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广西2024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广西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广西2024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19 17:08:09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1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 下列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一座巨大的白雪穹( )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 )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lán( )天,最后仿佛独jù( )苍穹。

A. qiónɡ shí 篮 倨 B. ɡōnɡ shè 蓝 踞

C. qiónɡ shè 蓝 踞 D. ɡōnɡ shí 篮 倨

【答案】C

2. 下列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 ①顿号 ②逗号 ③冒号和引号 ④引号和句号

B. ①逗号 ②分号 ③逗号和引号 ④句号和引号

C. ①逗号 ②句号 ③逗号和引号 ④引号和句号

D. ①顿号 ②分号 ③冒号和引号 ④句号和引号

【答案】D

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冬天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大地开始进入冬眠期。

B. 李教授今年已经七十多岁,在学术生涯行将就木时,将告别他热爱的事业。

C.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D. 民进党当局将进口“莱猪”,台湾民众怒不可遏,纷纷指责民进党当局的“独裁决定”。

【答案】B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B. 作为我国发展与研究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袁隆平一直致力于解决粮食危机。

C. 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 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以后,很多国家都向我国发来贺电。

【答案】D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是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B.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民歌气息浓厚。

C.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答案】A

6. 下列对名著语段的情节及加点的“青年女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保尔把活分给这些新来的人。有一个高身材、穿着皮领子的铁路制服大衣,戴着一顶暖和的羔皮帽的人,非常愤怒地转动着手上的铁锹。他对站在他身边的一个戴着海狗皮帽子、帽顶带一个小绒球的青年女子说:“我才不铲雪呢,谁也没有权利强迫我干这个。我是一个铁路工程师,要是请我领导工作,我倒可以答应。但是铲雪的事情,决不是你我分内的事,这在章程里没有规定。这老头子违法行事,我要控告他。谁是这里的工长?”他问他旁边的一个工人。

A. 修建铁路 青年女子是丽达 B. 修建铁路 青年女子是冬妮亚

C. 清洁道路 青年女子是丽达 D. 清洁道路 青年女子是达雅

【答案】B

7.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完成默写。

(1)诗传情,亦言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急切期盼①“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胸襟和忧国情怀;白居易的《卖炭翁》借描写卖炭老人的外貌②“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韩愈痛惜人才被埋没,借“千里马”诘问,发出③“_____?____!”的感慨,揭示统治阶层不识别人才的愚昧。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堪称送别诗中的不朽经典。请将这首诗的后四句默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①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③. ②满面尘灰烟火色, ④. 两鬓苍苍十指黑 ⑤. ③其真无马邪? ⑥. 其真不知马也 ⑦.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一)

8. 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按“暮”到“夜”,再到“夜久”,最后到“天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的发展变化。

B. 诗开篇两句直叙其事,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捉”字写出了官吏手段的强硬,表现官吏的霸道和凶残。

C. 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矛盾。

D. “独与老翁别”的“独”字,写出了诗人天明告别时孤单失落的感受,流露出他对后面旅程充满担忧的惆怅心情。

【答案】D

(二)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①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②,花蕊藉③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④弥高,石为泉水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①踞:蹲坐。②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③藉:践踏,这里是“落下”的意思。④陟:升,登。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至白马雪涛处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C. 忘路之远近         之绿萝山下

D. 武陵人捕鱼为业       石为泉水啮

10.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忘/路之远近 B. 村中/闻有此人

C. 登舟/皆踞坐 D. 与诸人步入/桃花源

11. 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太守派人随渔人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并不存在。

B. 乙文写作者游览桃花源的一段经历,路径具体,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途中的山水风景,对桃林和岩石着笔较多。

C. 甲乙两文都写了桃花源,乙文所展示的生活跟甲文描绘的图景极为相似,都描绘了桃源人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

D. 甲乙两文的叙事角度不同。甲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桃花源”为线索步步深入;乙文以第一人称写作者所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2.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

13. 甲乙两文描写的桃花源景象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4. 甲乙两文的桃花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不一样,请你简要谈谈。

【答案】9. A 10. D 11. C

12. (1)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 大概有上千棵桃树,道路两边如设锦帐。

13. 相同点:都描写了沿途桃花林风光绮丽,落花繁多的自然景象。

不同点:甲文中还有对生活景象的描写,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乙文中还描写了桃花源险峻、复杂的地形,如“诸峰累累,极为瘦削”“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水啮,皆若灵壁”。

14.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再游桃花源》写的是眼前真实的美景,通过对山峰险峻、奇丽幽静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

一支疫苗的自述

①我是一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类大规模接种。你接种过我吗?你了解我的“前世今生”吗?

我的前世,是一个直径100纳米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年年末,我开始出现在人类视线中。我不断复制自己,制造了一支邪恶的病毒大军,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数千万人感染,数百万人死亡。科学家把我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并将我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③科学家夜以继日紧急攻关,在实验室里对我展开密集研究。他们将我放在Vero细胞里培养,并从中选出一株适合制备疫苗的毒株——CZ株。从此,我与我的病毒家族决裂,走上了协助人类抗击疫情之路。

④在疫苗生产车间,从“孕育”到“出生”,我要经过六大步骤——培养、灭活、纯化、配比、灌装、包装。

⑤制备新冠灭活疫苗,首先必须繁殖大量新冠病毒。我国科学家从非洲绿猴的肾脏上皮细胞中,分离培养出Vero细胞。它可以经过多次分裂而不衰老,是最适合我繁殖的“土壤”。我被放置在隔离器中,通过密闭管道注入满是Vero细胞的生物反应器中。我悄悄地在这里快速繁殖,几天后,已经繁殖出无数个兄弟姐妹了。

⑥我们一起通过密闭管道,来到另一个生物反应器中。一种特殊的灭活剂被注入,让我慢慢失去知觉,沉沉睡去……数小时过后,我从睡梦中惊醒,赫然发现自己已完全失去致病性,无法繁殖和生长,这时的我成了灭活液。

⑦随后,我来到了纯化区的小屋。穿过各种各样的筛子和管道,我逐渐被浓缩,灭活剂和其他杂质陆续被去除。此时,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疫苗原液。

⑧在疫苗配比区,工作人员将我和佐剂、稀释液混合在一起,我变成了疫苗半成品,进入冷库等待检验。

⑨为了方便使用,人们给我设计了两种包装——一种是西林瓶。我住进去前,每个小瓶都要经过超声波预清洗、高温蒸汽冷凝水冲洗、压缩空气喷吹、350℃高温烘干等工序。在无菌灌装线上,我被机器快速注入一个个小瓶,随后被加上胶塞和瓶盖密封。一种是预充式注射器。由机器手臂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当我进入针筒后,机器就加塞密封,我便在这里与世隔绝了。

⑩在包装线上,灯检是对我最大的考验。摄像头分别在不同角度和背景光下为我拍照,确保瓶中的我没有混入杂质、密封塞位置准确、瓶身没有划痕,不完美的我会在这里被开除出列。接下来,我被贴上印有品名和批号的标签,连同一张说明书被装进小小包装盒。每个包装盒上还印有一个专属追溯码,我是什么时候生产的,被发往什么地方,被谁接种了,通过这个号码很快就能查到。

⑪装入小盒的我被10个一组放入中包盒,中包又被机器打成大包,随后进入2-8℃的冷库。

⑫从细胞培养到疫苗成品,我经历了漫长的48天。每进入下一个环节前,质检员都会对我进行严格体检。只有每项指标都合格,我才能被允许最终出现在你们面前。

⑬为了保证我的质量和活性,我需要在2-8℃的温度下保存,工作人员会贴心地在箱中放入温度检测仪,全程记录冷链物流中的实时温度。

⑭冷藏货车将我送到一个接种点,等待接种的人排起长队,有的镇定自若,有的眉头紧锁,但眼眸中都闪烁着坚毅和希望。取出、抽拉、推送,我缓缓进入一个温暖的身体。

⑮再见啦!我将从这里获得新生,一点一滴,为这个世界注入希望和力量。

(选自新华网客户端,2021年1月22日)

15. 下列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研制前期需要先将新型冠状病毒放在有Vero 细胞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使病毒大量繁殖。

B. 新型冠状病毒变成灭活液后已经没有致病性,再通过配比环节给其加入佐剂和稀释液,此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成半成品。

C.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灌装,不论是哪种包装,都要满足无菌条件。等一切工序全部完成后,疫苗也需要在规定的温度下储存。

D.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从细胞培养到疫苗成品,需要48天的时间。只有每项指标都合格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才能被允许投入使用。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连用两个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B. 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约”字用得非常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文章第⑤—⑪段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生产过程。

D. 本文运用第一人称,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使文章生动亲切,科普知识浅显易懂。

17.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在2019年年末开始出现在人类视线中,科学家把它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并将它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B. 制备新冠灭活疫苗所使用的新冠病毒,是我国科学家直接从非洲绿猴的肾脏上皮细胞中提炼出来的。

C.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包装盒上的专属追溯码不仅可以查询到疫苗的生产时间和生产地,还能查到该疫苗的被接种人。

D. 目前人类正在大规模地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投入使用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答案】15. B 16. C 17. B

(四)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衡

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

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公路成“之”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

③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氲缥缈、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地热带。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窜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炽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三米,深一米五,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米长二尺来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

⑥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水的杰作。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因为地处热海之上,山下山上的温泉就随处可见。浴池一个个挂在半壁,绿风白云,我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我凭栏遥望着对面林梢上升起的轻轻的雾和脚下谷底游走的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式的自豪,我又仰望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之鱼。天下真有这样的海吗?

⑦下山时我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树喜热,多见于福建、广东,或者西双版纳,现在能现身于偏北的腾冲定是得了地下的热气。这么一想,果然发现这方圆远近处的树的确特别,既有许多亚热带的芭蕉、棕榈,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还有远古时期留存下来的曾与恐龙为伴的黑桫椤树。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热海的来历,是这满山的绿树饱饱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渗入地下,经地火加热后又悄悄送回地面,这个过程七十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湍流不息。

这么说来,我们现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历史的河岸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已说不清到底该叫它热海还是绿海,抑或岁月之海。其实它就是一个为地热所蒸腾,绿树所覆盖,岁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态之海。

(选自《梁衡经典散文》,有改动。)

1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题目简洁直白明了,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和游览的景点。

B. 第⑤段作者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C. 第⑦段描写了山上丰富多样的植物,旨在突出作者在植物学方面的博识。

D.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徜徉山水之乐,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19. 本文第①段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请你结合文章谈谈。

20. 游记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充满美感,请细读文章第②段,任选两处进行品析。

21. 梁衡先生认为看景的高级别应该是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从景中看出情韵和道理,让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人的心律共振,让人与自然对话交流。作者在本文中看景就达到这样的高级层次,请你参考例句的示例,就第⑧段划线句子进行简要评析。(80字以内)

例句:“我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

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指大自然带给“我”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净化。由此看出,大自然的奇观震撼着作者,让作者感悟人生的真谛,达到自然美的韵律与人的心律共振的高级看景层次。

【答案】18. C 19. (1)开篇点题

(2)连发两问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20. 示例:(1)运用比喻,把公路比作“之”字形,写出了山路弯曲;(2)运用许多叠词,如“一折一折”“一条条”“起起伏伏”“一层一层”,形象地写出了绿海的无边无际;(3)运用短语排比,用“黛绿、深绿、浅绿”三个短语,写出山脊的绿色由近及远的变化。(4)用夸张手法,用“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来写山脊的一望无际。(答出其中2点即可)

21. 示例:这句话写了作者由眼前的热海和密林联想到历史的浩瀚长河,感受到大自然的不断变迁和历史前进的步伐。由此看来,作者抛开了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来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综合题(共10分)

22. 光明中学八年级(3)班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改邀请函——班委邀请李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于是写了一份邀请函,但这份邀请函从内容到格式都有错误,请你指出来。

邀请函

尊敬的李校长:

我班定于×月×日上午×时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您务必光临指导。

八年级(3)班班委

任务二:拟宣传语——为营造活动氛围 请你以“和”为主题,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任务三:写小议论——请你围绕“和为贵”话题,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答案】任务一:①称呼没有顶格;②没有讲清楚活动地点;③“务必”一词使用不得体,有命令的语气;④落款的下一行没有写时间。

任务二:示例:和为贵,诚为本,善为先

任务三:“以和为贵"是中华传统美德。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对建设安宁和谐社会,建设幸福美好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传承“和为贵”的思想。

四、作文(50分)

23.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或是一段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或是一段真情碰撞心灵交汇,或是……旅程中我们会遇见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我们欣赏着,体验着,享受着,成长着……

请以“最难忘的一段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表达真情实感,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