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泉州素养竞赛试卷(二年级语文下册素养竞赛试卷)

二年级语文泉州素养竞赛试卷(二年级语文下册素养竞赛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7 05:24:56

保密★启用前

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指基于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开展数字业务,实现体育产业和体育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以提升体育企业绩效,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大众的消费需求逐步转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消费理念和行为逐渐转变,更多的消费者偏好线上消费。疫情期间,体育产业线下经营绩效大幅下滑,体育消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一些新业态、新模式登上消费舞台,在线教育、在线观赛、电子竞技娱乐消费等广受追捧,呈现爆发式增长。体育行业在受到直接冲击之后,主动求新求变,为行业注入新的元素。一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开发探索,从危机中开辟了新的消费蓝海。疫情结束后,一些消费者的体育消费习惯、消费领域会自然而然地延续下去。因此,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从疫情中推动体育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路径。

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应加强数字安全保障机构和措施建设,构建多元化治理系统。协同推进政府、体育企业、平台、用户主体纳入治理系统。制定推动数字技术发展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数字网络设施与技术支撑,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产权和投资领域的政策。同时,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应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居家健身、体育培训、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等关键应用领域为重点,通过实现这些应用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带动传统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也为产业转型培育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在后疫情时代,增加数字体育消费新群体的黏性和扩大消费群体是夯实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受众基础的首要任务。创新数字体育运营内容和运营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普及数字技能,挖掘潜在体育消费者潜力。数字经济时代带来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的商业模式。积极进行体育教育改革,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搭建政府、教育机构和体育企业三位一体的体育数字化培养体系,提高国民的数字素质,从而应对数字鸿沟。(摘编自李艳丽、杜绍《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材料三:

当前,数字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应用率不高。受到我国整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高的影响,当前体育企业创新以及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供给端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高,而需求端体育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当前我国体育企业开展数字化、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体育产业中应用不足,制约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体育产业数字人才短缺,制约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体育企业数字化人才标准不明晰,不利于培养体育企业数字化人才。当前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体育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标准、培养方向、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清晰,不利于培养体育企业数字化人才。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体育企业纷纷探索数字化转型,但主要停留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体育培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体育直播,借助SG、VR/AR技术开展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借助信息化、科技化技术开展体育制造全流程生产与服务等方面。关于数字经济的内涵,即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等,大部分企业缺乏认识。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体育产业如何有效借助数字技术转型发展,数字技术如何有效赋能体育产业转型发展,是当前体育企业亟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海量数据给监管带来较大困难。数字知识产权由谁管理、由谁使用尚不明晰,新型数字企业与传统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边界尚不明确,一定程度上给监管带来难度。而当前网络治理规则不完善、电商平台监管缺少相关制度、多元协同共同治理机制尚未建立、体育市场网络化监管不足,给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一定困难。(摘编自任波《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动力、逻辑、问题与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线下经营绩效造成负面影响,但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契机。

B.受疫情的影响,体育企业不断推动体育消费提质升级,这是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C.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关系到体育产业发展,应积极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有效赋能体育产业转型发展。

D.在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构建多元化的治理系统,建立起多元协同共同治理的机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体育产业链模式”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体育产业链中各环节存在资金和服务直接的双向联系,构建完整产业链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

B.体育赛事运营是整个体育产业链的核心,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应以赛事运营的数字化为突破口。

C.消费者是体育产业链中的服务对象和产品使用者,他们对智能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值得重视。

D.体育衍生行业涉及面较广,能为赛事运营提供主要资金支持,是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应用领域。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等关键应用领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传统体育产业就能完成数字化转型。

B.只有不断增加数字体育消费新群体的黏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供给与大众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C.由于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受制约,我国体育企业开展数字化起步晚,多数企业对数字经济认识不深。

D.要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既需要培养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同时也需要提高国民的数字素质。

4.材料一和材料三对“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一论题的论述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三第2段的论证不够严密,请从论点阐述和概念使用上作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又是遍野槐花香

李培禹

近几年,有几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是和李迪在永和黄河湾度过的。山西永和——掩藏在晋陕大峡谷深处的一片热土。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的是咱永和的乾坤湾。几年前第一次到访,恰是五月。霏霏细雨中,顾不上放下行李,我们便沿山路蜿蜒而上,当站在半山腰的观光平台上俯瞰乾坤湾第一眼时,一下被她的神奇、美丽、壮观震撼了。四月一过,黄土高原吹过来的硬风便软了下来,不经意间便形成了缕缕春风;不急不缓、不大不小的春雨,也适时撒落。而这一切,都是在春的氤氲中迎接着五月的到来。五月,湾里水涨,遍野槐香,白色、紫色的槐花儿,相间相连,开得热烈,一眼望不到边。

李迪一下爱上了这里,我们回京后,他只身一人留了下来。这是山西省最小的一个县,全县只有六万多人口。不大的县城,一个陌生人,一口京腔的红衣老头,见天个出现在街头村口。慢慢地人们称他李老师,县里的干部则尊称他“迪老”。

这“迪老”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他和街上的修车师傅成了朋友,小马扎上一坐,一聊就是一天。第二天,他又来了,聊。俩人都当过兵,李迪觉得“成了”(采访素材足够了),他便起身告辞。70岁的“迪老”,向这个名叫李永宁的修车师傅立正举手,啪!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修车老兵也赶紧起身,立正举手,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庄严一幕的后面,是一个老兵靠一手,修车的绝活实现脱贫的动人故事——“老李修车”,已收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一书中。

记得也是五月槐花开的时节,一大早儿,我就接到他从永和打来的电话:“培禹兄,打扰了。你听啊,我给你学两句……”听筒那边传来他学着永和人的叫卖声:“热馍馍,花卷儿,糖角角!热馍馍,花卷儿,糖角角……”我笑了,问:“迪老是不是又抓到好故事了?是不是又‘成了’?”他兴奋地说,糖角角就是糖三角。卖热馍馍花卷儿糖三角的老汉,跟咱俩一个姓,也姓李,叫李发呆,他卖这三样面食卖了十七年!自己做,自己卖,风里雨里天天喊,天天卖。十七年前做的馍多大,现在还是多大。“培禹兄啊……”李迪声音有点哽咽,“李老汉靠卖馍供三个女儿都上了大学啊……”

快递姐冯琴、卖粉条的大个儿、点豆腐的刘三、养驴的海云、唱道情的刘老汉……李迪五下永和,在这里“深扎”68天,一个个永和普通人在脱贫路上的故事,在他的笔下生动鲜活地呈现现出来。

最难忘和李迪在永和度过的最后一个五月,那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袭来的一个遍野槐花香的烂漫春天。

走出高铁霍州站,来接我的竟是迪老。他身边跟着两员干将——永和县文联主席马毅杰和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馆长张步军。两人笑眯眯地迎接我。我知道,迪老的根已深深地扎在这里了。

2020年的五月来了,山西永和黄河湾的槐花依旧盛开。我先是接到县委宣传部的电话,问迪老哪天到永和?不日,县长、县委书记的电话也来了,问迪老哪天来永和?永和的父老乡亲啊,你们怎会想到,此时,远在北京的三○一医院的病床上,迪老正在被病魔折磨着,而他也像战士一样做着最后的冲刺!他从湘西十八洞村采访归来便病倒了。此时,近30万字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作为作家出版社脱贫攻坚的重点图书,即将付梓。身体已十分虚弱的迪老,通过微信嘱咐责任编辑宋辰辰,封面一定要用农家妇女刘林翠的剪纸,她是永和剪纸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辰辰含泪连声答应:“迪老放心,一定用这幅剪纸作封面,一定署上作者的名字刘林翠!”迪老一连回了六个抱拳拜托的表情图。他轻声哼道:“春天槐花儿开,秋天枣儿红,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我累了,睡一会儿,准备完成十八洞村的书稿……”

6月29日9时38分,“一团火”燃尽了,迪老永远地睡着了……

又是一年相思雨,又是五月槐花开。

2021年5月23日,李迪塑像安放暨李迪事迹陈列室落成揭牌仪式在山西省永和县举行。这天,恰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的日子。

黄河涌波浪,遍野槐花香。(有删改)

文本二:

那天下午,天落着小雨,本来安排他到一个较远的地方采访,考虑到山高路滑,临时改为就近采访民间剪纸艺人刘林翠。

刘林翠,一位中年农家妇女,不善言辞。

迪老走进她家的剪纸展览馆,被那满屋子的剪纸作品震撼了。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迪老坐下来,想好好听听她的剪纸人生。

一开始,刘林翠似乎真没啥可说的,问一句,说一句。不问,不说。不到十分钟便“冷场”了。这是迪老万万没想到的。

迪老毕竟是迪老。这下,他不问剪纸艺术了,剑走偏锋,问起了她家建造这座漂亮小楼房的经过。这样一来,刘林翠的话匣子打开了。

此时的迪老,大脑中思索的已不是这次采访,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将刘林翠的剪纸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从而走上大雅之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迪老忙乎开了。

他举起手机,不停地拍摄墙壁上那一幅幅或憨态可掬,或精巧灵动的剪纸作品。回到住处,他连外衣也顾不得脱,便和《中国艺术报》联系,力推刘林翠的作品。因手机拍摄效果不佳,他又请当地的摄影师到她家重新拍摄一遍,第一时间发往北京,真是不厌其烦。拿迪老的话说,我能帮上的就一定要帮。后来,刘林翠的剪纸作品在《中国艺术报》上发表了。(摘自马毅杰《听迪老讲永和人家的故事》)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咱永和的乾坤湾”“她的神奇、美丽、壮观”等语句中,作者借人称代词的巧用表露了对永和的热爱与赞美,言简情深。

B.文中写迪老与修车师傅互致军礼,具有场面感和仪式感,既表现他们的相互尊重,也写出了他们作为退伍老兵对军营生活的怀念。

C.作者用“‘一团火’燃尽了”写迪老去世,与前文写迪老深入“街头村口”、“五下永和”等内容呼应,礼赞了迪老的奉献精神。

D.文章选取迪老的几个生活片断连缀成文,读来并无跳脱之感,这与作者紧扣迪老永和之行选材及褒扬、缅怀迪老的写作立场有关。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9时38分”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下午两点三刻”一样,都以具体时间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离世的不舍。

B.文本一交代永和举行纪念迪老仪式的日子,恰是毛泽东重要讲话发表纪念日,暗示迪老之文将像伟人讲话一样流传后世。

C.文本一重在表现李迪的创作追求和人格精神,故叙议结合;文本二是李迪永和采访经历的实录,因此以客观叙事为主。

D.从两个文本的相关记述可以看出,《永和人家的故事》在文体上属于长篇人物通讯,具有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

8.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迪老推介刘林翠剪纸作品的事,二者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各有何侧重?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叙写迪老事迹时,多次写到永和的槐花,这样处理对文章叙事抒情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言:“若开卫河,距黄河百步置仓废,受南京所运粮饷,转致卫河交运,则公私交便也。”上命延臣议,俟民力稍苏行之。九年春二月己未,命工部尚书宋礼开会通河。洪武中,河岸冲决,河道淤塞。故于陆路置八递运所,岁久民困其役。永乐初,屡有言开河便者,上重民力未许。至是,济宁同知潘叔正言:“浚而通之,非惟山东之民、免转输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也。”于是遣侍郎金纯发山东、直隶、徐州民丁,并力开浚。命宋礼总督之。十年春正月,巡按山东御史许堪言:“去年卫河水溢,河岸倒塌。”命工部尚书宋礼相度措置。夏四月,尚书宋礼奏:“今开河泄水以入旧黄河,则至海丰大沽河入海。”上命俟秋成为之。宣宗宣德七年,置吕梁漕渠石闸。初,陈瑄以吕梁上洪地险水急,漕舟难行,奏令民于旧洪西岸凿渠深二尺,阔五丈有奇,夏秋有水,可以行舟。至是,复欲深凿,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事闻,命附近军卫协成之。世宗嘉靖七年,通惠河成,粮运从河入,省轻费银一十一万,诏给军三之一。初,弘治中,议定折耗银曰轻赍,凡轻赍之银官给之。漕抚李蕙请费余贮库,听来年缺者贷偿之。上可其奏,着为令。嘉靖初,河漕总兵杨宏奏:“轻赍随军人,缓急有济。若贮漕库,非法也。”大学士费宏言:“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与之。”诏皆给军,军欢然。神宗万历七年,复筑高堰。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谷应泰曰:“漕河之底绩,古今之明德也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B.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C.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D.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未,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组合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用的是干支纪日法。B.递运所,是明朝重要的运输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粮食的运递,也负责军饷的运输等。

C.山东,古时候多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朝多指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的行省。

D.御史,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明朝称派到各地察吏政、修水利等的御史为巡按御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士唐顺建言疏通卫河,认为此举公私两便,成祖下令群臣商议,商议后决定待民力稍微恢复后再施行;后来卫河河岸倒塌,皇上便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

B.洪武年间,会通河河岸被冲垮,河道堵塞,运输被迫改为陆运,百姓劳役负担加重;永乐年间,成祖听取臣下开河的建议,派金纯征调多地民丁合力开浚。

C.原先,吕梁上游地势险恶,水流湍急,船只难行,陈瑄奏请让百姓开凿水渠以便行船;宣德年间,陈瑄计划深凿河道,宣宗听奏后命令附近军卒协助修建。

D.弘治年间,李蕙建议由官府统一管理多余轻赍银;嘉靖初年,杨宏认为将多余轻赍银贮存漕库并不合理,如果交给卫军,就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

(2)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与之。

14.明朝的河道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观小儿戏打春牛

杨万里

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篛。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注]①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诗人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古代民俗,立春前一日,用五色丝彩杖鞭打土牛,以示迎春和劝农。②牧童:指泥塑春牛旁牧童形貌的句芒神像。③年登:诗中指年景有收成的兆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儿童模仿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鞭打春牛,生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B.三、四句用明丽的色彩描绘“黄牛”“牧童”形象,暗含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

C.九、十句写农人麦穗作帚、稻米盈斗的生活场景,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

D.本诗以平白之语叙写乡村民俗,较典型地体现了杨万里诗清新自然、饶有谐趣的特点。

16.本诗题为“观小儿戏打春牛”,但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牛”,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荀子结合生活经验,列举常见生活事例,连续设喻,得出“_,_”的推论,说明了君子具有超越常人才德的原因。

(2)《离骚》中,屈原面对奉迎苟合的污浊现实,虽胸中愁闷郁积,无奈浩叹“。”但也表明了自己“_”,决不媚俗取巧的态度。

(3)“簪”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长针,作为一种物象,它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春望》中的“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使得社会上掀起了一场“最可爱的人”的致敬热潮,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学习、思考这段历史。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志愿军战士因补给_,只能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上啃冻土豆充饥。一位观众为了____,决定亲身体验一下先烈们的不易,把土豆煮熟后放进冰箱冷冻了十几个小时,取出后才发现根本咬不动,于是感慨万千,直言“不仅牙很酸,心也很酸”。

许多年轻人观影后,在_____和感动之余,也对自己历史知识的欠缺进行了反思。“关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我曾经感到不解,为什么要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力并不强大的情况下去打这场仗。”但电影中毛主席的一句话让他们_,“美军过了三八线,过不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意义,正如志愿军战士们所言,“我们打这场仗,是为了让后代不用打仗。”

对年轻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没有《长津湖》,(①);而看过《长津湖》的,(②),认为观看影视剧也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一种好方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贫乏抚今追昔震撼幡然醒悟

B.匮乏抚今追昔震动恍然大悟

C.匮乏忆苦思甜震撼恍然大悟

D.贫乏忆苦思甜震动幡然醒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社会上掀起了一场“最可爱的人”的致敬热潮,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学习、思考这段历史。

B.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致敬“最可爱的人”的热潮,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学习、思考这段历史。

C.电影《长津湖》的热映,使得社会上掀起了一场“最可爱的人”的致敬热潮,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学习、思考这段历史。

D.电影《长津湖》的热映,使得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致敬“最可爱的人”的热潮,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学习、思考这段历史。

20.根据图表信息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形状记忆材料属智能材料,能够“记住”第一次成型时的初始形状,在话当条件下它会呈现临时形状,但当受到热、光、电等外界刺激时,又可以从临时形状回到初始形状。近年来,形状记忆材料与纺织品碰撞出科技感十足的“火花”,让服装变得有记忆、更“聪明”。比如把镍钛合金形状记忆纤维加入“体型庞大”的婚纱或者演出服中,折叠后只需用电吹风吹一下就会恢复“出厂设置”。再如应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纤维制造防烫伤服装,(甲),然后固定在服装面料内。当该服装表面接触高温时,(乙),在两层织物内形成很大的空腔,使高温远离人体皮肤。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甲)首先把它加工成平网状,再进一步加工成宝塔式螺旋弹簧状

(乙)纤维迅速由平网状变回宝塔状,形状记忆纤维的形变被触发

B.(甲)首先把它加工成平网状,再进一步加工成宝塔式螺旋弹簧状

(乙)形状记忆纤维的形变被触发,纤维迅速由平网状变回宝塔状

C.(甲)首先把它加工成宝塔式螺旋弹簧状,再进一步加工成平网状

(乙)形状记忆纤维的形变被触发,纤维迅速由平网状变回宝塔状

D.(甲)首先把它加工成宝塔式螺旋弹簧状,再进一步加工成平网状(乙)纤维迅速由平网状变回宝塔状,形状记忆纤维的形变被触发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材料二: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比赛中,王曼昱替换受伤的刘诗雯出战,帮助中国队收获女团冠军。此前知道自己被定为P卡选手(替补运动员)后,王曼昱一开始有些失落,但她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封闭训练时就在每个细节、每个环节上按参赛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在队伍需要自己的时候上场,为国争光。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用于校刊“青年修身论坛”栏目投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