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3招,帮你轻松批改作文
作文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文是一个繁重的工作。
我的作文批改一直采用了三批的方式:第1次批改,点出学生作文中的关键问题;第2次,进行习作讲评,当堂演示如何修改,并让学生自主修改、同伴互改;第3次,对学生的作文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了为止。
这样一个流程下来,我批改学生的作文平均不少于3次,多的学生可能五六次。习作批改成了这日常工作中花时间最多的一项作业。
但效果却不并令人满意。大部分孩子写作能力进步不大,这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次依然出现。一学期,除了单元作文外,没有时间进行补救性的课外写作练习。
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过于精细的修改,并没有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大部分孩子拿到修改稿后,只是抄一遍正稿,并不在意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作文批改,我们要把自己尽量地脱离出来,让学生多参与。
一、给学生一把尺子
小学高段,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写作,自主修改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不能完全放手,否则学生会过于随意,养成写作文马虎的习惯。
给学生一把尺子,就是在每一次的习作教学中,把具体的标准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标准认真写作和修改。
教师在上收学生的习作后,也应根据习作标准进行批改,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就发还给学生,再次修改。
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我结合教材和学段要求,确立了本次的写作目标为:
1.写清楚你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心愿,你是怎么努力去实现心愿的?
2.详略得当,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第1个目标,指引了学生文章的结构,解决学生写什么以及写不具体的问题。第2个目标,结合了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提出的: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要求。
这把尺子,不仅优秀的学生可以做到,差生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能力达到,因此
批改作文不必面面俱到,从字词句篇入手进行详细地批改。每次习作围绕一个重点。教师在学生自主批改后,只修改一些错误比较明显的地方,其他问题可以用符号标出,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批改。
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不可能通过一两次习作而提高。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多写,多改,还要从阅读中学习方法。
二、坚持多就少改
小学生作文修改,需要教师的参与,甚至手把手地教。但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多就少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批改要改在关键处。一般说,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思想问题,结构问题,中心不突出问题需要改,或者严格一些,让学生重新写一篇。
字词句,标点等细节问题,教师可以指出,但没必要都认真地做修改。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修改。
批改作文还需因人而异。
有些孩子作文水平差,只要不离题, 语句基本通顺,就可以过关。
教师的评语,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可以在文中画出写得好的词句,可以通过等级 星的方式,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鼓励。
教师的批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顺着学生思路,依据学生现有写作水平,不提过高的要求。
有一个孩子写《我的心愿》时,不管我怎么引导她,就是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心愿。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突然想到:“老师,我最想睡觉。”我立刻让她说说为什么有这个心愿。
她说,一是平时作业多,休息时间少;二是学校里课太多了,还没有休息够又上课了。所以她想多睡觉。
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选材,只要不存在思想倾向问题,我们就应尊重。
三、运用多种批改方式
1.教师面批
每次作文,教师挑选本次习作中两三篇写得最差的作文,进行面批。
面批时指出问题,教给方法,肯定好的地方,并对学生写作中的难点进行指导。
特别差的,教师可以亲自下手,一句一句帮助学生修改。
2.同学互批
同学间互批,围绕本次写作的标准,从字词句、标点等方面展开讨论。批语要指出同学作文中优点。提倡相互赏识。
3.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修改,一般在集体讲评时,挑选某一段,或某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讲评时要修改问题,也要处处肯定。
教师的演示修改不可挑写得差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