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乐文
编辑/言乐文
2023年高考落下帷幕,每年这个时候高考数学题难度都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很多人抱怨今年的数学题太难了,出题人简直是“毫无人性”。
殊不知在中国高考数学史上,有一年才真的是史诗级的难度,一度被很多考生称为“高考数学惨案”。就连中科院院士看完都直摇头,认为“这个难度的题目就不适合拿来高考”。
那年烈日炎炎,高考如期而至,很多考生充满期盼的踏入考场。
可当数学试卷展开的那一刻,不少考生心态已经开始崩坏,有很多人最后都交了白卷,还有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甚至晕了过去。
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考生,在考完这场考试以后也开始变得怀疑人生。
下了考场,有人哭着喊道:“以后数学将会是自己的一生之敌”。可见这次高考数学难度之大。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场1984年的高考数学考试,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当年的考试成绩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很多阅卷老师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全国上下能够考到20分以下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还多,20~50分之间的人数只占到了47%,能考到50分以上的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全国的高考数学平均分也就只有27分。
就连高考强省安徽省,能考到50分以上的人数仅仅达到10%而已。安徽全省考生的平均分只有28分,而我们的首都北京高考数学平均分就只有17分,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之最,可谓是十分悲壮了。
很多人都十分惊讶,为什么这次考试会有如此难度?
按理说,高考数学的出题难度一般设置为5:3:2,其中这个“5”指的是50%的基础题,“3”指的是30%的中档题,而“2”指的就是20%的难度题。
但是1984年高考比较特殊的是,它与以往的模仿命题不同,这次采取了高考新改革。因为以前高校总是传出“高分低能”的说法,所以国家便在这一年进行了富有创新的改革活动。
秉承着“出活题,提基础,考能力”的命题思想,这一年的数学命题组更是绞尽脑汁,设置了许多灵活的题目。但也就是这些题太过灵活,导致很多考题直接超纲。
更让人崩溃的是,当年的选择题竟然还设置有“选错扣一分”的规定,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压力。
为此曾有人在当年的《人民教育》上公开发表看法,认为这次的高考数学题目难度偏高,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而作为我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的张景中院士,在对这一次的数学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也忍不住感叹到:“这个数学卷子就不应该放到高考试卷里,它的难度都能放到数学竞赛题里了。”
时至今日,当把1984年的数学考题再次拿到课堂上进行测试时,绝大部分考生也都无法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完美作答。
甚至在老师对考题中的考点,易错点和知识点进行讲授分析后,还是有很多学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吸收。可见当年试题的“变态”程度。
正是鉴于此,之后每年的高考难度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控制,就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1984年这样的令人折磨的高考数学题。
可即便如此,往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还是出现了几段令人难忘的考试记忆,其中就有我们最为熟知的2003年高考。
2003年对于广大中国人民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也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年。
那年爆发了大规模的“非典”疫情,与之相伴的,就是让无数考生泪洒考场的魔鬼高考数学试卷。
其实在2003年之前,我国的高考时间还都定在7月份,但是由于那年出现了疫情,所以国家决定将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也就是提前到当年的6月份考试。
这个消息一出,所有的考生和考生家长都不淡定了。因为提前一个月,就意味着留给他们的复习时间又少了30天。
就在所有考生叫苦不迭的时候,又出现了比这更惨的事情。
2003年的高考题还出现了一些变革,尽管没有像1984年高考数学那样,出现大量竞赛级别的试题,但是这次的考试难度也令人生畏。
据参加过当年考试的考生表示,当时整张卷子上几乎没有任何能够简单拿分的题。从第一道选择题开始,就已经需要进行巨量的计算了。大家也都没有办法去判定,哪一道题更容易得分,应该最先去做。
最让人惊讶的是,整个试卷的难易程度竟然呈现出夸张的递增趋势,基本上整张试卷就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也让所有的考生都感到崩溃。
有很多学校里的“大神级”人物,眼看已是名校在握,最后却都栽在了高考数学题上。最后出分的时候,数学成绩可谓惨不忍睹。
据当时的考生所言,2003年的高考数学考试中,满分150的试卷,能考到50,60分就已经很不错了,而能过100分真的就可以“封神”了。
相较往年,2003年的分数线普遍降低,这就导致很多高校的招生名额都没有占满,就连清华北大这类名校也惨遭招生“滑铁卢”。
就拿清华大学举例,当年在天津的理科投档线只有597分,在山西则只有581分,福建和青海分别是568分和545分。由此可见,当时数学考题得难倒了多少考生。
而之所以在1984年以后,还会再次出现这样高难度的高考数学考题,除了受当年的疫情影响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出现了轰动全国的“试题遭窃”事件。
我们都知道,高考试卷是属于绝密级的,因此它的保护力度也是最强的。可是当年四川某县高考试卷保密室中,竟然出现了保存高考试卷的保险柜被撬开一事。
经过检查发现,里面语数英、文综、理综试卷各丢失了一份。
这时候距离高考仅剩两天时间了,工作人员也十分震惊,于是立马将这件事上报给了上级部门,随后这件事更是引起我国教育部门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国家有关部门直接派出一批刑侦专家赶往四川,并在当天对试卷丢失所在地展开全县范围内的搜索调查行动。
一时间,全县的打印店都成了重点监控对象,所有网络信号都被切断。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将嫌疑人找出,眼看高考已是迫在眉睫。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教育部立马决定启用备用考卷。
而这份考卷的命题人,也正是人称“高考灭霸”的葛军老师。葛军老师曾一度认为备用试卷不会出现在高考考场上,因此他出的题目难度都非常高,甚至还涉及到一部分超纲题。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这套试卷,竟然成为了所有高考考生眼中的“最狠出题人”。
另一边,刑侦部门对高考试卷被窃一事,始终密切关注。随着高考的进行,一名考生也很快引起了刑侦人员的注意,而他就是这一次试卷被盗案的嫌疑犯杨博。
令人意外的是,杨博居然也是这次高考的考生。在他去学校填报志愿时,因为使用胶水处理后的手指录入指纹,调查人员对他产生了怀疑。经过指纹对比,确定他就是偷取试卷的人。
最终杨博被判七年有期徒刑,而该县的工作人员也都被处以相关处罚。
可是这次案件虽然得到了圆满的结局,但这次案件所引发的试卷更改一事,最终还是改变了亿万名考生的命运。
因为这次考试启用了基本不会使用的备用试卷,打破了常规,导致当年很多考生都满心以为,高考数学试卷前十道都是送分题。直到上了考场上他们才意外发现,这些所谓的送分题,在葛军老师的试卷里都已变成了“送命题”。
很多人选择题才刚刚做完,就发现时间已经不够用,马上就到了交卷时间。一时间更是急的大汗淋漓。
除此以外,葛军老师出的每道题里面,也都设置了很多坑,等着考生们往下跳。
即使那些平时成绩优良的人,面对这场120分钟的考试,内心也像掉进油锅一般煎熬,有人考着考着就直接情绪崩溃。出了考场,有的人甚至都走不动了道。
据说那年高考数学结束后,一个考场上的学生,有一半都是哭着出来的。甚至很多考生在考完后,直接奔向操场,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哭成一片,为此学校还特意安排老师挨个进行开导。
1984年和2003年的高考虽已成为历史,但是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同样是很多考生绕不开的话题。
今年高考刚刚结束,就有“高考数学”“数学到底难不难”的话题出现,并很快成为近几日的热点话题,占据热搜榜首。
网上很多人评论说:“今年新高考1卷和2卷要比往年都简单很多,全国甲卷也比去年简单,但是最难的还要数全国乙卷,今年要比去年难上很多。”
各类社交媒体上,我们也都能够看到:很多参加了全国乙卷的考生,考完后都是一片鬼哭狼嚎。
还有网友辣评,“这次的全国乙卷,不会是出自北大韦神之手吧。”
在这场“惨不忍睹”的高考数学考试中,有人甚至原地开悟:“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但是经过这次数学考试的洗礼,一切都已不是问题。”
看完考生们的评论之后,很多高考的“过来人”则直接表示,“这些都只是开始,高考数学的后遗症才是最可怕的。尽管距离我当年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是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还是会经常梦到自己在数学考场。高考,已经成为我这辈子挥之不去的一场考试了。”
对于高考数学题难度,似乎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很多人甚至质疑数学的实用性,认为“我们平时买菜,没要求必须会函数啊”。而对很多考生来说,数学似乎也只是一门能得分的科目,也并没有真正的领会到数学的魅力。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虽然买菜过程中用不了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但是学好数学,却能最终决定我们以后在哪里买菜。因此才会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金句。
当然也有人提出,在高考数学题的设置上,还是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性的,应该做到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实际上,我国现在的高考体系其实已经相对完善,每年的高考题也都是经过专家组反复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呈现在考生面前。
以后的高考题也只会越来越稳定,并很大程度上能够检测出全国范围内考生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事实上,目前的高考改革中除了数学科目,其他各类学科也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力求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高考虽然重要,但是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会是我们人生目标的终点。所以我们还是要放平心态,理性的对待考试。
最后也衷心地祝愿:莘莘学子都能得偿所愿,成功考入理想学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