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语文试卷四川(四川联考2024九市联考高一语文)

九省联考语文试卷四川(四川联考2024九市联考高一语文)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1 08:18:18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B.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C.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较小。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2分)

A.这一派奇美令人眩目,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B.在成绩面前,他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C.自从儿子离家出国留学后,她每天都望眼欲穿,盼望他能早日学成回来。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华出众,夸夸其谈,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制度设计并不能让教育减负一蹴而就、一日为功。不言而喻,教育减负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望子成龙、①“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切心理。教育是有规律的,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拔苗助长的寓意和道理,但一二十年后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依然抑制不住希望孩子快速、全面成长的冲动:②时间上要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③空间上只能让孩子走在“学校——④家”的两点一线;内容上不仅要有学科知识教育,还必需有课外辅导强化以及多才多艺的各类技能培养。孩子累,家长也累,纵然教育体制有不足,但谁又能说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错呢?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蹴而就 B.不言而喻 C.必需 D.纵然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国家领导人受到了欧州三国最隆重热烈的接待, 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节目使传统文化中众多经典的古诗文广为
③学员们登上革命 宝塔山,眺望延河水,领略今日新延安的风采。
A.彰显 传诵 圣地 B.凸显 传诵 胜地
C.彰显 传颂 胜地 D.凸显 传颂 圣地

6、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为“阅读悦美,书香柳州”。为了迎接这个重要日子,你所在的学校将要举办各种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活动一)
(1)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校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学生谋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1%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8%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写出两点)(2分)

(活动二)

(2)写出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各一个: 。(2分)
(3)学习了专题《狼》,学生对狼的评价反应不一,展开了解论。反方认为狼狡诈、凶残。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2分)

7、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5)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8、名著阅读

(1)名著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父子(女)形象。得知女儿虎妞要与祥子结婚,将她逐出家门,并卖掉车行拿钱去享福的是 ;明知阿黛尔不是亲生女儿,依然为她聘请家庭教师的是 ;以为父亲病故连夜奔丧,被刺配江州,宁愿坐牢也要听从父命不落草的是 (以上均填人名)。(3分)

(2)《朝花夕拾》《傅雷家书》等书让我们发现,亲人之间往往有爱的隔膜,也有爱的和解。参照示例,从你读过的课外书中选一例进行分析。(2分)
示例:《朝花夕拾》中,父亲不理解儿子迫切想看五猖会的愿望,强迫儿子背《鉴略》。多年后鲁迅反思父辈的权威带给孩子心灵的压抑。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9、请任选角度赏析“花近高楼伤客心”。(2分)
10、本诗在构思上很奇特,立体感很强。请结合全诗分析。(2分)

(二)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小题。(12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倾颓(tuí) B.猥自枉屈(wěi)

C.夙夜(shù ) D.庶竭驽钝(n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深入不毛

(3)攘除奸凶 (4)至于斟酌损益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4、②③两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有何目的?(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时间会把尊严还给你
①那天傍晚,他放学回家,脑子里还在演算老师刚讲过的一道习题。没留神,只听“呯”地一声,自行车碰到了一辆轿车,车门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划痕。
②一个中年女子满脸怒容走下车。他赶快道歉:“阿姨,对不起……”“说得倒轻巧,一句对不起能解决问题吗?”一个女生尖细的嗓音,立刻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③巧得很,女生是隔壁班的,那辆车是她母亲开来的。仗着家境优越,这女生一向喜欢高高在上,连走路都带着几分趾高气扬,她的kè bó在全校闻名,碰到在这样一个女生手里,她岂肯善罢甘休?
④果然,她示意母亲不要管,自己围着车转了转,故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问:“说吧,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赔!”“你知道这样的划痕,送到修理厂需要多少钱?你能赔得起吗?”女生旁若无人地大笑。
⑤“不管多少钱,我一定赔!”他斩钉截铁地回答。
⑥“算了,我今天过生日,不想为难你。这样吧,你只要给我鞠三个躬,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⑦他涨红着脸说:“不可能!”
⑧“姑娘别生气,我来替他鞠躬……”一个50多岁,清洁工模样的女人,忽然拨开众人走过来,把手里的扫帚放到一边,认认真真朝着这对母女鞠了三个躬:“对不起……”女生还在发愣,他却转身逃出了人群。清洁工模样的女人,气喘吁吁地追了过去。
⑨“娘,你怎么能这样……没有一点儿尊严!”他转过身,满脸都是屈辱的泪水。
⑩“孩子,修理费少说也得好几百,如果不向她们鞠躬,你打算怎么赔?你爸常年病着,就靠我这点儿工资,供你上学都吃力……”母亲为难地说。

⑪“我不上学了,去打工,卖血也可以!总比丢人现眼强!”他余怒未消。

⑫“孩子,再过两个月就高考了,你成绩那么优秀,为这样一件小事辍学,值得吗?记住,只要好好努力,不需要逞一时之勇,早晚有一天,时间会把尊严还给你……”母亲拿起扫帚,慢慢走远,她单薄的身影,让他那么心疼。

⑬此后,他继续发奋读书,如愿考入名牌大学。

⑭多年后,他自主创业,拥有了一家公司,当然,也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再也不是那个随意被人嘲笑的青涩男生。

⑮一次,因为投资策略失误,公司的资金链条突然中断,不但没有办法盈利,连职员们的工资都不能及时发放。幸运的是,他一向热心助人,人缘颇好,经过几番周折,加上老朋友的帮助,终于制定出了走出困境的方案。

⑯连续多日的加班,让他很疲惫,想走出办公楼,到外面去透口气。路过打字室时,看到门半开着,一个新来不久的职员,正在悄声抱怨:“我真不明白,公司连工资都发不起来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死守在这里,居然没有一个人离开……”

⑰他屏住呼吸,只听打字员轻声说:“你来的时间短,对公司的情况不了解。我们老总人好呀,他是苦孩子出身,无论做什么事都能体谅大家。现在公司遇到困难,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留下,理由非常简单,在这里工作,我们感到活得有尊严……”

⑱刹那间,他感到鼻子发酸,快步走了出去。外面,空气中飘来淡淡的桂花清香。

⑲时隔多年,又想起母亲当年说过的话,他知道,时间,真的把“尊严”两个字,悄悄还给了他。

15、根据拼音写汉字:kè bó()(1分)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

概括主要事件

“他”的心理

“他”的感受

他不肯向被划车主鞠躬,而母亲忍辱替他向车主鞠躬道歉

(1)

觉得失去了尊严

(2)

感动

(3)

17、联系上下文,简析第 ⑮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 ; (2)

18、请简要说说第 ⑱段画线句的妙处。(2分)

19、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
B.宽容他人的错误会给你尊严
C.不向人低头,捍卫做人尊严
D.用努力和真诚待人赢得尊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分)
乡村的魅力
①深秋,天蓝得透明,阳光干干净净。江水澄澈似练,沿岸翠峰如簇。田野的气息,像滤过一样清新。乡村掀开了最美的襟怀。
②仿佛跟随着一千多年前的田园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远远的村落朦朦胧胧,依依的炊烟飘飘渺渺。深巷里狗在叫,桑树顶鸡在啼。被田亩环绕的草房,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门庭里没有了权势的烦扰,空房中有的是闲散的时间。生来就只爱山川田园,从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却长久地困于樊笼,遇到过多少蝇营狗苟,目睹过多少作威作福,多少次违心地服从差遣,多少次强作笑颜送往迎来,仕途的忧患,官场的沉浮,行役途中的风霜雨露,而今都归于澹然。一朝归田,如释重负。饱经世态炎凉的长者,将他对往事的无限感慨融入平易的言语,怨与恨已经杳然,写诗明白如话,“田家语”般的诗句,情至深而语至浅。在一个汲汲于“招权纳货”、争名逐利的时代,独不苟合流俗,洁身自好。

③然而我们脚下,是南中国滚烫的经济热土,充满了现代的奇迹和神话。这里开发区的智能化,让千百人的企业悄无声息;这里的机械臂狮舞,高难度的仿真挑战舞狮人的极限;这里的现代通讯设施,可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这里的货轮可直达世界各地,多条高速与高铁穿境而过,机场就在境内;即使是唱地方戏的女孩,也穿着时尚的衣裙。
④只是时光,似乎遗忘了乡村。
⑤悠悠古村落。时间打磨的家族,如同来自远古的河流,流水绵绵不止。石头斑驳的古村,家谱上的文字,浸满中原的风雨。没有繁华的竞逐,只有浑黄的泥墙和深灰的盖瓦,爬满了茂盛的藤蔓,诉说着重重叠叠的往事。
⑥明朝乡道的卵石,早已被琢磨如玉,殷勤地上下盘桓,在幽深的巷陌时隐时现,像一位矜持而忧郁的主人,数点着曾经的辉煌。
⑦古厝的石阶上留着喜庆炮仗的碎屑,门楣上的“双喜”泛着笑意。而门前盘根错节的大树,默默无语,在回忆那一夜的月光?在期盼新的花好月圆?
⑧满脸皱纹的母亲,是古村真正的牌坊。一双昏花的眼睛,演绎了多少慈爱的传奇。石磨一样的等待,沉重了思念的翅膀。一年又一年,寒烟衰草凝绿。一年又一年的风,吹瘦了坎坎坷坷的村路,吹不尽远方游子的乡愁。所有不眠的夜晚,捻着衣角拭泪的母亲,总在梦里徘徊。
⑨远近闻名的龙舟,散发着桐子油的芳香;祥和静谧的老祠堂,积厚流光。坐饮中堂,一杯清茶,沁透了百年沧桑;绿道迤迤逦逦,茂林修竹尽是金镶玉。长椅掩蔽在浓荫中,等待耳热心跳的花前月下;九曲桥下的锦鲤花团锦簇,忽而来去,相忘于江湖;夕阳西下,少年们在晒场赛球,老人们在堂屋抽烟,躬耕田地的人忘归,悠悠长长的深巷中,哪家的女人,挑着担桶,扭动腰肢,不知自己是一种淳朴的风景。
⑩乡村的行走,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返璞归真。古村是有脉搏的生命,触手就可以感到温度。熟悉的烟火气,是乡村最大的魅力。
⑪高速成长的繁荣,没有抛弃生养万物的故土:崭新的楼群与古老的村庄遥相呼应,争论着文化的高度。新与旧是两种面貌,映照在历史的镜中;古和今是两种修辞,岁月在对比中前行。
⑫此中炊烟老,彼处日月新。
古村是一部教科书。百年的龙眼树,硬朗地立在村道边,苍翠如初;百年的柿子树,骄傲地挂着果实,蓬勃如新妇百年的老井,依旧像最早的晨露一样清冽甘甜。满壁的青苔,无数的传奇,不一样的内容,千篇一律的形式,从改朝换代,到家长里短,都在这里传播。而主题只有一个:应该在哪里安顿漂泊的心灵。
(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12月5日,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讲述了古老村落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和它远离尘嚣的宁静。
B.第③段对工业化经济迅速发展态势的描写,衬托出乡村的古朴。
C.文章中多处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形象地写出了乡村的魅力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议论、抒情、描写,辞藻华丽,语言流畅优美。
21、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百年的柿子树,骄傲地挂着果实,蓬勃如新妇。”请从修辞手法角度来赏析。
(2)“百年的老井,依旧像最早的晨露一样清冽甘甜”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3、文章第④段说“只是时光,似乎遗忘了乡村”第⑪段又说“高速成长的繁荣,没有抛弃生养万物的故土”,作者前后两种表述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24、在作者看来,乡村的魅力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五)阅读《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回答各题。(8分)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梁衡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其实,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
⑤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再者就算你无所谓了,也该为下一代装出一个阅读的样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⑥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⑦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⑧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选文有改动)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文章③-⑥段从哪三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2分)
27、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2分)
(1)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 )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 )
28、你如何理解“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这句话的含义?(2分)

三、语言表述(2分)

29、仿写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式,不要超过40字。(2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四、写作(40分)

30、曾记否,牵着你蹒跚学步的那双手?曾记否,陪伴你走过一段岁月的熟悉的旋律?曾记否,那在荒野里灼灼开放的一朵小野花?曾记否,失落时给予你的一种温暖……我们的生命成长中,有过许多不可缺失的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人、物或事,这些东西丰满了我们的生命。
请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2)文体自定,除诗歌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A. 句子成分残缺,把“由于”或者“使”去掉一个。B. 没有语病。C. 不合逻辑,“否认”与“不”连用,导致句意违背事实,可删去第二个“不”。D. 句式杂糅,“主要成分是丁香叶细辛”和“主要是由丁香阳辛组成的”杂糅在一个句子中。
2D
3D “夸夸其谈”指形容说话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贬义词。
4、(1)C (2)C
5A
6、活动一: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活动二:狼吞虎咽 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示例:(正方观点)我方认为狼聪明、勇敢、有团队合作精神等
7、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莫道不消魂 (4)关关雎鸠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8、(1)刘四爷 罗切斯特 宋江 (2)示例1:《傅雷家书》——傅雷面对和傅聪由于年龄和生活差异造成的艺术感受、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分歧,耐心地关怀指导,诚恳地自我剖析。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母亲舍不得与儿子分离,也不能理解儿子对革命的献身精神,依旧忧心他的工作,细悉心照料卧病的保尔。
9、“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登楼虽是满眼繁花,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
10、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11C
12、(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 草木(3) 排除,铲除(4)兴办、增加
13、(1)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做官出名。
(2)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4、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15、刻薄
16、(1)屈辱 (2)公司亏损,他平时的好人缘让员工不离不弃帮他渡过难关 (3)找回了尊严
17、(1)写出了他的人品好、有责任心(有担当、有能力、热心助人、人缘好) (2)为后文员工在他公司受挫时依然不离不弃作了铺垫
18、环境描写,衬托了他愉悦、舒畅的心情,也预示着他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19D 从文章主人公的主要事件来分析,这篇文章以“尊严”为中心,表现的是用努力和真诚待人赢得尊严,D项最为恰当;但是其中的A、C项与第一件事也相关,也有一定的道理,选择也可以,得分相应要低;而B项在文中没有体现,所以肯定是错误的。
20D 文章没有叙事。

21、第④段是过渡段,紧承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强调乡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没有被现代气息沾染,依旧独自悠悠寂静地存在。
22、(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百年柿子树比作新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树虽然树龄高,但是依然蓬勃饱满,表达作者对乡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依旧”是照旧、仍旧的意思,用在此处生动传神写出了百年老井的水一如从前,仍旧像晨露一样清冽甘甜的状态,表达作者对乡村的眷念和喜爱。
23、不矛盾。“只是时光,似乎遗忘了乡村”是说虽然经济在繁荣发展,但是乡村依旧保存了其原始的古朴面貌,没有受到工业气息的沾染,在乡村依旧能感受到身体与心灵的返璞归真;而“高速成长的繁荣,没有抛弃生养万物的故土”是指乡村在历史的前行中并没有落后,它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古老的村庄一起在岁月中对比前行。
24、悠然闲适,远离世俗的田园风光;具有烟火气息的淳朴民风;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
25、阅读是为了健康自己的精神生命
26、阅读可以丰富自我:阅读有益于写作;从事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27、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28、阅读经典作品,学习(模仿)人家的作品,创造自己的作品
29、、示例一: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示例二:假如生命是花,不要华而不实,要无怨无悔地为大地献出自己的一丝芬芳。
30、参考例文

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却在我生命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涟漪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书,对于我又是多么重要的啊!如果我认定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是仅次于生命。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那也许就是我对书的依恋。我静静地沉浸于《鲁滨逊漂流记》,在那里遨游,尚待,流连忘返,当我读到“星期五”的故事时,我脸上会绽开舒心的笑容;独到悲伤的那一段,我便为书上的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留下同情的泪花。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例如:读《上下五千年》使我了解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我,读《中国国家地理》中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仿佛游览了我国的名胜古迹。我经常从书中摘抄好词好句,写作就不用愁,想一想,脑袋就抛出无穷无尽的妙词佳语,作文就写得越来越好了。
当你碰到一道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打开一本书,正好有这一道题目的解析及答案,这解决了你这道问题,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实在让你高兴,豁然开朗。
我爱书,书是我不可缺少的朋友,所以每次一见到好书,就缠着妈妈给我买。每买到一本好书,我总会一口气把书看完,然后便会仔细地给书包上封面,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架里。我书架里的书多得数不清,每一本都完好无损。
不能没有你,我的书。我们前方的路还很漫长,我需要你的陪伴。

相关链接

该卷中的阅读材料《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来自2018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