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年高考语文真题,有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和感悟。
1.试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任务。立什么德?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核心的问题。不仅是语文,其实无论哪门学科,都是围绕立德树人这样的核心来设计题型和具体内容的。以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全国乙卷为例,无论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作文,每一板块处处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体现了对立德树人基本要求下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现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种核心素养的考查,强调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在考察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同时,让新时代的青年人,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深刻认识到,要学经典,要以史为鉴,要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短的故事,有对国家治理、法治建设、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君臣关系、社会责任感、感性与理性思维、民本思想、宽容、继承与发展、语言运用、说话艺术等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启发。试题凸显语文学科思想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人文素养的整体考查和指引。
2.试题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反刷题,求本真。试题内容的选择强调语文学习是教人求真的一门学问。引导学生完善人格,提升思想境界,培养真性情。注重考查学生对国家、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语篇内容的选择体现时代性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真情。启示学生,没有真情,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真情,文章都是没有筋骨的。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秦琼卖马”,在考查学生文学作品中小说这种文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旨在引导学生对作品主旨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故事中瓷器的真与假不是最重要的,人是最重要的,人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落魄艺人的一言一行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古董店杨老板不着痕迹助人的行动也是真实的,患难中各自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是最真实的,他们也都聆听到了对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我们的考生,是否也能真正感受到这份真的力量呢?
3.试题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关注生命。无论是粮食安全问题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材料分析,还是古诗赏析《鹧鸪天·赠鹭鸶》中的语言特色赏析,都强调语文学习应关注实际生活,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加强实践性,注重时代性,强调形成以社会生活统合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的关键能力。
4.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作文,注重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有担当意识,还注重增强情景的时代性,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5.试题突出了语文学习中阅读与积累的重要性。“无阅读不语文”的思想在本次高考中再次凸显。特别是试卷中现代文语篇阅读部分信息量较大,内容较多,在做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快速阅读,在整体把握语篇内容与主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准确提炼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能快速进行准确思考和表达。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理解很容易出现偏差,部分学生会出现读不懂文,写不完题的情况。古文默写试题考的是《琵琶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岳阳楼记》三篇中的经典语句,强调阅读积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词语、补充句子、句子的前后衔接、语病修改、概括简述五个方面的内容。试题难易程度适中,但如果没有平时阅读能力的积淀,不能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控,不能准确地思考表达,很难得高分。这就启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高质量地阅读,读经典,做科学引导。在阅读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思辨能力的训练。语文学习中阅读是首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已是不争的事实。
总之,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难易适中,题型变化不大,紧紧围绕国家育人导向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考查学生关键能力,也体现了过渡时期稳中求进的思想,对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对我省即将到来的新高考具有重要的指向性和参考学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