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内容结构得分率(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量有多少)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结构得分率(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量有多少)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1 13:07:54

“大宝教你考语文”之二

今天下午放学,把最后三套“衡中同卷”的“信息卷”发给了同学们,要求大家“看看题型”,尽量不铺天盖地地刷题,充其量只是把陌生的题型写一写——到此为止,2003~2024学年高三的教学任务就全部完成了;6月5号还有高三的“最后一课”,年轻的同事们都说还有很多东西要讲,而我觉得该讲的平时都已经讲了,最后的这一节课真的只是“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了。

确实,对于从教几十年的我来说,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的一贯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所以,“最后一课”实在没有再给大家“传授知识”的必要——我的同事们觉得应该给同学们强调的,早就应该在我的学生们的笔记本里了。

在他们的笔记本里,除了成体系的“知识”之外,一定还包括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从今年开始,“新高考”在全国全面铺开;“新高考”的语文试卷结构,现在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为四大板块——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要想“决胜高考”,除了必须掌握这四大板块的基础知识之外,相应的“能力”与“解题技巧”也必不可少。

今天我们首先来看“现代文阅读”板块。

“新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板块分成两部分:信息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信息类文本阅读”。

这一部分设题为五道小题,其中四道为客观题,另一道为主观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文本内容的评价”“文中观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对文中关键语段的理解与赏析”以及“文本观点的拓展与延伸”。

解答这一部分的题目,很多名师强调应该“先看题,再看文本”,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具体操作方面,有一点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乎考试的成败,那就是阅读文本时候的“留痕”,也就是在初读文段的时候,必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圈点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务必把文中与客观题的选项相关的语句用横线醒目地标示出来,并且在每处横线前面标记清楚它是属于哪一道题、哪一个选项的信息源,比如“1A”“2B”“3C”之类,做题的时候,只需要将标识的内容与选项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这个方法,是解答客观题的“不二法门”,务必坚决贯彻执行。

很多试卷的第3题或第4题考查的是“下列各选项作为第x段的论据最恰当(或“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相关文段的分论点——文段的分论点,大概率是在段首,也有可能是在段末,还有极少数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概括——无论如何,没有找到分论点,一定不能急于确定选项。

这一部分的最后一道题是一道主观题,通常属于对文档信息的筛选或者整合。如果提问的对象是全文,大概率是全文的每一个部分各有一个得分点;如果提问的对象是某一部分,通常是这一部分的每一层各有一个得分点:所以,掌握文章的层次结构知识也非常重要。

这一板块的第二个部分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对象通常是小说或者散文。这部分共有四道题: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

两道客观题通常都不会太难,考查的大多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或者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或者思想情感的分析;只要认真比对原文,通常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命题人的设错点通常在文字很多的那个选项中,或者在有多项并列的那个选项中——所以,考生对这些地方应该特别留意。

第8题和第9题是两道主观题,考查的内容不外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环境或者物象的作用以及对指定句子的赏析。近年来有一个概念非常流行——“反套路”,其实,所谓的“反套路”,只不过是把习惯的提问方式换一个说法而已,所有的“反套路”题都可以转换成一个“套路”题,我们只要按照我们习惯的解题“套路”去作答就行。

而要正确解答“套路”题,我们必须对相关的概念、术语了如指掌,比如“艺术手法”涉及到了哪些方面、“叙事特点”涵盖哪些范围,如果对相关的内容不熟悉,对相关的术语不了解,答案的得分率通常会很低——养成用“术语”作答的习惯会有意外的收获。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命题人留了四行或者五行空格,有的学生作答的时候只答一两行——这种情况下得分一定不会高的:我们一定要相信,问题人之所以给我们留了四行或者五行空格,那就是他设定的答案可以填满这四行或者五行。“分点作答”是高考主观题作答的硬性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考生习惯于一厢情愿地认为“6分的题就答3点”“5分的题就答2点”,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想法是错的,“1点1分”的评分标准广泛存在,所以,必须牢固树立“有几点写几点,最有把握的放在前面”“实在想不出来,也要尽量拼成3点”这一类的抢分意识。

还有一句最关键的话: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如果你读不懂题目的意思或者虽然读懂了但不知道怎么下手,那就“3 1”或者“5 1”,也就是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4个方面切入作答;如果还是不行,就再加上“语言”和“读者的阅读体验”两个方面:几乎所有小说和叙事性散文的主观题。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切入予以作答。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