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运用(24分)
学校正在举行“天下国家”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热爱祖国文字】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华夏文明”的“华夏”是什么意思? “华夏”到底能不能指称中国?
②“华”字的本义是“花”。由“开花”引申出华丽、华美的意思。“夏”的本义是“一个威武高大的人”,引申出“盛大”的意思。《尚书正义》里说:“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③“华夏”这个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篇:“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 是中原, 是边远四夷, 对周武王表示顺从。这里的“华夏”就是指中原地区的民族。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记载,武王克商之后zhāo告天下:“余其宅兹中四,自兹乂民。”
④所以在上古文献中,“华夏”和“中国”大都是指住居“天下之中”的中原之国或者中原族群。
(1)根据语境,准确工整地写出拼音或汉字。(2分)
(2)下列说法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画横线句子中“广阔”“繁盛”“兴盛”均为褒义词,充满赞美、自豪的情感。
B. 语段中“威武高大”“服饰华美”“中原族群”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 “‘华’字本义是‘花’”一句的主干是“‘华’是‘花’”。
D. 加色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调换句号和后引号的位置。
(3)为第③段空缺处填上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不仅 而且 但是 B. 无论 还 都
C. 如果 或者 就 D. 无论 还 但是
2、 “会意”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字合并在一起,通过它们的含义来传达新的意义”。参照下图,完善“国”字的“说文解字”知识卡。
【游览祖国山河】
3、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们坐在由八只羊皮气囊搭扣在一起的一架羊皮筏子上,被有些灰黄而不知深浅的黄河水托举着。那流动的河水在并不很大的风的推动下,让我分明有一种 ,更像是 ,直如 。快意、爽心、欢愉、喜乐,真想就这样无始无终一直漂流下去……
①空气穿行在空气之中 ②在河面上奔走的感觉 ③贴着河面飞行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4、根据下面文段,为兰州“羊皮筏子漂流”项目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筏子客”们吼着西北的豪放,在滔滔的黄河水中“扬帆起航”,激流勇进。羊皮筏子唱着欢快的歌谣,穿过古老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沿河顺流直下,两旁古老的水车咿呀作响,伴着高亢的“花儿”,筏子在风头浪尖上飞渡,剪出一道又一道风景……
5、依据下图,向游览完中山桥的小文描述去往兰州水车博览园的交通方案。(3分)
【关心国家命运】
6、 回顾自己积累的爱国古诗,完成各题。(9分)
(1)默写出与下列网名相关古诗词。
网名 | 诗词 | 出处 |
孤村听雨 | 僵卧孤村不自哀,① 。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广厦寒士 | ③ ,④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丹心如故 | ⑤ ?⑥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2)默写连续两句蕴含家国情怀的古诗(卷面出现的除外),并据此拟写一个网名。
诗句: , 网名: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对酒 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①。
[注]①碧涛:血的波涛。苌弘是周朝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人们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7、结合本诗谈谈你对秋瑾诗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理解。
(二)(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李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①。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稍有忧勤②,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③,则土木、祭祀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④,大营宫观,无有暇日。
(选自《宋史·李沆传》)
【注】①旰(gàn)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②稍有忧勤:稍有对国事的忧劳。③声色犬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④封岱、祠汾:封禅泰山、祭祀汾水。
8、依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文言语句 | 方法提示 | 解释 |
或至旰食 | 课内迁移法 | 此处“或”与“或王命急宜(郦道元《三峡》)”中“或”意义相同,应理解为:(1) 。 |
真宗以契丹既和 | 查阅词典法 语境推断法 | 词典中“以”作为介词的释义有:①用;②凭借……的身份,按照;③因为;④在……的时候。联系上下文,此处“以”意为:(2) 。(填序号) |
靡有暇日 | 成语类推法 | 此处“暇”与成语“无暇顾及”“应接不暇”中的“暇”意思相同,都指的是(3) 。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10、用“/”为(乙)文画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11、 (甲)文中孟子提醒人们要长存 意识,(乙)文中哪几件事可以看出李沆具有这种意识?(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陈景润:永远纯真的数学巨人 沈世豪
厦大,梦想起飞的地方
①1950年春夏之交,陈景润考进厦门大学。他念的是数理系,全班只有四个学生。他酷爱读书,尤其爱读数学书。
②他读书有一套自己制定的“高标准”,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根据学习的课程完成一批习题,少则几十道,多则上百道。他完全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他的老同学杨锡安回忆:有一回,突然下起了雨,同学们都飞跑着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只有陈景润依旧在漫步——他的心绪完全沉浸在书海中了。
③在厦大读书期间,陈景润没有看过一次电影,也没有去过近在咫尺、风光奇秀的鼓浪屿。他嗜书如命、舍命苦读。对陈景润最了解的林群院士,曾经说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科学好比登山,有的人登上一座山,浏览了峰顶的风光,就满足而归了。而陈景润却不一样,同样登山,倘若上山有十条小径,他每一条小径都要去爬一次。直到把上山的路径全摸透了,他才会感到满足。
④初到北京的陈景润只是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他不善于和人交往,乐于一个人独往独来。为了一个人去神游那魅力无穷的数学王国,他壮着胆子和同宿舍的同事商量,希望把厕所让出来给他一个人用。得到应允,陈景润立即卷起铺盖,搬到那个三平方米的厕所,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北京的冬天寒冷,陈景润在厕所的正中吊了一个大灯泡,既能照明又能取暖。
⑤陈景润的习惯是凌晨三点就起床干活。小屋真好,宁静如水,连同伴沉睡的鼾声也被隔断了。他伏在床上劳作,像往常一样,灵活的思维开始悄然起步。
⑥他把奋斗的标尺定在攻克华林问题的目标上。征程漫漫,陈景润终于跃上峰巅。1959年3月,他在《科学纪录》上发表论文《华林问题g(5)的估计》,数论史上的一段空白,被填补上了。陈景润在三平方米特殊世界中谱写的炫目春秋,镌入永恒的史册。
在六平方米的锅炉房喋血跋涉
⑦中科院数学所那间刀把形的锅炉房,六平方米,没有锅炉。进门的左侧,正好放一张单人床,一张断腿的凳子横着放倒,正好坐人。床就成了书桌。这间小屋,就是陈景润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的地方。
⑧1966年5月发表了那篇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的论文,陈景润便致力于完善证明过程的不足——过于冗杂,不简洁,还有失之偏颇和不甚明了之处。后逢“文ge”,他也遭到冲击。但他不善于申诉,他只是把房门关得紧紧的,用沉默无言筑起一道马其诺防线。。小屋中,他几乎成了一幅凝然不动的油画,一座岿然坚毅的雕塑。
⑨草稿、手稿被那些批斗他的人毁尽后,他继续喋血跋涉。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熬了多长的灯芯,烧了多少煤油,无法统计。四年,在煤油灯下,陈景润经受过多少次失败,没有人知道。人们只是在他获得成功之后,发现他床底下有十麻袋的草稿纸。
⑩哥德巴赫猜想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极为缜密的推算过程,陈景润仅靠一双手,一支笔,胼手胝足,终成大业,何其不易。
他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⑪1972年,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陈景润,科学、完整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写就一篇流光溢彩、珠圆玉润的惊天动地之作。
⑫世界数学界轰动了。著名数学家哈贝斯特坦从香港大学得到陈景润论文的复印件,如获至宝,立即将陈景润的(1+2)写入他与黎切尔特合撰的专著中。为了等待陈景润对(1+2)的完整证明,他们把专著的出版推延了数年之久。美国著名数学家阿·威尔充满激情地评价: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⑬华罗庚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说道:“我的学生的工作中,最使我感动的是(1 2)。”
⑭陈景润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和楷模,去世27年后,他的雕像痴情守望在母校厦门大学校园里。
(文章有删改)
12、下面两个文段,哪一项更适合放在第一部分结尾?为什么?(3分)
A.长期苦读,他背诵、演算的题目,可以垒成山、汇成河,他熟悉了数论领域每一朵飘逸的白云、每一缕飘逝的春风。
B.对于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来说,读书是学习,重在掌握知识;解题则是实践,贵在提升能力。两者的结合,就像苦心修炼,为后来的攻坚克难奠定了坚实基础。
13、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3分)
(1)仿照第三部分小标题,为第二部分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1分)
(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14、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具体谈谈科学家精神在陈景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
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2020年9月11日国家领导人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15、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多处引用他人对陈景润的评价,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3分)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9题。
【材料一】
①简牍的吉光片羽中记录的是泱泱中华文明对世界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简牍中蕴含、保留、书写、叙述了辉煌中华两千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真实事件、智慧光芒。新时代,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就需要挖掘简牍资源,探究书写于简牍之上的文化密码,用它阐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
②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简札),方形的称牍(方牍),简和牍合称作“简牍”。人们因地制宜,南方地区盛产竹,故简牍多为竹质,西北地区因为竹稀少,人们就多以松、胡杨和红柳等制作。
(选自《简牍里的中国文化(上)》)
【材料二】
①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简牍,将其形制大致分为五种,分别是简、牍、检、觚、楬,它们体积各异兼各有功能。
②简,即简牍的最基本形式,用竹或木制成。一般长约等于现在的23厘米。所获的边郡公牍和一般书籍,都是用这种简抄写成册。简的宽度也不均等,书写字行按宽度而有不同。一般宽0.5至1厘米的简,抄字一行,宽2厘米的简可抄写两行。
③牍,形制为木段,长度与普通简相同,是一种比“两行”还宽的简,其宽度不等,大约4至6厘米,一般用来抄写契约、医方、物品名目、户口,因此又有“籍”、“簿”之称。牍的另一用途是通信,边郡公牍中均有发现,一般均用一尺见方的牍来书写,所以信件又称“尺牍”。
④检,检的用途有二:一是传递文书信件时,牍上面必须加一块牍,此即检,在检上面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另一是传递机密时所用的封检,此即两块牍用绳子扎起,下牍称“函”,用以书信,上牍称“检”,封盖函牍。在绳结处加上封泥和捺下印章,叫做“封”。
⑤觚(音孤),即呈三角形或方形的多棱形长木棍,整治过程简单,可直接用树枝刮削而成。觚可分三四面书写,用于练习写字、记事起草,或抄写檄书和小学字书。
⑥楬,其形制是短而宽的木牌。木牌两侧有小孔系绳,一般系在簿册或器物上,题写名称,犹如现代的标签。
(选自《有规有矩——简牍的五种形制》)
【材料三】
①比起正史巨著,以枚记的简牍,更像是历史的注脚。
②甘肃出土的简牍中,除了政府官方文件,还有私人书信、逃犯“画像”、动物涂鸦、美酒酿造方、志怪小说等。不少普通人有趣轶事的记录,甚至具体到历史上的某一天。
③“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欣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敢言之。”
④这是一枚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
(选自《数万简牍“出深闺”,“沉睡”文物“讲故事”》)
【材料四】
①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展厅,文物简介不是“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多了平易近人的活泼味道。
②牍博物馆运用多种方式让简牍“活”起来。短视频还原简牍考古发掘时的情景,微电影讲述着一个戍卒的思乡之情和回家之路,动画短片生动讲述边塞的故事……展馆中还设有多种互动游戏:观众输入信息,可以生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出关凭证——“符传”;举起弓箭射靶,体验戍边将士的“秋射”考核……
③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充满趣味,带着温度,让简牍走近观众,为人们带来知识的满足和艺术的享受。
(选自《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16、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纸张发明前,简牍是中国古人主要的书写载体。南方人用的叫“简”,北方人用的称为“牍”。
B. 从形制来看,简和牍的长度基本相同,但就宽度而言,牍比简要宽。
C. 不同形制的简牍各具功能,如“牍”有通信功能。现在常用“尺牍”代指信件。
D. 甘肃出土的简牍中,不仅能看到政府的官方文件,还能读到普通人的生活小事。
17、 材料三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简析其作用。(2分)
18、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分)
(1)古人使用简牍的历史大概有三千多年。
(2)文物简介不是“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多了平易近人的活泼味道。
19、 你想邀请小文一起去参观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小文却说:“看简牍,有意思?我不去。”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列出三条说服小文的理由。(3分)
四、名著阅读(6 分)
20、下面是中国邮政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发行的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中的四枚,请任选两枚,分别用一句话说出邮票中的故事。(2分)
A B C
D
21、仿照示例,从下列名著的作者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首三行诗。(4分)
示例: 法布尔 你,在无比钟情的荒石园。 满怀热忱去观察;去实验。 将微观的昆虫世界鲜活地放大在世人面前! |
A.《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
B.《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
C.《红星服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五、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戈壁黄沙里隐姓埋名,核武研究中鞠躬尽瘁,28年,邓稼先肩负使命,为中国人发出了最惊天动地的两声巨响;与敦煌壁画为伴,和莫高石窟相守,60年来,樊锦诗心怀热爱,让宝贵的文物重获新生;在贫困大山艰难办学,为女孩命运殚精竭虑,40多年,张贵梅坚守初心,将无数女孩的人生梦想点亮。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考生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1) ①. zǎi ②. 昭 (2)C (3)B
2、拿起(用)武器守卫(保卫)城池(城邑、城郭)。
3B
4、示例1:九曲黄河十八弯,随筏漂流闯河关。
示例2:乘坐羊皮筏子,体验激流勇进,饱览黄河风情。
示例3:乘羊皮筏子,赏黄河风景;漂激流之上,感兰州豪情。
5、示例:小文,你可以先从中山桥码头步行200米至永昌路北口站;然后乘坐37路公交车,坐三站,在金昌路北口站下车;最后步行280米,就到达兰州水车博览园了。
6、(1)①.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⑥. 留取丹心照汗青
(2)示例1:落红不无情物 化作红泥更护花 落红护花
示例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勒功燕然
示例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梦里看剑
7、①不惜用千金、貂裘这样的贵重物品换取宝刀、美酒,展现出秋瑾虽身为女子,但性情豪爽、气魄豪迈,不输于男子。②“化碧涛”一句,显示出秋瑾为国捐躯的万丈豪情和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这份爱国之情比男子还要赤诚、热烈。
8、(1)有时 (2) ③ (3)空闲,闲暇
9、
10、
11、忧患(危机/居安思危)
①在对“坐致太平”“优游无事”的看法上,李沆认为:臣子忧劳国事,长存警戒之心非常必要。
②契丹要求和亲时,李沆担忧没有“契丹”这样的“敌国外患”,皇帝恐会安于享乐,生出奢侈放纵的心。
③李沆每天用一些细碎小事上奏真宗,使其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就会大兴土木,沉迷于祭祀等事情。
参考译文
(甲)
人经常会犯错误,多犯几次错误才能谨慎。一个人只有内心被困扰,思虑堵塞,才能奋发、有作为。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发出忧叹的声音,然后才明白过来。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弼国君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这样以后就能知道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乙)
李沆担任宰相,而王旦作为参知政事,由于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忙到很晚才吃饭。王旦感叹道:“我们怎么能悠闲无为地坐着而求得太平盛世,能够悠闲无事呢?”李沆说:“稍微对国家有些忧劳,就足够成为我们的警戒了。等到将来国家安宁了,但朝廷却未必没有事情发生。”后来契丹与宋朝和亲,王旦问这件事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境的忧患停止之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罢了。”王旦不认为他说得对。李沆又每天呈上各地水旱灾害、盗贼及不法官吏的奏章,王旦认为这些细小的事情不值得烦劳皇上过问。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国家各种事情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不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就是大兴土木、祭祀鬼神之类的事情了。”李沆去世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讲和,西夏也接受了宋朝的金钱,于是就去泰山封禅祭祀,并到汾水祭祀,大举修建宫殿,没有一天空闲过。
12、B项更合适。原因有:
①B项重点阐述数学家既要读书学习,又要实践做题,与第一部分所写陈景润在厦大痴述读书、大量解题的内容契合。(或:A项虽然提到了他的读书与解题。但是其中说到的“数论领域”在第一部分并没有出现。)
②B项“苦心修炼,为后来的攻坚克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句总结前文,照应第一部分的标题“魔大,梦想起飞的地方”。
13、(1)示例:在三平方米的卫生间谱写炫目春秋
(2)
14、①以攻克华林问题为目标进行研究,发表了论文《华林问题g(5)估计》,填补了数学史上的一段空白,体现了陈景润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②为完善哥德巴赫猜想(1 2)的证明过程,不顾文革喧嚣,四年里,夜以继日,用一双手、一支笔写出十麻袋的草稿,体现了陈景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③在三平米的厕所写成《华林问题g(5)的估计》,在六平方米的锅炉房里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 2),体现了陈景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15、①充实文章内容,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②从侧面表现陈景润的精神和影响,使陈景润的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能从不同身份的人对陈景润一致的褒扬、赞美中,印证作者的观点,突出主旨。
④引用同时代人物的评述,能更好地将读者带入陈景润所处的时代,增强了作品历史深度。
16A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简札),方形的称牍(方牍),简和牍合称作‘简牍’”可知,简和牍的区别在于材质,“简”是竹制的书写载体,“牍”是木制的书写载体,而不是以地域南北来区别。
17、
18、(1)大概,表示“三千多年”是推测、估计出来的,简牍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并不确切。用“大概”与实际情况相符,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这里用拟人手法说明了展厅通过多种展陈形式使简牍不再那么严肃,有距离感,而是平易近人、生活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19、 ①简牍内容有意思,简牍蕴含、保留、书写、叙述了辉煌中华两千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真实事件,智慧光芒。
②简牍知识有意思,包括简牍的历史,简牍的材质,不同形制简续的体积、功能等。国简牍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有意思,短视频、微电影、互动游戏等让看展过程充满趣味。
④简牍所承载的文化有意思,可以在简牍的吉光片羽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理解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20、A.王冕一边放牛,一边自学画荷花。(王冕画荷)
B.胡屠户扬手去打中举后发疯的范进。(范进中举)
C.奄奄一息的严监生用两根指头示意家人多点了一茎灯草。(两根灯草)
D.杜少卿大醉后携娘子同游清凉山。(杜少卿夫妇游山)
21、示例一:鲁迅
你,俯拾朝花以解内心繁乱。
旧事重提,兴味盎然。
那温馨的回忆里,常常交织着理性的批判。
示例二:儒勒·凡尔纳
你,是“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文学的才华,
浇灌出《海底两万里》这朵科幻小说的奇葩!
示例三:埃德加·斯诺
你,是为中国共产党正名的公正记者。
采访红军领袖。体验苏区生活。
用纪实报道向全世界展示充满希望的红色中国。
22、参考例文
持久的恒心
在那个晴朗的下午,阳光洒在操场上,我看到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飞驰,车轮在阳光下闪着迷人的光芒。那一刻,我心中种下了一个愿望:我也要学会骑自行车。
学习的过程并不顺利。起初,我屡试屡败,每次尝试都以摔倒告终。身体的疼痛和内心的挫败感交织在一起,让我倍感无助。然而,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邓稼先在戈壁黄沙中隐姓埋名28年,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樊锦诗与敦煌壁画为伴,60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莫高石窟;张贵梅在贫困大山中坚守初心,为女孩们点亮了人生的梦想。他们的故事告诉我,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与坚持。
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练习。在哥哥的指导下,我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找到了骑自行车的诀窍。当我第一次能够稳稳地骑行时,那种自由与成就感让我欣喜若狂。我意识到,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苏轼的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意识到,要想成就一项事业,不仅需要才华和智慧,更需要持久的恒心。正是这种恒心,让邓稼先、樊锦诗、张贵梅等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学习骑自行车的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项技能,更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我明白了,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这种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前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坚持下去。
在那个晴朗的下午,我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更收获了一份宝贵的人生哲理。这份哲理将伴随着我走过未来的岁月,成为我追求梦想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