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高考二卷语文卷子作文(2024新高考二卷语文作文怎么写)

2024新高考二卷语文卷子作文(2024新高考二卷语文作文怎么写)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31 19:53:11

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题

“四四”作文法讲析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 张行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沿用了2023年新课标II卷的命题方法,即链接试卷前面部分的相关内容,将其延伸到写作中来,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命题思路。

2023年新课标II卷的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与2023年的区别在于,2023年链接的是语言文字运用题,而2024年链接的则是现代文阅读题,二者大同小异。

试题由四段文字组成。

第一、二两段提供写作材料。其中第一段抽取现代文阅读I相关内容:“嫦娥四号”的探月之旅和“天问一号”的深空探索之旅;第二段由人类的“太空之旅”,引出“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一话题。

第三段提出写作任务。写作任务习用多年来的常规形式,即提问考生以上材料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第四段则是提出常规写作要求。

很明显,试题的重心在材料第二段的“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一句。对这句话,考生应作重点理解。

从大的方面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达过程,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过程。考生如果联系自身实际思考,也会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从眼界的逐渐开阔,到知识的日益丰富,从认识的逐步提升,到思维的愈见发达,都是“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过程。当然,对于未来而言,从人类社会到科技文化,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到每一个青少年,其发展与发达、成长和成熟,都将会“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二、立意

立意的过程,实际上是立意方向的确立过程。

每一道作文题,尤其是材料类作文题,围绕题意,可以衍生出多个立意方向。

那么,考生怎样去发现多个立意方向?又怎样从多个立意方向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立意呢?

这里细分起来,实质上有两个步骤:一是思考和发现多个立意方向,二是选择和确定出自己要写的立意。

对于这种高中乃至高考常见的、具有明显思辨色彩的作文题,有一个思考和发现多个立意方向的通用方法,就是围绕题意中心,问出诸如“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样的问题。

即如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题,考生在审题立意、构思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抵达未知之境”或“探索未知之境”这一核心题意,通过提问以下一些问题,展开思考理解,选择立意方向。

1、什么是未知之境?未知之境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

3、怎样抵达未知之境?

4、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需要突破哪些障碍?

5、抵达未知之境以后,又应当怎样做?

6、青少年可以探索和抵达哪些未知之境?

7、青少年怎样探索和抵达人生未知之境?

以上7个问题,第1、2、3三个是常规问题,第4、5两个是更加深入细致的问题,第6、7两个是联系青少年(实际上是为了关照考生)自身实际提出的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围绕“抵达未知之境”,提出更多方向的问题。

这里的每一个问题,或者是不同问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确定为立意方向,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下面用提纲形式,对以上问题逐一展开思考和理解。

1、未知之境有什么特点?

①不可知性;

②神秘性:这往往成为激发人们去探索的诱因;

③风险性:未知之境的探寻总是带有挑战色彩;

④机遇性:到达未知之境,常常带给人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机遇。

2、为什么要抵达未知之境?

【思路一】

①抵达未知之境,眼界会越来越广;

②抵达未知之境,境界将越来越高;

③抵达未知之境,世界将越来越大。

【思路二】

①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科技将更加发达;

②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社会将更快进步;

③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个人的价值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3、怎样抵达未知之境?

①抵达未知之境,要有长远的眼光;

②抵达未知之境,要有开阔的襟怀;

③抵达未知之境,要有敢于冒险、甘于牺牲的精神。

4、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需要突破哪些障碍?

①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需要扩展狭隘的目光和闭塞的心胸;

②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需要突破保守的思想观念;

③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需要改变自我满足、得过且过的状况;

④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需要抛弃不思进取、不作为思想。

5、抵达未知之境以后,又应当怎样做?

①既要收获和享受成果,又要总结成败得失;

②要张弛有度,保障生活和工作的弹性;

③要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不能止步不前。

6、青少年可以探索和抵达哪些未知之境?

①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②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③不断丰富人生经历,提升精神境界;

④探索更加宽广的人生之路。

7、青少年怎样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

①有目标和理想,找到探索和抵达未知之境的动力;

②有开拓进取的勇气,百折不回的精神;

③独辟蹊径,不惧嘲讽。

思考多个立意方向,是为选择、确定立意方向作准备。

下面是笔者指导学生的一篇习作。该篇以“突破空间障碍和认知局限,勇于抵达未知之境,拥抱气象万千的未来和人生”作为立意方向进行构思,选择材料,组织成篇。

习作拟写的题目是:勇于抵达未知 气凌星辰大海

确立的思路是:

去往名山大川,抵达眼界之外的未知;

规划职业生涯,实现向往已久的梦想;

奔赴星辰大海,拥抱气象万千的未来。

三、选材

抵达未知之境,是人类历史上一直追求的冒险与探索。从古至今,人类不断挑战未知,探索未知领域,开拓新的世界。这一主题可以涵盖多个领域,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

1、探险家和航海家:从古代的探险家如哥伦布、马可波罗到现代的登山家和深海潜水员,他们都冒险穿越未知的领域,挑战自然的力量,探索地球的奥秘。

2、科学与探索: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推动人类对宇宙、微观世界、人类身体等方面的认识。例如,探索宇宙的深空探测、探索海洋深处的生物、探索人类基因组的解读等。

3、艺术与文学:艺术家和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探索未知的内心世界和想象空间。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荷马的史诗《奥德赛》等作品都探讨了人类面对未知时的挣扎和求索。

4、技术与创新:科技领域的创新也是抵达未知之境的一种方式。人类通过科技的进步,开发出越来越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改善生活。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的发展,都在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边界,开启新的未知领域。

5、个人成长与挑战: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次抵达未知之境的旅程。在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时,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和坚强的人。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对未知的探索,帮助我们发现内心的力量和价值。

无论是在科学、艺术、探险还是个人成长的领域,抵达未知之境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探索。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开启新的未来。

以上是通过chatGPT找到的对于写作“抵达未知之境”普遍适用的素材。

实际写作时,考生应根据自己确定的立意,多方面选择材料,力求找到丰富、恰切、新颖的材料来。

四、组材

所谓组材,就是将选取材料,组织成篇。

勇于抵达未知 气凌星辰大海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高二(17)班 周永倩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岁月不居,前景远大。面向未来,我们要勇于突破时空障碍,突围认知局限,探索和抵达更多更广的未知之境,去拥抱气象万千的人生。

去到名山大川,努力抵达眼界之外的未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我而言,万卷书尚待更多展读,万里路更是亟待行走。我要游览黄山,因为“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将登临五岳,因为“五岳归来不看山”。我会登顶泰山,体验诗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我也会仰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感受诗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我将登上长城,我相信“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将向慕伟人,畅游长江,“浪遏飞舟”。我还要去往马尔代夫,感受那里清亮碧蓝的大海;还要去到阿尔卑斯山麓,看看那块劝说游人“慢慢走,欣赏吧”的标牌……走遍华夏大地乃至天涯海角,去到许许多多我的神往之地,不仅锻炼我的筋骨,更塑造我的胆魄,开阔眼界,开拓心胸,钟灵毓秀,熏沐濡染。那样,我的眉宇之间必然增添更多刚毅的气质,我的眼界之中也将呈现更加宏伟的气象。

规划职业生涯,争取实现向往已久的梦想。“无人反对,可能就是一种平庸的工作。”清楚地记得,那一次老师组织我们观看2023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俞鸿儒教授的这么一句话,如同一道撕开迷雾的光,指引了我的方向。是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人多,说话声音大,就认为他们是对的。我要追逐我心中那热切的期望。就要烫,热烈而又昭昭。我要高举火把,即使火焰被风吹回来,烧着了手,也要紧握住不放弃,只因在黑暗中行走需要有光。规划我的职业生涯,我想从事法医工作,这是我向往已久的梦想,虽然这一职业于我而言还有许多未知。不是因为看了几本小说就热血上头,不是为了好奇和追求刺激,更不为了博人眼球。我想用锃亮的解剖刀去剖开尘封的真相;我想让沉寂的尸体开口,去洗清他们的冤屈;我想维生者权,替死者言。因为我始终相信,公理之下,正义不朽。

奔赴星辰大海,我将拥抱气象万千的未来。中学已然毕业,我们将要离开母校,奔赴星辰大海。储足油,挂满帆,挥泪告别替我遮风挡雨的港湾,从这里启航,我们驶向碧海蓝天。将载满风霜,将载满雷电,也会有青鸟飞来,萦绕我的桅杆。船舷儿会被污水染黑,自有碧波荡来,冲刷积渍,卷走泥沙和烂草。我不会惧怕“怒涛卷霜雪”,因为手中有舵,心中的罗盘。劈碎惊涛,斗罢恶浪,我会在微波的心笺上写几行小诗,作为人生奋斗史的注脚。

生命虽有许多未知,但我相信,积极进取的人生必将气象万千!

(指导老师 张行中)

勇于抵达未知 气凌星辰大海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岁月不居,前景远大。【引,引得简洁】面向未来,我们要勇于突破时空障碍,突围认知局限,探索和抵达更多更广的未知之境,去拥抱气象万千的人生。【立,立得明确】

去到名山大川,努力抵达眼界之外的未知。【分一。分,分得丰富】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我而言,万卷书尚待更多展读,万里路更是亟待行走。我要游览黄山,因为“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将登临五岳,因为“五岳归来不看山”。我会登顶泰山,体验诗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我也会仰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感受诗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我将登上长城,我相信“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将向慕伟人,畅游长江,“浪遏飞舟”。我还要去往马尔代夫,感受那里清亮碧蓝的大海;还要去到阿尔卑斯山麓,看看那块劝说游人“慢慢走,欣赏吧”的标牌……走遍华夏大地乃至天涯海角,去到许许多多我的神往之地,不仅锻炼我的筋骨,更塑造我的胆魄,开阔眼界,开拓心胸,钟灵毓秀,熏沐濡染。那样,我的眉宇之间必然增添更多刚毅的气质,我的眼界之中也将呈现更加宏伟的气象。

规划职业生涯,争取实现向往已久的梦想。【分二】“无人反对,可能就是一种平庸的工作。”清楚地记得,那一次老师组织我们观看2023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俞鸿儒教授的这么一句话,如同一道撕开迷雾的光,指引了我的方向。是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人多,说话声音大,就认为他们是对的。我要追逐我心中那热切的期望。就要烫,热烈而又昭昭。我要高举火把,即使火焰被风吹回来,烧着了手,也要紧握住不放弃,只因在黑暗中行走需要有光。规划我的职业生涯,我想从事法医工作,这是我向往已久的梦想,虽然这一职业于我而言还有许多未知。不是因为看了几本小说就热血上头,不是为了好奇和追求刺激,更不为了博人眼球。我想用锃亮的解剖刀去剖开尘封的真相;我想让沉寂的尸体开口,去洗清他们的冤屈;我想维生者权,替死者言。因为我始终相信,公理之下,正义不朽。

奔赴星辰大海,我将拥抱气象万千的未来。【分三】中学已然毕业,我们将要离开母校,奔赴星辰大海。储足油,挂满帆,挥泪告别替我遮风挡雨的港湾,从这里启航,我们驶向碧海蓝天。将载满风霜,将载满雷电,也会有青鸟飞来,萦绕我的桅杆。船舷儿会被污水染黑,自有碧波荡来,冲刷积渍,卷走泥沙和烂草。我不会惧怕“怒涛卷霜雪”,因为手中有舵,心中的罗盘。劈碎惊涛,斗罢恶浪,我会在微波的心笺上写几行小诗,作为人生奋斗史的注脚。

生命虽有许多未知,但我相信,积极进取的人生必将气象万千!【收,收得响亮】

【附】

“四四”作文法简介

“四四”作文法,是“四步骤四环节”作文教学法的简称。

所谓“四步骤四环节”,就是把作文的写作构思过程简化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四个步骤,同时把作文的思路和结构概括为“引”“立”“分”“收”四个环节。以下简析之。

写作文当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许多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简化。“简化”不是“简单化”。“简化”是略去细节抓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轮廓与精髓,是一种积极的处理方式。“简单化”也是省略,但它略去了事物的精髓,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

我们把写作过程概括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四个步骤;针对高中作文注重思辨性、适合写议论文的特点,又把作文结构概括为“引”“立”“分”“收”四个环节。这种“四步骤四环节”的写作模式就是一种“简化”。

这样简化以后,学生易于把握,有章可循,有助于他们迅速构思成文。这对于写作文,尤其是写有严格时限的考场作文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学生怕写作文的普遍心理是:在见到作文题之前,就底气不足,担心害怕;见到题、读过题之后,则焦虑不安,急躁不已,以致茫然无措;具体写作时常常是思维混乱,慌不择路;最终往往是仓促成章,不知所云。

有没有什么办法,或者说有没有一个路子,让学生从拿到作文题目开始,到作文最终完成,按照这个路子走,就把文章写好了呢?笔者认为这个路子是有的。

这个路子就是:拿到作文题目,第一步就是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领会命题意图;第二步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给自己的作文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第三步是根据自己确立的中心选择材料,不论是理论的、还是现实的,只要是符合中心的材料,都可以选择来使用;第四步是对选来的材料进行组合,写作成文。这就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四个步骤。

这样,作文——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就可以按照这个路子,一步一步往下走,作文就写下去了,写好了。学生面对作文也就不用慌张、混乱、急躁、害怕了。

实际上,“四步骤”就是写作的基本规律。确立写作“四步骤”,就是找到写作规律,然后按规律去做,如此而已。

具体写作时,思路如果明确,由思路而来的结构自然就明确。该作文法梳理的思路和结构是:开头从题目引进来,即为“引”;然后确立明确的主旨,用明明白白的一句话点明中心,即为“立”;接下来是作文主体部分,按照事物发展顺序,或者思维结构顺序进行分别叙述、分析认证,即为“分”;最后归纳总结,收束全文,即为“收”。“引”“立”“分”“收”四个环节,即是如此而来。

“四步骤四环节”,是学生写作的方法,也可以作为老师教学写作的方法。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