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表格型)
1.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爱国 | 唐代李贺立志报效朝廷,为此他写出了“报君黄金台上意,①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这样壮怀激烈的名句,激励无数后来人以身报国。家国沦陷之时,南宋文天祥也发出了“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千古悲歌,以此表明他捐躯报国的决心。 |
山水 | 醉翁欧阳修寄情山水,用“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两句描绘出色彩鲜明的画面,展示了琅琊山春夏景色之美;曹操笔下的山水则别具一番格调,“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观沧海》),尽显大气磅礴,气象恢宏。 |
求学 |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从不出言顶撞,道出了求学时的侍师之态,也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求教。 |
2.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典故 | 典故使诗词语言含蓄隽永,言近旨远。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①______”借《思旧赋》的典故表达对旧友的怀念;杜牧《赤壁》中“②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借史事吐胸中不平之气;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③______”自比孙权,表达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李白《行路难》中“④______,⑤______”化用宗悫年少立志的语典表达自己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的坚定信念。 |
总结 | 学习诗文有方法。学习与思考要齐头并进,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⑥______,⑦______;学习与实践互相结合,正如《虽有嘉肴》中所说:⑧______。 |
3.默写填空。
主题词 | 古诗文名句 | 出 处 |
四季 风景 | 几处早莺争暖树,(1)____________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国破山河在,(2)___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 | |
野芳发而幽香,(3)______________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
塞下秋来风景异,(4)__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
纷纷暮雪下辕门,(5)_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茅飞渡江洒江郊,(6)______________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哲理 思考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8)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
对故乡的眷念是中国人永远的情感,这种感情在王湾、马致远和崔颢的笔下都有体现,请任选一个诗人的作品,写出连续两句:(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玉发现中国“航天·军事”的命名可以在古诗文中找到依据,请你帮她完成任务。
航天·军事 | 命名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作者 |
中国探月工程 | 嫦娥 | 但愿人长久,(1)____________。 | 《水调歌头》 | 苏轼 |
运-20运输机 | 鲲鹏 | 鲲之大,(2___________;(3)_________,其名为鹏。 | 《北冥有鱼》 | 庄子 |
防空导弹系统 | 红旗 |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全球卫星系统 | 鸿雁 | (6)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 | 《次北固山下》 | 王湾 |
5.“我为城市添光彩”语文学习活动第一项任务是充实乡村文化大礼堂宣传窗内容,各小组找到了不少关于农村美景的古诗词,请你帮忙完成任务。
“振乡村·青山绿水” | |||
组别 | 分类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自然美景组 | 悠闲之景 | (1)______,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
明丽之景 | 槲叶落山路,(2)______。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
开阔之景 | (3)______,(4)______。 | 刘禹锡《秋词》(其一) | |
人文景观组 | 生活安逸 | (5)______,猎马带禽归。 | 王绩《野望》 |
待事乐观 | 莫听穿林打叶声,(6)_____ | 苏轼《定风波》 | |
待客热情 | (7)______,(8)______。 | 陆游《游山西村》 |
6.小语梳理了古代诗文中的“书信传情”板块,请你参与交流。
序号 |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① | 来日聚首,再叙离情 |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② | 严格要求,勤学立志 | 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诫子书》 |
③ | 思念满怀,鸿鸟捎信 | 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④ | 战火连绵,盼得音讯 | _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 |
⑤ | 晨昏变化,美不胜收 | ______,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⑥ | ______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吴均《与朱元思书》 |
(1)任务一:将“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任务二:仿照其他诗句,为⑥拟写主题。
7.古代很多先贤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小雯同学有如下整理:请将下面小雯整理的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理想方向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作者 |
建功立业 | 了却君王天下事①_____。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
政治抱负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②______》 | 范仲淹 |
胸怀天下 | 安得广厦千万间③_____!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④_____ |
才学追求 | 非学无以广才,⑤____。 | 《诫子书》 | 诸葛亮 |
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班级要办一期以“青春·奋斗”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在展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文。
展板栏目 | 古诗文句子 | 出处 |
立志奋斗 | ①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②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李清照《渔家傲》 | |
遭遇困境 |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饿其体肤。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走出低谷 |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 陆游《游山西村》 |
重振信心 | ⑥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2)展板完成后,同学们纷纷在展板后留言。①小文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②小蒙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要用青春报效祖国的愿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9.阅读中,小瓯想要整理体现“静中趣味”和“忙中静趣”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帮忙完成以下表格。
诗文名句 | 赏析 |
深林人不知,(1)______。(唐·王维《竹里馆》) | 寂静的竹林里,我且享受这月色之静美吧。 |
(2)______,(3)______。(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塞北风雪,冰封大地。诗人眼里却只觉得是梨花满树。美! |
箫鼓追随春社近,(4)______。(宋·陆游《游山西村》) | 农家忙碌场景,诗人竟觉别有一番趣味。 |
子曰:“(5)______,(6)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 山水之间,有乐趣,也有理趣。 |
(7)______,(8)______。(唐·刘禹锡《陋室铭》) | 在刘禹锡眼中,陋室前的青苔芳草亦有雅趣。 |
(9)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承天寺的月色如水,苏轼则心静如水,澄澈清明。 |
湖上影子,(10)______、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明·张岱《湖心亭看雪》) | 湖心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才是西湖真正展现天人合一之妙的时候 |
10.坪坪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大美重庆”宜传栏的内容,请你帮他完成任务。
栏目名称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山花烂漫 | (1)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
民俗风情 | (3)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 陆游《游山西村》 |
(4)中军置酒饮归客,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安乐祥和 | (5)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6)______________,百废具兴。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
豪情壮志 | (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坪坪完成积累后,情不自禁地吟诵出“(9)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表达他锐意进取、敢攀顶峰的万丈豪情。
11.诗词的风雅,诗词的沉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里,在斑驳的历史书里,也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沉积越久,意境越古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文人的情怀。请填写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文人 | 名胜 | 相关诗歌 | 所感 |
白居易 | 西湖 | 几处早莺争暖树,①_____。 | 热爱山水 |
杜甫 | 泰山 | ②_____,一览众山小。 | 抒发抱负 |
温庭筠 | 商山 | 因思杜陵梦,③_____ | ④__ |
崔颢 | ⑤__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吊古怀乡 |
范仲淹 | 岳阳楼 | ⑥_____,⑦_____。 | 忧国忧民 |
12.以下是小江同学做的初中古诗文整理,请你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维度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
主题 | 报国之志 |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甲】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
丈夫风骨 |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 《孟子·富贵不能淫》 | |
手法 | 【乙】______ | (4)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 | 《诗经·关雎》 |
想象幻境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 |
典故传情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绩《野望》 |
13.默写填空。
⑴请将下表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类别 | 古诗文句子 | 出处 |
自然 景物 | ①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②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 | 《醉翁亭记》欧阳修 | |
边塞 风光 | ③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 |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
④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 |
战斗 场面 | ⑤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
⑥__________________,塞上胭脂凝夜紫。 | 《雁门太守行》李贺 |
⑵很多文人都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文天祥用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表达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借自然循环法则,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14.文学社准备在社团文化节期间,编写一部《贬谪诗文集》。呈现诗文集样本:
写贬谪之事 | 杨花落尽子规啼,①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抒贬谪之情 | 忧愁:③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乐观:山水之乐,④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
表贬谪之志趣 | 寄情山水:回看天际下中流,⑤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渔翁》 ⑥_________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⑦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报国忠君:⑧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15.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诗文名句 | 内容情感 | 作家作品 |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______。 | 晴朗明媚 | 崔颢《黄鹤楼》 |
我寄愁心与明月,②______。 | 关怀友人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③___,④______! | 舍己为人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⑤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 远大抱负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⑥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志在高飞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⑦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 慷慨悲壮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⑧___,思而不学则殆。 | 学习方法 | 《〈论语〉十二章》 |
⑨___,望峰息心;⑩______,窥谷忘反。 | 陶醉山水 | 吴均《与朱元思书》 |
16.根据提示,完成①—⑧的填空,其中⑧处需写出作者或者标题。
中国精神 | 古诗文名句 |
立志致远 | ①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
坚守本性 | ②________?③________。(刘桢《赠从弟》) |
乐观奋进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④________。(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⑤__________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
心系天下 | ⑥_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
17.有同学通过梳理古典诗文欣赏山川美景,请你帮助填写诗句。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策略 | 欣赏奇丽美景 |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标题 | 西湖早春秀美 |
(2)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 纳兰性德《浣溪沙》 | 意象 | 边塞荒凉萧瑟 |
(3)高峰入云,________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视角 | 仰观山之高,俯察水之净 |
(4)________,漏断人初静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感官 | 视听角度构成的寂寞清冷世界 |
(5)________,________ | 王绩《野望》 | 叠字 | 以叠字勾勒一个空旷安静的山野秋色 |
(6)____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修辞 | 新颖贴切的比喻描写冬雪 |
(7)________,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 意境 | 壮阔的画面,展现大漠苍茫雄浑的意境 |
18.古诗文里的四季都有独特的色彩,请根据相应主题,填写表格。
季节 | 诗句 | 出处 | 情感 |
春 | 几处早莺争暖树,(1)_____。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喜悦心情 |
夏 | (2)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约客》 | 焦急等待 |
秋 | 八月秋高风怒号,(3)_____。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4)______ |
冬 | 雾凇沆砀,(5)______,上下一白。 | 张岱《湖心亭看雪》 | 孤高寂寥 |
四季 | 野芳发而幽香,(6)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与民同乐 |
当我们跨越四季,坦然面对阴晴圆缺,可以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写的“(7)_____,(8)_____”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
19.有同学梳理了古代诗文中的“书信传情”板块,请你参与交流。
序号 |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① | 来日聚首,再叙离情 |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② | 坚定信念,视死如归 |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 | ______《过零丁洋》 |
③ | 思念满怀,鸿鸟捎信 | _____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④ | 战火连绵,盼得音讯 | 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 |
⑤ | 晨昏变化,美不胜收 | _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 | ______《答谢中书书》 |
20.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自然美景 | 陶弘景盛赞山川美景,“①_____,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都是人间仙境。苏轼因为“②_____”(《记承天寺夜游》)而寻友夜游,沉醉其中。 |
家国情怀 | 兵临城下,李贺巧用鲜明色彩对比凸显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③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心系山河,杜甫借一个细微的动作,以此表达满满愁绪“⑤______,⑥_____ ”(《春望》)。 |
独特视角 | 写诗贵在联想和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曾借想象未来团圆的欢乐来消减今夜孤寂之苦;“⑦______,⑧_____”(《赤壁》),杜牧从失败一方奇想,含蓄表明机遇造人和对晚唐末世国家飘摇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