白雪似的花可真美呢!”我忍不住走近了她。

她愣了愣,用力地深吸一口气,一丝满足的笑容也随之在嘴角绽开。“是啊,玉兰花的确是不错的花呢。”她的笑容是那样明媚,我的脑海中不禁闪过玉兰花苞在阳光下绽放的情景。

“你也喜欢玉兰花吗?你能告诉我现在树上开了几朵花吗?开得最好的是哪一朵?是左手边树枝上那朵吗?我觉得那边花香最浓郁……”她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不该向一个陌生人抛出一连串的提问,转过头来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抱歉,我……看不见。”

轻柔的风缓缓吹过,风中夹杂着玉兰花的淡淡清香。风吹起她的发丝,也吹来了我内心的疑惑。

我盯着她那双清澈的眼眸,试探性地在她眼前挥了挥手:“你看不见?可我见你看得那么入迷……”

她顿了顿,像是在思考该如何回答我的问题,过了片刻才又抬头望向我。

好美的眼睛,我不禁再次感叹!这双眼睛正如玉兰花初绽的花瓣一般晶莹清澈,柔和又充满力量,能把人深深地吸引,仿佛走进铺满白雪的小岛,一片洁白无瑕。

直到她出声:“嗯……是心的感受吧。我能闻到它的清香,我也摸过玉兰花掉落下的柔软饱满的花瓣,我能想象出风吹过它时抖动的样子,阳光洒下时它熠熠闪光的样子。玉兰花,我大概在心中已经见过了,哪怕我的眼睛看不见。”她再次扬起笑脸,这次的笑容更加真实、纯粹。

“心的感受……吗?”望着眼前这棵在夜色中努力绽放的玉兰花,我也试着深深吸上一口气。风缓缓从鼻尖滑过,依旧夹杂着玉兰花的淡淡芬芳。这些天的烦闷似乎都随着风,随着芬芳一同被吹走了……

但是玉兰花的香味却久久不散,正如那女孩虽然看不到世间色彩,却能感受到花开的双眸,明净纯澈,将永远留在我心里最深的角落。

的确,眼睛纵然可以看见世间万物,但如果你愿意用心里的“眼睛”去看、去感受,便可以看到与常人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与常人不同的感受,那是极富穿透力的感受啊!而我也终于明白了当年女孩告诉我的话。

再看那玉兰花,依旧轻轻摇曳,像极了无数双闪亮的眼睛,明亮了我那双黑色的眼睛,也明亮了我的心。夜色,早已不再迷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