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诗文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2.刘禹锡《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谭嗣同的《潼关》中写高云簇拥的孤城寂寥、辽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语网说明:网页为无格式TXT文档,不能完美展现doc试卷所有格式,如果你需要doc试卷格式文档,请点此下载(下载页第二份)
二、现代汉语知识与实践运用(21分)
9.将下面的名句正确工整美观的抄写在方格中。(3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红绫(líng)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 叮嘱(zhǔ)
B.虐待(nüè) 凝望(nínɡ) 丰腴(yú) 倏地(shū)
C.感喟(kuì) 戟张(jǐ) 干瘪(bǐ) 战栗(lì)
D.魁梧(kuí) 嗔怪(chēn) 惩戒(jiè) 充沛(pèi)
1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污涩 怂恿 懒惰 乞丐 诅骂 畏罪潜逃
B.瞵视 安祥 鸟喙 班斓 鸢鹰 据为已有
C.跼蹐 褴褛 伫立 迷罔 料悄 神彩奕奕
D.鸱枭 蹒跚 麝香 窗灵 笨拙 狼奔豕突
1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B.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九十多分,真是怪诞不经。
C.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相径庭。
D.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C.《鸟》——梁实秋——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雅舍小品》
D.《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16.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3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17.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3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阅读:
(一)阅读古诗(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8.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0—25题。(12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0.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其一犬坐于前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__
(2)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___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2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19题。(12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6.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3分)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28.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2分)
29.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4分)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四、深层次阅读(13分)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丁丽梅
⑴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
⑵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⑶“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的夕阳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⑷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是因为我突然发现,他除了搭搭瓜架子外,实在不能再帮我做什么了。
⑸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⑹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无头无脑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⑺“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茬,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⑻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蜚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大年初一,他背着手在全村转悠,家家门户上,都贴着他的杰作。他这儿看看,那儿瞅瞅,颇是自得。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
⑼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⑽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
⑾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唰”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⑿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⒀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⒁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了。”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⒂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他安安静静地跟着我,任由我牵着他。恍然间忆起小的时候,我们也曾这样牵手,只是如今,我和他的角色互相调换了。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
30.联系全文,说说“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的含义。(3分)
31.结合语境,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
32.第⑻段运用了插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33.“我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2分)
34.第最后一段写道:“他‘唔’一声,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他安安静静地跟着我,任由我牵着他。”请结合上下文,对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3分)
三、写作(50分)
35.以《珍惜 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3.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华语网说明:网页为无格式TXT文档,不能完美展现doc试卷所有格式,如果你需要doc试卷格式文档,请点此下载(下载页第二份)
(特点1分,具体事例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34.“我过去都是牵着孩子的手走路的,现在怎么颠倒过来了?唉,岁月不饶人,在商场转了一圈,连方向都辨不清了。孩子大了,我老了,让孩子尽尽孝心,把手交给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