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11时30分,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课程专家、文华学院中文系主任谭邦和第一时间对湖北高考作文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谭教授分析,今年作文题目出得很新颖,题干简单明了,材料中没有复杂的文字描述,题目的难点在于考生是否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有知识性的了解和功能性的把握。
在谭教授看来,这道作文题目材料中最后的疑问句,可能让考生有点捉摸不透,容易让考生陷入一个认知误区,所以,考生不能简单的回答‘是’或者‘否’,而应该进行深入的逻辑推导。“考生要知道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的优势是具有任何个人都不能比拟的信息载量和极其强大想信息处理能力和极其迅捷的信息处理速度,而它的局限则在于它的全部的信息载量都是人类已有的知识。”谭教授说。
“今年的作文题目贴近生活,回归现实,更加考验考生对社会时事、新鲜事物的关注,而不是仅仅把知识停留在课堂和课本中。”谭教授建议,学生们应少一点模式化的、套路化的写作训练。写作是表达思想或者抒发感情的,应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得到高分作文呢?谭教授认为:
首先,考生要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局限有清醒的认知,这样考生就有话可说,而且不会说错,这是得高分的前提。”
其次,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考生知道如何把一个正确的观点有层次地进行推理论证。”
最后,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善于使用论据,运用修辞,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谭教授表示,写得对,写得清楚,写得漂亮是得高分的秘籍。
图/受访人提供
那么,今年的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中,能读出哪些考查重点与教育风向?
经视直播记者联系了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语文教师余树财进行解读,余老师也是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
近年来,高考作文加大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察,思辨与说理类考题的比重一直在增加,今年的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引导考生更加全面地去思考问题。
余老师认为,这个作文命题通过“学习与他人相处”和“坦诚交流”两个核心词,引导考生思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与理解,进而探究真诚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这种贴近生活、关注成长的命题方式,有助于考生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中提炼素材,展现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深刻的见解。”
余老师分析,考生想写出高分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扣紧“坦诚交流”这个关键词,同时,还要全面辩证地思考。“写作内容要充实,文章要有具体的示例和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写作用词优美,能够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考,让阅卷者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热情。”
图/受访人提供
来源:经视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