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深受年轻观众喜爱,闲xiá 时光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附庸风雅的生活日常。据统计,关注博物馆信息的人群中,18至30岁的总占比接近50%左右。
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华夏文物,灿若星辰,华夏文明,光耀神州。辉煌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以及不断涌现的考古新发现,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此外,博物馆为了吸引年轻人,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年轻人的参观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如重庆三峡博物馆正在打造沉浸式游戏场所,让年轻人在角色扮演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文化之美。
年轻人爱上博物馆带来了双赢局面。一方面,喜爱博物馆的多是以年轻人为主,可最大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溯源中华文明,既充实了头脑,也涵养了家国情怀。
对此,也有人表示担忧:即年轻人可能只是为了凑热闹。很多人只留下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没有真正学到知识。事实上,年轻人热zhōng于游览博物馆,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如何确保与文物进行一场“走心”的对话,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字音 | 字形 |
①溯源 ②琢磨 | ③闲xiá ④热zhōng |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附庸风雅 B.身临其境 C.涵养 D.浮光掠影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B.华夏文物,灿若星辰,华夏文明,光耀神州。
C.对此,也有人表示担忧:即年轻人可能只是为了凑热闹。
D.但如何确保与文物进行一场“走心”的对话,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4、下列文段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据统计,关注博物馆信息的人群中,18至30岁的总占比接近50%左右。
B.辉煌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以及不断涌现的考古新发现,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C.博物馆为了吸引年轻人,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D.一方面,喜爱博物馆的多是以年轻人为主,可最大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
(二)
5、参照示例,从以下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阐释你与所选事物的关系,修辞一致,句式不限。(4分)
示例: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备选事物:故乡 朋友 书籍
6、名著阅读
(1)下面的《艾青诗选》目录有部分缺失,请按照年代顺序选出(一)(二)两处对应的代表作品( )(3分)
目录 | 艾青代表作 |
A.③⑤/①② B.①⑤/②③ C.①⑤/②④ D.②④/③⑤
(2)艾青的诗歌在内容上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形式上具有“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下面这首作品具体分析。
(4分)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综合性学习(6分)
7、为挖掘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西大附中初三(1)班准备策划组织“优秀文化遗产”的评选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2分)
(1)【任务一】下面是本次评选活动的流程图,请补全空白部分。
(2)【任务二】你们小组选出的“优秀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是“永川豆豉酿制技艺”,请你结合报告内容,向评委们现场推荐“永川豆豉酿制技艺”。(4分)
优秀文化遗产评选报告 | |
项目名称:永川豆豉酿制技艺 | 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所属地区:重庆市 | 所属级别: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
豆豉酿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重庆永川豆豉制作约始于明代,正宗原产地为重庆市永川区。永川豆豉生产流程包括十余道工序,制作时需让大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长达一年的发酵,最终形成光亮黝黑、清香滋润、味美适口的豆豉。永川豆豉不仅鲜美可口,便于消化,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养身健体的作用,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 |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诗歌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示诗人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请你完成默写填空,倾听古人内心的声音。
心声 | 诗句 | 出处 |
心系苍生 | 安得广厦千万间,①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落红不是无情物,② 。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 |
③ ,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
心态乐观 | ④ ,⑤ 。 | 李白《行路难》(其一) |
⑥ ,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 |
心境澄明 | 采菊东篱下,⑦ 。 | 陶渊明《饮酒》(其五) |
⑧ ,水中藻、荇交横。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
我心伤悲 | ⑨ ,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浊酒一杯家万里,⑩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百废具兴 具答之
B.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引凄异
C.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
D.把酒临风 手把文书口称敕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记文,对于楼外佳景,作者认为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他写不出更好的,因而只一笔带过。
B.第②段,格调渐次振起,情辞转为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全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
C.本文善用虚词,如第③段“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春晴图的描写;第④段“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风雨图。
D.“微斯人,吾谁与归?”以问句作结,有自勉之意,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悲凉慷慨,暗含讥讽,读之令人感喟。
12、《岳阳楼记》用了较多篇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林云铭却点评其为“闲闲点缀”,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3分)
【链接材料】 |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6题。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方能引领你更深入地阅读,透彻地理解,从而收获更多的感悟。
完璧 阿英
①“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
②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
③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砑石、竹起子……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自惊叹:修旧如旧,不留痕迹,属上乘技法。
④他将包裹缓放于柜面。学徒欲上手相助,被他以眼神挡回。
⑤包裹解开,一层又一层。一本古籍,躺在二人之间。
⑥学徒不禁轻呼:“好书啊!”罕见的明内府珍本,凤纹封面,黄绫签条。漫长岁月里,它避过了虫蠹鼠啮,水浸风化,品相近乎完美。
⑦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开本宏阔,墨色饱满浓郁,卷首卷尾均钤朱印。学徒再三赞叹。及至翻到某页,学徒才猛然呆住。那页纸枯皱残破,像被踩烂的落叶,与书体仅余一绺相连。可推测出,曾遭外力野蛮撕扯。
⑧学徒以目光摩挲那处伤口,不住叹息。
⑨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语音亦锐利如刀:“你说,该如何惩罚那毁书之徒?”
⑩学徒切齿:“鞭笞火烤也不为过!”
⑪他神色稍缓,说:“如此绝世孤本,修复所用纸张宜选用颜色、质地、厚薄相近的同时期旧纸。工艺要求也颇苛刻,先精心调出浆水,涂于纸上,待纤维疏松膨胀,再将修复纸与原纸粘合。过程看似简单,但须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见不到你师父,我怎能放心?”
⑫学徒嗫嚅道:“其实……我也可以。”
⑬“你?黄口小儿!若你晓得这古书的坎坷经历,便不会出此狂言。也罢,就给你讲一讲。”
⑭学徒方知,这部书原存于本地一座藏书楼。八年前,保定城沦陷,日本人觊觎库中古籍。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为免受潮,他斫巨木,搭支架,置书其上。每遇晴天,便搬出晾晒。日夜巡检,以防虫兽。一晃已逾八载,他由一个白面书生,变成手足粗砺的山野之人。那一洞书,安然酣眠于战火之外。某次,他出山采买,从兽口救下一个女子。不久,二人成婚。日本投降后,他联系舟车,将书运回。临行时,幼子还未满月。
⑮二人眼中不觉潮湿。
⑯“那,这本书因何被毁?”学徒问。
⑰他接着讲述。这批书籍当年离开保定前,曾被他的师弟拦下,说同城另一家藏书楼,日本人去“借”书,主人不允,当天,其妻便无故横死于街市。藏书楼主大恸,但仍不松口。
⑱不知日本人又使出何种伎俩,第二日,那楼主竟自缢于檐下。几个门生亦蹊跷失踪,生死未卜。师弟坚称,若为护书而付出人命代价,太不值得。
⑲时间紧迫。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
⑳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
㉑他呆愣不动,锥心般痛。师弟却咬牙说:“我亲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亲悬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这一楼书,又算什么!”
㉒学徒脸色渐渐苍白,垂泪道:“我就是那藏书楼主之子,后来被师父收养,传我全部技艺,与我相依为命。”
㉓霎时,他浑身凝冻,沉默良久。
㉔三天后,他再次来到听风庐:“能否修复?可有进展?”
㉕学徒声音沉郁:“您上次提到的‘师弟’,我知道是谁了。”
㉖他叹口气:“那本书,你师父可曾看过?”
㉗“看过……不,没看过。”
㉘“怎讲?”
㉙“师父净手后,轻抚封面,还未触摸内页,就突然抽泣起来,让我为他整理行装,出了趟门。”
㉚“出门?他不会是躲我这个师兄吧?”
㉛“师父说,他去寻纸。听风庐的各类存纸,皆无法与此书匹配。”
㉜“寻到了吗?
㉝“寻到了。只是这铺子,也不再是师父的了。明代合适的纸,只那一处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纸,换走了这间听风庐……”
㉞他吃了一惊:“我要当面告诉师弟,这几天,我终于想通了,也不再记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见我?”
㉟“他无法‘见’您了,他……是个盲人。”
㊱“什么?!”
㊲“日本人设宴,逼他交出藏书。为避免再有无辜者被害,师父连干三杯后,两手各持一箸,自戳双目,从此日日听风……”
㊳他身体一晃,险些栽倒。
㊴“师父只想问您,那批书,幸存几何?”
㊵“那批书,已完璧返回……不止是我守护的书,还有桂图的珍本善本、浙图的《四库全书》,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书,均是历尽艰辛,迁徙到日寇难至之处。抗战胜利后,才陆续重归故土。”
㊶门外石阶忽有响声,一根光滑的竹杖,探进帘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3.12)
【小说·理情节发展】
13、理清小说情节脉络,才能由整入微,把握文章内容,促进后续阅读。请参照示例,梳理情节。(4分)
他 | 学徒 |
挑帘而入,表明来意 | 被他逗乐,抬眼回应 |
(1) | 赞不绝口,疼惜破页 |
再请掌柜,讲述故事 | (2) |
询问进展,不再记恨 | 沉郁心疼,说出实情 |
【小说·品细节之处】
14、细节是小说的血肉,读小说,要反复品味细节之处。请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1)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 (请从句式和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
(2)文章第③段和第⑲ 段都将古籍比作鸟,请品析两处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第③段: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
第⑲ 段: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
【小说·寻矛盾冲突】
15、这篇小说设计了多处戏剧性冲突,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知识卡片,找出两处冲突,并分析其作用。(6分)
知识卡片 戏剧性冲突,是对人与社会、自然、他人以及自我精神之间的矛盾的艺术化体现,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文章主题。 |
【小说·析人物设定】
16、小说结尾才现身的“师弟”,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7-20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一款名为MBTI的测试火了起来。
MBTI,即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美国布里格斯母女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研发的性格评估工具。
MBTI将个体行为差异用四个维度进行衡量,分别是聚焦注意力的方向、收集信息的方式、决策的方式、对外在世界的态度。
每个维度包括两个倾向,具体分为八个倾向,分别是外向(E)-内向(I)、实感(S)-直觉(N)、思维(T)-情感(F)、判断(J)-认知(P)。
由这四个维度不同倾向的字母又组成16型人格类型。
材料二
①为什么人们如此喜爱这类性格测试?
②人们对MBTI性格测试的喜爱,其一是源于认识自我的强烈需求。MBTI的拥趸大多正处于由象牙塔初步迈向社会的成长时期,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加深了对自我的好奇与认知需求。迷茫阶段,披上科学外衣的MBTI性格测试无疑是一根稳固的绳索,帮助他们定位自我,俯视内心。
③其二,是与自我和解的诉求。初入社会,往往倍受社会现实“打脸”。对于漂泊无定、求助无门的年轻人而言,测试结果描述中的溢美之词,是一剂完美的镇定剂。按照测试结果给予的定义“与自我和解”,可以避免很多“认知不协调”。
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人们为了自己内心平静与和谐,能动地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因此在为人处事一旦出现挫败的情形下,就可以用“我就是这么个人”来代替“是我的错”,从而减少心理上的不和谐。之后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对或不对,都因为自己性格如此而坦然对待。这是与自我和解的有利助力,另一方面又可能是对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变相逃避。
⑤其三,基于MBTI当下流行的渠道,我们不难发现社交功能的举足轻重。
在微博、知乎、豆瓣、小红书等平台,人们大胆地标记自我个性,用标签帮助用户们互相认识,彼此共鸣,建立身份认同、情感认同。
(节选自网络)
材料三
①巴纳姆效应:人们通常会认为那种一般性的、较为笼统的人格描述能够非常准确地将自己的特点揭示出来,而且当人们用一些含义广泛、模糊不清的形容词去对一个人进行描述的时候,对方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认为人们说的就是自己。
②晕轮效应:我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坏的或好的印象后,我们就会据此去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③积极偏向效应:人们普遍对有关他们的正面描述表示认同。
④马太效应:任何一个群体、个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个方面获得了进步和成功,那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获得更多进步和成功。
(选自《心理学入门》)
材料四
①果壳网:MBTI是信度很差的心理测量的“尺子”。同一个人,今天测量可能是个ENTJ,过几天可能就是个INFP。问题首先出在背后的理论上,荣格基于观察而来的性格类型只是粗略倾向,并未经过精确的验证。其次,MBTI测验结果是一刀切的,测试过程体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和时效性,比如E-I维度有21道题,根据当下的心情状况,若其中9道题选择了外向E,12道题选择了内向I,那么就会被分类至内向人群。常规来讲,这个结果只能说明测试者“有点内向”,但MBTI就会简单粗暴地给测试者贴上“内向”的标签。
②央视网:每个个体都难以被归类,将MBTI人格作为自己的标签,那反而会成为“套中人”。更不要把测试结果奉为圭臬,当成自己缺点的挡箭牌,拒绝发展和改变。
③澎湃新闻: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一股强烈的能量去探索自己、了解自己,这并非坏事,人们通过MBTI开始了解更多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的信息,或者开始叙述自己的人生故事。MBTI应该只是大家认识自我的一个起点,而绝不是终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里出发,去认识更多面、更丰富的自己。
17、下列表述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MBTI是通过衡量群体行为差异而将人群分为16型人格类型的性格评估工具。
B.MBTI支持者大多处在成长期,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加深对自我认知的需求。
C.积极偏向效应认为,人们普遍对有关自己的人格类型特点的描述表示认同,尽管这些描述不一定准确。
D.荣格的MBTI理论包含多种性格类型,这些性格类型是他基于观察而来的,只是粗略倾向,并未经过精确的验证。
18、阅读材料一的图1和图2,概括图表信息并写出读图结论。(4分)
19、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MBTI流行的原因。(5分)
20、对于MBTI测试,有人认为十分符合自己的个性,有人则称其为无稽之谈,请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辩证看待这个测试。(6分)
四、作文(55分)
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题目一:“快一点才好”“成为第一名才好”“外向合群才好”……然而,亲身经历后,你或许会发现——原来,慢一点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原来,做不了第一名也没关系,平凡并不可怕更不必羞耻;原来,歇一歇也没有关系,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必须有“意义”……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完美。毕竟,成长就是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题目:原来, 也没关系
题目二:2021年,有关部门发布《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并禁止带入课堂。确有需求的,提出申请后交由学校统一保管。近期,校报的“校园热点”栏目信箱收到了一封有关手机问题的投稿。
亲爱的主编:
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发现班级里仍然存在同学私带、偷用手机,甚至用零花钱进行二手手机交易的现象。
大家似乎都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又难以抵挡手机的诱惑。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使用手机?
期待您的回信!
小西
2024年1月4日
请你以校报主编“小渝”同学的身份,写一封回信给小西。
题目自拟,时间统一署1月11日。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sù zuó 暇 衷
2A 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这是一个贬义词,不合语境;B.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正确; C.涵养:滋润养育;培养。正确; D.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也比喻世事稍纵即逝,不可捉摸。正确。
3D A.多个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 B.“华夏文物,灿若星辰”“华夏文明,光耀神州”两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已经出现了逗号,中间应用分号; C.“即”已经有了解释说明的意思,不应用冒号,用逗号。
4C A.“接近”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左右”;B.“辉煌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语序不当,改为:五千多年辉煌的中华文明;D.“喜爱博物馆的多是以年轻人为主”句式杂糅,去掉“以……为主”。“弘扬和传承”语序不当,改为:传承和弘扬。
5、示例一:故乡 故乡啊!若我是自由飞翔的鸟儿,你便是温暖的巢穴,你的存在告诉我,永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心安。
示例二:朋友 朋友是宽广的大海,以博大的胸襟接纳、包容了我这颗水滴。
示例三:书籍 书籍是灯塔,我是船只,为内心迷茫的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6、(1)B 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 心。
②《鱼化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78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③《光的赞歌》是艾青创作于1978年的一首诗歌。当时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民众生活困苦,社会风气堕落。在这样的背景下,艾青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对民众的关怀和对国家的担忧。
④《下雪的早晨》这首诗歌是艾青写于1956年的作品,共三节,第一小节描写的是下雪的实景,抓住了“大、白、静”的特点;接着第二小节主要写艾青由雪联想出一个小孩在夏天树林的早晨玩耍的情景,最后第3小节就是把眼前的雪景和夏天对孩子的印象结合起来,写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对小孩的惦念。
⑤《大堰河——我的保姆》 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诗人叙述了这位普通中国妇女平凡而坎坷、不幸的一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母亲由衷的感恩之情。
(2)“诗中有画”:用了“家具”“花纹”“匾”等具体意象,让读者容易联想相应的画面;运用了鲜明的颜色词,如“红漆”“金色”,写出父母家家境优渥;运用了具象化的修饰语,如“红漆雕花的”“丝的和贝壳的”,具体生动,画面感极强。 “散文化”:句式错落有致,长短不一,读起有散文的感觉;句末字不像一般诗歌那样押韵。
7、(1) 示例: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 班级召开评比大会
(2)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们小组推荐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永川豆豉酿制技艺”。(称呼语+问候语 说明推荐对象)首先,重永川豆豉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始于明代,历史悠久;工艺复杂;生产出的豆豉鲜美可口且营养丰富,广受欢迎。(“永川豆豉酿制技艺”的特点任答一点)因此,我们认为“永川豆豉酿制技艺”无愧为优秀的文化遗产!
8、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会当凌绝顶 ⑦悠然见南山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⑨山回路转不见君 ⑩燕然未勒归无计
9D A.同“俱”,全、都/详细;B.同“嘱”,嘱咐/动词,连接;C.名词,天空/动词,消散;D.动词,持、执/动词,持、拿。
10、(1)(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或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悲喜,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喜
11B A.有误,根据第②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可知,作者虽然认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述已经详尽,但没有说写不出更好的,一笔带过,反而从不同心境中的人观看到的岳阳楼入手,详细描写了岳阳楼的景象; C.有误,第③段“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风雨图的描写,第④段“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春晴图; D.有误,“微斯人,吾谁与归?”以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具有自勉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暗含讥讽”则无法体现。
12、写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①是为了引出下文“古仁人之心”,(或答成“做铺垫”“对比反衬”等类似表述也可),表现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即“自述其怀抱”;②也是以此来宽慰、劝勉滕子京,从“谓之为子京说法”可看出;③也是劝勉天下士人都应有超越个人得失、胸怀天下的胸襟和抱负,从“遍告天下后世君子俱宜如此存心”可看出。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在于巧妙地借用那些游走于他方的文人墨客,轻松地点缀,既不过于刻意又不失分寸,这样的表达,可谓是按照子京的说法,也可谓是自我陈述内心所抱有的追求。说到底,这是一种将心声广而告之于天下后世君子的表达方式,似乎每个有追求的人都应该怀有这样的心境,毫无不可。
13、 (1)眼含挑剔,小心翻书/解开包裹,小心翻书/戴上手套,小心翻书 (2)脸色渐白,道明身世/眼中潮湿,道明身世
14.(1)这里运用短句和动作描写,短句节奏紧凑,同时,连用“整理”“装”“翻”“过”“辗转”等动词,写出在面对战乱和日本人的觊觎时,守护古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艰辛,以及他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赞美了他全力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
(2)第③段将修好的古籍比作安卧归巢之鸟,第⑲段把坠向地面、纸张几乎与书体脱离的古籍比作断翅之鸟,写出了书的不同状态,第③段处,他看到“修旧如旧”,用“上乘手法”修好的古籍,感到非常欣慰,而第⑲段处,他挥手指责师弟,意外导致古籍飞出损坏,感到惊恐和怜惜,两处比喻写出了他的不同情感。
15、他和社会的冲突:他和师弟想要保护古籍,而战火之中日寇想要夺走古籍。在这种冲突之下,他仍然几经辗转、历尽艰辛,拼尽全力守护古籍,师弟则甘愿自戳双眼也不交出藏书,赞美了他们全力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
他和自然的冲突:八年前他想要保护古籍,辗转后觅得一石洞藏书,而石洞藏书容易受潮、也容易遭到虫兽的啃食。面对与自然界的种种冲突,他斫巨木,搭支架,置书其上,又晴天搬出晾晒,以免受潮,日夜巡查以防虫兽,八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赞美了他为护书与自然抗争的智慧和爱书护书的细心与担当。
他和师弟的冲突:面对无辜之人惨死,他坚持不能把无价之古籍让给日本鬼子糟蹋,师弟则认为为护书而付出人命代价不值得。他和师弟的冲突本质上是护书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冲突,最终他选择了远走躲藏保护古籍,而师弟选择了留下自戳双眼保护古籍,二人看似有冲突,实则殊途同归,赞美了他们全力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
他和自己的冲突:他想保护古籍但却失手毁坏了古籍。失手毁坏古籍之后他感到惊恐和痛惜,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尽心尽力保护古籍,后悔、怨恨和遗憾等心情也折磨着他,直到文末他原谅了师弟,其实也是原谅了自己,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
16、我认为“师弟”是主要人物。标题上来看,“完璧”既写了师兄把古籍完好归还,也写了师弟一直默默护书、补书,将古籍完好归还;行文上,师弟虽文末才出场,但他要求师弟来修古籍、古籍曾经发生的故事、古籍现在修复的结果等,文章的情节发展处处绕不开师弟;主题上,文章写师弟与师兄、学徒不同的护书方式,但他们殊途同归,文章赞美了像他们一样的,付出种种艰辛和努力来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
我认为“师弟”是次要人物。因为师弟在文中所占的笔墨不多,文章主要写了徒弟和“他”的对话,并未详细描写刻画师弟;人物塑造上,未出场的师弟与师兄起争执,烘托出了师兄对古籍的珍视和他护书的坚决;视角上,故事从“他”和学徒的视角展开,师弟只是一个相关的次要人物。
17B A.根据材料一“MBTI将个体行为差异用四个维度进行衡量,分别是聚焦注意力的方向、收集信息的方式、决策的方式、对外在世界的态度“可知,MBTI是衡量个体行为差异,而不是衡量群体行为差异,本项“MBTI是通过衡量群体行为差异而将人群分为16型人格类型的性格评估工具”有误;
C.根据材料三第③段“积极偏向效应:人们普遍对有关他们的正面描述表示认同”可知,积极偏向效应认为,人们普遍对有关他们的正面描述表示认同,不是所有描述,本项“人们普遍对有关自己的人格类型特点的描述表示认同”有误; D.根据材料四第①段“问题首先出在背后的理论上,荣格基于观察而来的性格类型只是粗略倾向,并未经过精确的验证”可知,是荣格基于观察而来的性格类型未经过精确的验证,不是所有的性格类型都是未经过精确的验证,本项“这些性格类型是他基于观察而来的,只是粗略倾向,并未经过精确的验证”有误
18、①图1中MBTI话题关注人群年龄分布在20~29岁的最多(描述图片关键信息),表明主要是年轻人关注MBTI(读图结论);②图2中微博及抖音的MBTI话题讨论、阅读、播放量大(描述图片关键信息),表明MBTI很火/颇受关注(读图结论)。
19、① 人们有认识自我的强烈需求。大多数MBTI的支持者正处在成长时期,对自我的好奇和认知需求更深,MBTI可以帮助他们定位自我。②人们有与自我和解的诉求。MBTI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和解,减少心理上的不和谐。③社交平台的助推。很多社交平台能通过MBTI标签帮助用户们互相认识,产生共鸣,建立身份和情感认同。④符合巴纳姆效应。MBTI的人格描述是粗略的,这些具有一般性的、较为笼统的人格描述容易被人们接受。⑤符合积极偏向效应。MBTI测试结果描述中的溢美之词,也就是正面描述,容易获得人们(尤其是漂泊无定、求助无门的年轻人)的认同。
20、一方面,① MBTI能帮助我们探索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我,②在社交中帮助双方互相认识,彼此共鸣,建立身份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③因为MBTI理论基础未经验证,不能形成可靠的测验工具,④测验结果是一刀切的,容易被标签化,从而限制自身的发展,⑤MBTI还可能会导致对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变相逃避/把测试结果当成自己缺点的挡箭牌,拒绝发展和改变。
21、参考例文
原来,失败也没关系
只有经历了失败,才会见到彩虹,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我相信,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会拥有大成就。
因为失败是人生路上的一块重要的垫脚石,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领略到生活的真谛。
我一直以为,失败是非常痛苦的,可是,直到那次我改变了对失败的看法,发现它是如此的有用。
那是一个初夏的傍晚,我独自一人徘徊在走廊上,拿着未被外国语学校录取的通知单,心中尽是落选后的挫败感。
我的自尊心从来没有被这样打击过。
我的心就如从天堂摔入地狱一般沉重。
突然,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一个低沉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
“小豪,你在门口干什么?
快进来,我们都在等着你呢!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客厅,面对着十几个人的目光,心中隐隐有种忐忑不安的感觉。
果然,父母问起了我录取情况。
我的脸红了起来,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一看我这副模样,就知道我情况糟糕。
十几秒钟的冷场时间过后,父亲先开了口:
“哎,算了吧,既然都失败了,愣在这里也没用,反省一下为什么会失败才是最重要的吧。
”说着,唉声叹气地走进了房间,其他人也一个个地走掉,偌大的客厅中只剩下我一人。
我久久凝视着通知单上的面试成绩,悔恨的泪水不偏不倚地滴在数学的科目上那项唯一不及格的科目。
我擦干眼泪,坚强自信的点点头,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把数学学好,那样才不会再次在原点跌倒,也只有那样,我的总体水平才会上升。
想完这些,我的心情变得舒畅多了,迈着轻快的脚步,奔向那蓝天、夕阳的怀抱中去。
失败乃家常便饭,我经过了上次的失败,才获得了现在的成绩;
要不是有了上次的失败,估计现在的我还是和小学时的我一样。
原来,就算失败,也没有关系,只要学会去承受它,从中吸取失败的经验,并修正它,就会迎来明日的成功。
理性使用手机的建议
亲爱的小西:
你好!
非常感谢你对我们校园热点栏目的关注和投稿。
我完全理解你提到的手机问题对同学们的困扰,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普遍的问题。
作为校报主编,我想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必须说,手机在现代社会中确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理性使用手机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如何理性使用手机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1.制定使用规则:
为自己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比如规定在什么时间可以使用手机,什么时间必须放下手机。同时,也可以设定手机使用的时间限制,避免过度沉迷于手机。
2.建立正确的心态:
要明确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不能让手机控制我们的生活。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习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3.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试着去寻找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运动、音乐等。这样可以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丰富自己的生活。
4.学会说“不”:
如果同学或者朋友邀请你一起玩游戏或者刷视频,而你不想参与,那么你要学会拒绝。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
5.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手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要尽量在现实生活中多交朋友,多和同学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6.关注身心健康: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眼睛和颈椎等身体部位,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造成损伤。
7.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要时刻提醒自己,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控制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
8.探索其他娱乐方式:
试着去寻找其他的娱乐方式,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这样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理性使用手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再次感谢你的投稿,祝你学习愉快!
校报主编小渝
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