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湖面平静,泛着柔和的灯光,波光粼粼,小鱼儿跃出水面,时而(溅起/激起)一片金灿灿的水花。几只小船停靠在小湖畔,(洗刷/洗涤)一天的疲劳。细雨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顽皮够了,然后趁式落地。湿漉漉的地面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春雨贵如油"。路边的小草,树木,松柏迎接第一场春雨的到来,抖落了灰尘,铆着劲变绿发芽。不知什么名字的鸟划过,飞向一棵大树,那里悬着一个大大的鸟巢,是它(休息/栖息)的家园,是不是还有待哺的幼儿?远处的小山沐欲着春雨,氤氲在神秘的画卷里。三两个人大步流星而过,寂寂无语,不忍(打破/敲碎)宁静的夜色。 摘自《齐鲁晚报》2019.3.18
1. 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 铆着劲liú 寂寂无语 B.氤氲 yūn 波光粼粼
B. 待哺 fǔ 沐欲着春雨 D.湿漉漉 lù 趁式落地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A. 溅起 洗刷 休息 敲碎 B.激起 洗涤 休息 敲碎
C.溅起 洗涤 栖息 打破 D.激起 洗刷 栖息 打破
3. 选出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A.我说:"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B.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驼队。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者呼,遇强者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D.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春天的达州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5.下列关于名著介绍不正确的一的项是(2分)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背景。
B.《海底两万里》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该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C.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优秀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演绎出简·爱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二、古诗文的阅读(共20分)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之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 ③。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衅(xìn):此指战祸。 ③勖(xù):勉励。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B.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官:名词作动词做官C.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D.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趣:趣味
7.下列各选项"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其近卒泣陈。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真无马耶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甲】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B.【乙】文叙述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的故事。
C.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甲】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D.【乙】文中的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能有力证明【甲】文"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9.翻译句子(2分)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10.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钱 方 假 归 省 亲 闻 讯 即 束 装 起 行
11.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回答问题。(4分)
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风一更,雪一更"。(2分)
(2)结合具体语句简析这首词运用什么样的手法?
12.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④"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八则)
⑤ 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三、语言运用(共5分)
13.(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分)
(2)下面的一则借条有两处错误,指出并改正。(2分)
借条
今借到刘刚人民币壹万捌仟三佰陆拾元整,两个月内还清。
立此字据
2019年4月26号
借款人:李明
(1) 借条中有一个错别字:
(2) 格式上错误:
4、 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0分)
书法要有"丈夫气" 朱中原
①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頫、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梁启超这番基于书法气质所下之论断颇有见地。"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②何为"丈夫气"?即是有大丈夫的气概。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
③"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不是逞强使气、矫揉造作,也不是粗鄙狂怪、哗众取宠。倡导书法的"丈夫气",并不是说书法只能是男儿所为,也不是大男子主义,即使是女性书法,也可以具备此种气质。现代著名女书家游寿、萧娴,碑学功力深湛,浑朴雄健,其书法便深具"丈夫气"。
④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美。阳刚雄强,好比黄钟大吕、金鼓雷鸣,是一种壮美;阴柔妍媚,好比江南小调、丝竹管弦,是一种优美。这是艺术之美的两极。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⑤磅礴浑朴的摩崖"三颂",线条奔放的章草简牍,盘曲繁复的瓦当书法,半篆半隶、华美典雅的汉碑额书法以及朴茂直率、不事雕琢的工匠之作——汉石阙书法和汉砖书法,共同筑就了汉代开张烂漫、雄强大气的艺术风格。单就汉代草书而言,其形态丰富多样,仅简牍书上的草书形态,就有几十种之多。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中的书法,往往是篆书、隶书、章草、八分、真书等多种书体的结合与杂糅,率性而为,热烈奔放,从中能够读出书写者自由潇洒、一泻千里的情感状态。在书写者那里,似乎没有了规矩,没有了束缚。不过,这并非真没了规矩,而是精神气质上抛弃了规矩,艺术表现上逾越了规矩。我们经常会看到汉简书法、石刻书法上的长撇大捺或最末一长竖笔,犹如晴空霹雳,轰然一声,急促直下,划破长空,震撼人心!要知道,这种艺术精神,并非出自文人贵族之手,而往往出自普通书吏。可见,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故此,康有为才盛赞汉人之"分",并在其书学名著《广艺舟双楫》中专辟"本汉"篇,阐述汉代的"八分"气象。
⑥汉代之后,从曹魏到西晋到十六国时期,再到北魏、北齐、北周,书法艺术几乎都表现为一种阳刚伟岸之象,可谓"丈夫气"十足。东晋书法则为之一变,开启了一种南朝风雅,其雄豪之气稍逊于汉魏八分。唐人崇尚雄强阳刚,但总体而言,已逐步走向定型化和规范化,缺少一点率性、烂漫的艺术气质。
⑦清代碑学促生了金石书风。书法的金石气拓宽了笔墨与宣纸的关系,将视野转向更广阔的书写材质,即两晋以前的书写载体——甲骨、碑石和竹木等硬质书写材料,使书法呈现出阳刚之美,书法审美产生巨大变革。碑学固可以救帖学妍媚之弊,然仍需以帖学之妍雅救碑学粗鄙之弊。
⑧书法审美总是在一种正反合的历史轨迹中前行,但不论如何发展,书法的"丈夫气"不可或缺。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都体现在这一时代的主流书风之中。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伟大时代,需要一种大丈夫的担当精神,尤应倡导阳刚大气、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书风。《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4日 08 版)
14.试分析作者论述⑤—⑦段的用意?(2分)
15.试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4分)
16.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5分)
山乡篾匠 李 汀
①在秦巴山区深处,寥寥炊烟升起的时候,背着竹背篓,头上缠着青布巾的篾匠,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开始走村串户找活路。
②清晨,浓雾笼罩的山村响起吆喝声:编竹篓篓、竹背篓,补竹——晒席、竹——撮箕喔——是篾匠手艺人上门了,赶紧端着饭碗迎出来,应承着:快屋里坐。篾匠放下背篓,主人同他坐在一条长板凳上,递上纸烟,朝霞的斑斓里有了浅浅的影子。篾匠眯着眼睛,淡淡的青烟遮住了他沧桑的脸庞。他走过去拿起立在街沿门上的烂了一个洞的簸箕,眯着眼睛说:我来补补。
③主人指了指屋后的一片毛竹林,篾匠拿上砍刀选了一棵竹子,锯短剖成指头宽的竹片,再换篾刀劈成细篾,用篾刀刮平整。这时候,整个院子都是竹子的味道,柔软、清香。细篾刮好后,篾匠在背篓里找出他的宝贝东西——篾舌。篾舌是一条长十几厘米、宽一两厘米的扁铁条,一头平一头尖,尖的一头镂条小沟。只见篾匠左手把篾舌穿过密实的编打层,右手把进补的篾片从篾舌上面的口上插入,左手抽出篾舌,把进补的篾片乖乖地带过来。一会儿,烂了的簸箕就补好了。
④"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篾匠师傅买了去,做成物件用途广。做把竹椅放门堂,夏日炎炎好乘凉。起青削黄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这曲调熟悉,像山歌一样飘在山沟沟里,篾匠师傅眼里闪烁着亮亮的光芒。
⑤我们家熟识的篾匠唱不出山歌。他是个哑篾匠,不唱山歌,但山歌在他心里。八十年代的山村,一副蒸笼是值钱的家当了。那时家里过年蒸馍,母亲要到邻村去借蒸笼。一年冬天,父亲一咬牙:"请篾匠来扎一副。"
⑥哑篾匠背着背篓来我家,初冬的阳光刚跃出山头,一抹阳光跟随他进了我家院子。他一边说着含混不清的话语,一边用手比划,和父亲交流。父亲说:"慈竹就在屋后呢。"篾匠从背篓拿出砍刀,去竹林里选竹子。我跟在他身后,帮他扛砍好的竹子。篾匠"呀呀呀"夸我。我笑,他也嘿嘿笑。
⑦把竹子扛回院坝,父亲已经在院坝里生起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柴火,映红整个院子。柴火旁煨着一壶老鹰茶,父亲对篾匠说:"茶水煨上了,渴了,就喝。"篾匠"啊啊"应承着,点上一杆叶子烟,含在嘴里,开始忙起来。从锯开始,经过剖、拉、撬、削、磨、刮等工序,一根根竹子变成蒸笼格的竹片,变成蒸笼盖的篾条,变成蒸笼的外框……老鹰茶"噗噗"冒着烟,我添了几次水,也不见篾匠喝,倒是那杆叶子烟袋他一直没有离口。
⑧篾匠背篓里有许多家什,弯刀、锯子、撮子、拉钻,还有用竹子做的各种小狗、小竹塔子、小虫子等玩意儿。弯刀是给剖开的竹子里面拉上口子用的,长长的手柄一头放在右肩上,弯刀那头用手按住使劲往胸前拉,剖开的竹片上留下一道道口子。锯子是用来锯竹子长短的,一锯子下去,细细的竹屑撒在土院坝里,引来一群蚂蚁排着长队,叼着细竹屑"嗬哟嗬哟"往洞口爬。撮子是用来撮竹节头的,剖开的竹子,把里面的节头剔除,需要这锋利的撮子一点一点撮出来。我有空就往篾匠的背篓里瞅,总想看那些乖巧好玩的小玩意儿。可是,篾匠不喜欢我靠近他的背篓,一靠近,他就开始"啊啊啊"喊叫,一次我定定立在他背篓旁,问他:"叫个啥呢?"
⑨他先是"啊"一声,指着背篓摆摆手,然后又是一连串"啊啊"声,比划示意我去看书。我笑了笑,懂了,他是说:"读书才有大出息。"我站在初生的朝霞里,给他朗诵《杨家岭的早晨》,他衔着青瓷叶子烟袋,眯着眼睛,望着红彤彤的阳光,眼里满是欣喜的光芒。他"啊啊啊"表达着自己的激动和赞许。
⑩一切准备好了,篾匠把柴火生大了,他要把准备好的竹片放在火上烤。烤好一面,再烤另一面。这时候,他有空歇歇了,蹲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喝着老鹰茶。有时,也随手用那些零碎的细竹丝,三下两下就编织好一只蚂蚱或一只小狗递给我。那时候,我觉得篾匠师傅是那么神秘,好像他啊呀不成语的言语,都有某种魔力和韵味。
(11)烤好的竹片滚烫,篾匠要趁热拉成圆圈。他用厚布垫上,一头拉在手上,一头踩在脚下,使劲拉手上的竹片,脚顺势移动,最后把拉过的竹片两头接上,木夹子夹住,再调整几下,竹圈就圆了起来。做蒸床最讲究,着床的竹片隙缝小指那么宽,窄了,蒸汽上不来;宽了,气全跑顶上了。这时候,篾匠师傅要吸上一口叶子烟,在心里琢磨,眼睛眯缝着。没有固定的隙缝尺寸,一切尺寸都在他的心里。用篾刀砍一口子下去,顺着口子剔开一隙缝。好了,就是这样一个尺寸的隙缝了。
(12)三床蒸笼做好了,篾匠依次把蒸笼码好,盖上蒸盖,圆圆的蒸笼立在院坝里,他长长出了一口气。对着远处的山峰"啊啊"吼起来,他吼的是"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起青削黄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吗?没有人知道,山谷回荡着"啊啊"的回声。
(13)蒸笼扎好了,那一年过年,我家蒸的蒸馍格外香甜。篾匠走时,从背篓里拿出一个小竹塔送给我,好多年后我才看清竹塔下还刻有四个字:好好学习。我一直珍藏着他给我的这份美好祝福,只要我坐在书桌上看到那小竹塔,那份美好和温暖迅速笼罩了我,心里不由得就燃起一种炽热来。
《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08日 20 版)
17.文章的主人公是哑篾匠,为何开篇几段还写到其他的篾匠?(3分)
18..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哑篾匠的性格特点?(6分)
19.自选角度赏析(12)段划线的句子。(4分)
三床蒸笼做好了,篾匠依次把蒸笼码好,盖上蒸盖,圆圆的蒸笼立在院坝里,他长长出了一口气。
20."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手自在民间,把你知道的手工艺艺人的事迹分享给大家。(2分)
四、写作(共40分)
21.阅读下面的名言,按要求作文。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斯宾诺莎
读了上面的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邹城六中二0一九年中考模拟(二)
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C 4.D 5. D 6.D 7.C 8.A
9.哪里有拿着国家的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就逃避的道理呢(啊)?
10.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他于是倒下了。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呼"卖国贼害了国家"而不停。
11.(1)角度①这是自然景物的描写: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更增加了行者思想之情乡。角度②运用反复的修辞,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因思想而辗转难眠的状态。
11.(2)白描的手法,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12.答案:.①人生古自故谁无死②一览众山小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④思而不学则殆 ⑤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1)要点:画面内容完整(1分),有情景(1分),语言生动连贯(1分)
(2)三改为叁 署名和日期对换
14.(1)从汉代到清代,每个朝代的书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2)书法审美总是在正反的历史轨迹中前行,不论如何发展,书法的"丈夫气"不可或缺。
15.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把书法的"壮美"和"优美"对比,突出了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的观点,从而论证了"书法要有丈夫气"这一中心论点。比喻论证:把"阳刚雄强,阴柔妍媚"分别比作"黄钟大吕、金鼓雷鸣,江南小调、丝竹管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这是书法艺术之美的两极"这一观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6.首先借用梁启超对学书法的分析引出本文的话题:"丈夫气"是书法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接着引用孟子的话阐述了何为"大丈夫",并分析书法的丈夫气;紧接着论述了不同朝代的书法丈夫气的表现;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伟大时代,需要一种大丈夫的担当精神,尤应倡导阳刚大气、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书风。
17.(1)铺陈,为哑篾匠的出场做铺垫。(2)篾匠不只有哑篾匠,还有其他的篾匠,开篇点题。(3)衬托哑篾匠娴熟精湛的技艺。
18.(1)娴熟的手工技艺:示例,篾匠"啊啊"应承着,点上一杆叶子烟,含在嘴里,开始忙起来。从锯开始,经过剖、拉、撬、削、磨、刮等工序,一根根竹子变成蒸笼格的竹片,变成蒸笼盖的篾条,变成蒸笼的外框。
(2)纯朴、善良,体贴别人,热心(热情):示例,有时,也随手用那些零碎的细竹丝,三下两下就编织好一只蚂蚱或一只小狗递给我。
(3)渴求知识,尊重知识:①好多年后我才看清竹塔下还刻有四个字:好好学习。②然后又是一连串"啊啊"声,比划示意我去看书。我笑了笑,懂了,他是说:"读书才有大出息。"
19.(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码好的蒸笼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蒸笼的情态,表达了我的喜爱之情。
(2)对哑篾匠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哑篾匠动作的娴熟、麻利,又表现了他三床蒸笼做好后轻松、得意的心情。
20.叙述概括简洁,事迹典型。
21.按中考标准。
2019年中考模拟题(二) 共六页 第 页(20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