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参加24年中考,成绩661分。根据23年情况,可以进入区重点。问了朋友的孩子考分,考了650多分。有些小欣喜,不免有攀比心理。朋友说由于在黄浦区,教育资源丰富,小朋友应该可以进市重点,我表示了祝贺。生源多的外省地区,更卷,这就是社会现实。
作为一个不鸡娃的家长,我认为孩子能够考进高中,就是胜利,毕竟有50%的淘汰率。从自身角度分析,原本自己当年只进了普通高中,凭什么要求孩子进入重点高中。即使自己很优秀的话,那也是自己个人的优秀,孩子是个独立个体,为什么要按照你的模式来生活呢?
现在的中考生,除了高中,还有中本贯通等的选择。作为初三的普通学生,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没有确定的兴趣爱好。如果贸然报了中本贯通,就等于限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作为家长,希望孩子的潜力得到开发,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经历了社会的毒打后,我认为选择大于努力。
接下来,孩子已经报了外面的培训课程,为高中的分班考做准备。说起分班考,想起小升初时,报的精锐教育,几万元血淋淋的损失。有需求,就是有市场,包括明令禁止的补习班,络绎不绝。为了百分之300的利润,资本家不惜上绞刑台,人性是禁不起考验的,有时候只是砝码不到位。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仍旧能够我心光明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