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四望梅川河公众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盘桓(huán) 缄默(qiān) 别出心裁(zāi)
B. 渲染(xuān) 两栖(xī) 怒不可遏(è)
C. 稽首(qǐ) 诘难(jié) 大相径庭(jìng)
D. 狭隘(yì) 拘泥(nì) 参差不齐(chī)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应当 远大志向,目标坚定。不因一时一事而 ,只有在不断的 与实践中,才能将高远志向变成触手可及的未来。
A. 树立 疑惑 探查 B. 树立 困惑 探索
C. 建立 困惑 探索 D. 建立 疑惑 探查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古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②泱泱中华,自古以来,自强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③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芯”,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I领域的领跑者。④新时代的青年应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自强不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池里种满各色的花□五月鲜、蝴蝶兰、大丽花、大麦熟等等。后来又种上各色的月季,花池中草、花争奇斗艳。蜂蝶也来凑趣,在花丛中翩然起舞,嘤嗡成韵,与树叶间的鸟鸣蝉噪,连成一片。那段日子,像极林徽因的诗句:“你是四月早田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每每想起这段时光,我心中就有无限的温暖□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这首词是咏中秋思念父母最著名作品之一,词前小序交代写作时间、缘由。“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B. 古典诗词有“离别相思、追求人生价值、孤独失意”等主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词,就把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提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词,表达了作者由心中有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后面自然引出“此事古难全”的宽慰之语。
D. 全词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美妙空灵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深邃哲理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
①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
②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丰富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充满着诸多挑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
③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左右;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室温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室温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④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期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储氢是将氢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具有储存容器体积小的优点;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总表面积较大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
⑤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
(四望梅川河整理)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 第②段中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
D. 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碳排放。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突出了氢难以从自然界获取及它的热值很高的特点。
B.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突出了氢难以从自然界获取及它的热值很高的特点。
C.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氢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
D.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氢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
8、下面不能解释“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绿色二次能源”原因的一项是( )
A. 氢的热值很高,相同质量的燃料,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
B. 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
C. 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最终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
D.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9-11题。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面句子中,对本文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且:将近
B. 杂然相许 许:赞同
C. 始一反焉 反:反对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指草木
10、下面句子中跟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
A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其西南诸峰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古代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 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C. 愚公移山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为子孙造福;二是他的信心来自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山不加增”而子孙无穷匮。
D. 从文章的结尾看,虽然愚公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代表,有着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但是文章内容有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成分,不过是他美好的幻想,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第Ⅱ卷 本卷共13题,共91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少年强则国强,希望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打击,总能及时调整,找准目标奋勇前行,如李白在《行路难》中充满自信地说:“ , 。”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3-15题。
郑穆,字闳(hóng)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①,进退容止必以礼。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②官租积万缗③,穆奏免之。元佑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shèng)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栉沐:梳头洗脸。②逋(pū):拖欠。③万缗(mín):数百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诸生皆尊其经术 皆:
(2)遣白金五百两 遣: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
15、请结合文章分析郑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春风里的青绿》,完成16-19题。
春风里的青绿 徐楠
①江南的春,在山水间,在柳梢间,是片片的青绿;而在一户户人家的灶旁、桌上和杯中,则是点点的青绿。我迫不及待地愿赴一场春天的青绿之约。
②第一抹新绿,是茶园里的嫩青色。春寒料峭,还在正月里,雨水节气刚过,浙江瑞安的茶农们便穿着厚厚的冬装,上山采茶了。海拔四百多米高的茶园,山高露重,草木葱茏,种植的是瑞安特有的茶叶品种“清明早”。“清明早”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明永乐十年就被定为贡品。它从正月里采摘到清明节前,是浙江最早出产的春茶。新茶的滋味最为清妙。“清明早”的茶汤又绿又亮,茶香扑鼻。在日慢饱食的正月里喝上一口新茶,鲜香甘美的茶水温暖胸臆,心中涌起热流,春风仿佛已经拂面,令人精神为之一爽,油然而生舒畅之感。
③惊蛰过后,满目的青绿也更加热烈起来。春光浓艳,新桃浅妆,大地与绿色的生机再次相逢。春日里,与春菜的邂逅,历久而弥新。出了正月,正是各种绿叶青菜蓬勃生长的时节,芥菜是最早上市的春菜之一。瑞安人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属于“芥菜饭”的。把翠绿绿、嫩生生、水灵灵的芥菜切成细条,“酱油肉”切丁,用油炒熟,倒入熟糯米饭,并加入虾米、香菇丝等佐料。拌匀猛炒后,一大盘白绿相间、色香味俱佳的芥菜饭便可以上桌了。那浓郁的香气,常常引得孩子们垂涎三尺,个个都可以吃上一大碗。每家每户经验丰富的大厨,把芥菜饭里的糯米炒得又干又香,颗粒分明,每一粒米都闪烁着亮亮的油光,这样才能让芥菜的多汁和糯米嚼劲融合出奇妙的口感。“二月二”吃芥菜饭,既顺应天时,又足有深意。早春生发之际,芥菜能够解毒消肿。《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老一辈们总是边盛饭边说:“吃了芥菜饭,身上光生!”意思是身上不长疥疮,皮光肉滑。而瑞安人用微苦的芥菜告别甜美肥甘的春节美食,何尝不是“春节已毕,不惧吃苦,力搏一年”的深远寄寓呢?
④三月是吃青团的时节。那甜甜成咸的草绿色小团子呵,绿得像莹润的翡翠,亮得像明媚的春光,软糯得像人们愉悦的心情。少了青团的春天仿佛是不完整的。瑞安人把青团叫“棉菜饼”,也叫“清明饼”,冷食用来清明祭祖,热食则是传统的时令小吃。棉菜就是鼠曲草。春雨过后的田野上,春耕正当时,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在天际,鼠曲草如地锦渐次铺满。它们匍匐在地面上,绵软柔韧,布满白色的绒毛,三五日便绽开了细细的鹅黄小花,饱满鲜嫩,妩媚生动。细细一闻,香味里有着沁润的甘甜。摘下尝一尝,唇边留下如蜜的回甘。鼠曲草茎叶入药,可以化痰止咳、祛风除湿,人们很早就知道它的药食功效。在南北朝时期,每年“三月三”上巳节,人们把鼠曲草混合蜂蜜做饼,称之为“龙舌饼”,“以压时气”。
⑤小时候,每近清明,外婆和妈妈便忙着做起棉菜饼。把糯米粉和粳米粉加水,再放入捣碎了的棉菜嫩芽,揉啊,揉啊,揉成浅绿色的面团。此时,正是春笋当季。取来最脆嫩爽口的春笋,还有本地的五香干,混上咸菜,切成碎末,包裹在小团子中,做成圆圆的小饼。又宽又厚的柚子叶洗干净后,绿得如同翡翠,垫在饼团下面。开火蒸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盖——啊,空气里充盈着柚子叶和棉菜的清新香味,光是沉醉在这香味中,便足以令人陶然了!田野的清新满溢了胸膛,心底顿时翻涌着由衷的轻快。蒸熟了的棉菜饼青绿里夹杂着些许灰色,圆润饱满,光亮诱人,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大快朵颐。
⑥一口咬下这团青绿,唇齿间是满满的新鲜与绵软,仿佛春天在周身漫溢开来,馨香、热烈。这口热烈,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歌谣,是绵绵不绝的田野的吟唱,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四望梅川河整理)
16、请结合全文,概括江南的“青绿”具体包含哪些内容。(4分)
17、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③段中“芥菜饭”的生活寓意。(3分)
18、请结合语境,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那甜甜咸咸的草绿色小团子呵,绿得像莹润的翡翠,亮得像明媚的春光,软糯得像人们愉悦的心情。
19、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有何作用。(5分)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滨海新区某校九年一班的学生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浓厚的读书氛围,交流有效的读书方法,分享有创意的读书心得。
读书情况调查小组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感受到了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三年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率统计
项目 阅读率 年限 | 图书 | 报纸 | 期刊 | 数字化读物 | 综合 |
2021 | 59.7% | 24.6% | 18.4% | 79.6% | 81.6% |
2022 | 59.8% | 235% | 17.7% | 80.1% | 81.8% |
2023 | 59.9% | 23.1% | 17.5% | 80.3% | 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