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至2025年第二学期语文试卷(2024第二学期语文绝密试卷)

2024至2025年第二学期语文试卷(2024第二学期语文绝密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31 20:21:41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亲爱的同学们,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春光烂漫芳菲日,正是少年读书时!某学校开展“热爱读书,强国有我”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活动一:吟诵诗文 浸润心灵(10分)

1、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渴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星空。我们从“① ,② ”(杜甫《望岳》)中感受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英雄气概;从“③ ,④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从“⑤ ,⑥ ”李白《行路难》)领悟自信乐观的情怀;从莲花“⑦ ,⑧ ”(周敦颐《爱莲说》的生长环境中领悟君子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行;从“⑨ ,⑩ ”(《论语》十二章)中懂得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


活动二:阅读经典 涵养品格(14分)
2、【甲】
武书对杜少卿说道:“我看这个女人实有些奇。若说他是个邪货,他却不带淫气;若是说他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他那般轻倩的装shì,虽则觉得柔媚,只一双手指却像讲究勾、搬、冲的。论此时的风气,也未必有车中女子同那红线一流人。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等他来时,盘问盘问他,看我的眼力如何。”
【乙】
“不,你得留下!我发誓你得留下——我会信守这个誓言。”“告诉你我必须得走!”我反驳道,产生了某种强烈的激情,“你以为我能留下来,而在你面前什么也不是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器人?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自己嘴里的一口面包被夺走,让自己的一滴生命之水从杯里溢出?你以为,由于我贫穷无名,相貌平平,地位低微,我就没有灵魂、缺乏感情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并不比你的差,我的感情并不比你的少!假如上帝赐予了我一些美貌和足够的财富,我就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此刻不是通过习俗和传统的东西和你谈话,甚至也不是通过人的肉体,而是通过我的灵魂在和你的灵魂说话。仿佛咱们两个都走过了墓穴,平等地站在上帝的脚旁——因为咱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卿( ) shì( ) cì( )予
(2)【甲】段选自 (作品名),文段中的这个女人指的是 (人名)。(2分)
【乙】文段中加点的“我”是指 (人名),说这段话时“我”在 庄园做家庭教师。(2分)
(3)将【乙】文段中的划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
(4)和短语“负气斗狠”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地位低微 B. 贫穷无名 C. 缺乏感情 D. 强烈激情
(5)【甲】【乙】两文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极具魅力,请结合原著内容简析她们性格的相同之处。(3分)


活动三:热爱阅读 你我践行(11分)
3、 你所在班级响应学校号召,开展“热爱读书,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书写活动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探究调查结果】下面是学校针对初中生读书现状的调查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得出的结论。(3分)
初中生读书现状调查表

(3)【分享读书体会】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3分)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4)下面是李华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一段开场白,请你帮助修改。
【甲】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无限好,读书正当时”,【乙】我们现在只要努力学习,苦练本领,将来才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贡献力量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有问题,请你修改。(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22分)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班级准备以下文为脚本,拍摄一部宣传片,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①柳与桃,自古就是合肥的乡土树种。“蜀山盛开桃千树,淝水轻垂柳万条”,这是广为人知的( )合肥新春物候的联语。桃花妖娆,柳丝窈窕,红绿掩映,年年岁岁装点出合肥的城市意态与生活图景。
②合肥地处江淮间,四季分明,沃野千里,是柳树的适生地。柳树向来就是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树种。十里长亭离别,宾主折柳相送,那里的柳树被唤作“长亭柳”;杭州清波门外,有一处柳荫路曲、流莺比邻之地,遂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西安灞河上的灞桥,是出入关中的必由之路,桥头遍植垂柳,由此“灞桥柳”就成了特殊的文化符号与情感标志。合肥也有这样的文化符号与情感标志,那就是植根南宋、立足赤阑桥畔的柳树,我们姑且称为“合肥柳”。
③“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这是古代合肥市井的独特景观。而到了南宋,狼烟四起,“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时令虽然不好,却也( )不了那一抹青青柳色,落寞与伤怀的小城悄然温暖着姜夔①的漂泊之心。
④青年时期的姜夔,初入合肥,虽以工词而闻名朝野,然终是布衣之身。正当其热忱满腔却报国无门之时,在赤阑桥畔偶遇知音,结识了多才多艺的歌女,“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的命运让姜夔与这歌女情愫相牵,歌声、笑声更荡尽满心的疲惫。山河破碎、岁月蹉跎之际,此种颠沛患难之交、风雨同舟之情,自然弥足珍重。以“清空”“骚雅”开一代词风的姜夔,把自己缠绵悱恻的情怀,加以冷处理,使之“结体于虚”,于是袅娜的合肥之柳,幻化为自己漂泊不得志时的知音。后人以三句话点化出姜夔、柳树、合肥三者之间的微妙关联:意结柳城,词赋柳品,调寄柳情,可谓风清月朗,柳暗花明。
⑤人生际遇,浊世凄清,经历了几十年的陵谷变迁,看够了无数鱼龙曼衍,最忘不了的,还是那“枝头香絮,是处人家”。吟柳、思柳、忆柳,伴其终身,直到他魂归西子湖畔,眼前所见,唯有赤阑柳色;心中所思,自是合肥伤别。
⑥赤阑桥畔,包河垂柳,随风摇曳,牵愁引恨。“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一萼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长亭怨慢》)姜夔以合肥柳( )红颜知己,在文学史上,为后人留下了文情并茂的艺术形象,真情实感,横逸自然,千年之后,读之犹觉摄魂。
⑦姜夔留下的这些合肥词,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画图,而这幅画图的背景,正是淝水两岸轻垂的合肥柳。千门柳色连淝水,三径桃花入蜀麓,桃红柳绿,既是一个城市的世俗情味,亦是一方乡土的绝美色调。
⑧每一棵合肥柳,都是一阕传之千古的宋词,是合肥独特的风景与诗意。
(选自《同步阅读》,有删改)
注:①姜夔(kuí):南宋词人,曾住赤阑桥畔。
4、小语发现拍摄文本中丢失了几个词,请你帮他补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描绘 遮挡 暗喻 B.描绘 遮掩 隐喻
C.描述 遮掩 暗喻 D.描述 遮挡 隐喻
5、小语想把宣传片的片名定为“合肥柳”,请你为他阐述两条理由。(4分)
6、小文选择下面句子作为宣传片的旁白,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词性变化两个角度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落寞与伤怀的小城悄然温暖着姜夔的漂泊之心。
7、后期剪辑时,小语和小文在对第②段文本理解时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5分)
小语:对“长亭柳”“西湖柳”和“灞桥柳”的介绍不重要,应删除。
小文:对“长亭柳”“西湖柳”和“灞桥柳”的介绍很重要,应保留。
8、“每一棵合肥柳,都是一阕传之千古的宋词,是合肥独特的风景与诗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句中“风景与诗意”的理解。(5分)


【二】(17分)
材料一:
高速公路车流量统计预测、准自由流收费、重点车辆安全监控……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和新能源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智能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日益多元,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智慧交通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智云”出图系统是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下称“设计总院”)自主研发的一款针对桥梁常用结构自动出图的系统,运营一年多来累积出图7400余次,大大降低一线设计人员工作量。该系统已入选合肥市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成为安徽省交通领域智能设计的一张名片。目前,设计总院正在开展生成式和交互式桥梁智能设计、多专业智慧出图系统等研究,持续加大数字化技术在交通设计中的应用。
(摘编自《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材料二: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去年年底超过了60%,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应该说,量的短板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正处于人口红利加速转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也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上、在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也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破题之举。
(四望梅川河整理)
材料三:
近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松江为起点,连接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以及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横贯长三角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引领下,人才、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资源在一市三省九城间有序自由流动。2023年9月22日,安徽省宣城市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 飞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揭牌并正式启用。
(摘编自《上海松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既为自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2025年前,在全球太阳能发电主要零部件领域,中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有望扩大至95%。2023年,中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全球贸易疲软的大背景下逆势高速增长,共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高达29.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强劲,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是汽车出口强有力的引擎。
(整理者:四望梅川河)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大数据、物联网和新能源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促使应用场景日益多元。
B.目前我们正处于人口红利加速转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量的短板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C.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引领下,人才、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资源在省市间有序自由流动。
D.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强劲,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幅较大,是汽车出口强有力的引擎。
10、请简要说说材料一的行文思路。(3分)
11、材料四划横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5分)
12、我国该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呢?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加以概括。(6分)

【三】(16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丙】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田土斥卤,不可稼穑。文正公监西溪盐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
(选自司马光《水纪闻·卷十》,有删改)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不以物喜
(3)既成 (3)朝廷从之
14、有同学认为“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用得非常妙,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3分)
15、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
16、甲、乙、丙三个语段分别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家国情怀?(3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