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永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以“崇尚英雄,热爱祖国”为主题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完成1-6题。
阅读下面两段学生摘录的文字,完成1-5题。
【甲】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 )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 )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 ,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
【乙】“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 a ;赞美祖国的山河, b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 c ……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负 重 如 无 私 奉 献
2、依次填入【甲】文括号内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jǐ 销 澜 ráo B. jí 硝 斓 ráo
C. jǐ 硝 澜 náo D. jí 销 斓 náo
3、依次填入【甲】文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视死如归 凝聚 挺身而出 B. 两肋插刀 聚集 铤而走险
C. 视死如归 聚集 挺身而出 D. 两肋插刀 凝聚 铤而走险
4、【乙】文a、b、c处应填的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为之沉醉为之感动 ②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③为之描画为之歌咏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5、【乙】文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删除“在”和“中”
B. 在“爱国”前加“让”
C. 将“发展、凝聚和生存”改为“凝聚、生存和发展”
D. 将“强大动力”改为“重要作用”
6、某中学九(1)班举行“热爱祖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请你根据下列提示,另外设计两项活动。(4分)
活动一:集爱国名言 活动二:唱爱国歌曲
活动三: 活动四:
(2)在“集爱国名言”活动中,小辰同学搜集了以下名言,其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在“唱爱国歌曲”活动中,请你为以下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节目序号 | 节目名称 | 表演者 | 表演形式 |
1 | 《保卫黄河》 | 九(1)班全体男生 | 合唱 |
2 | 《我和我的祖国》 | 九(1)班全体女生 | 合唱 |
7、名著阅读。(6分)
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以上文段摘自清代著名作家 的长篇讽刺小说《 》,其中的人物A是 。(3分)
(2)请结合原著前后情节,概括人物A放声大哭的原因。(3分)
8、请将下列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6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获取新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 , 。”
二、阅读与理解(共5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庭下如/积水空明 B. 盖竹柏/影也
C. 舍中/掩关熟睡 D.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 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C. 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 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 【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 【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 【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1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分)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4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搬家时,正值秋日,微风轻拂,湖上亭呈现出一派宜人的景色。
B. “系”字形象地描写了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C. “啼”字是指黄莺的啼叫,这频繁的啼叫声,难免让诗人更添烦躁之情。
D. 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地步,故而忧乐与共,灵犀相通。
14、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借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15-16题。(6分)
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重现人间 马思嘉
①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贺兰山苏峪口生态保护区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大量闪着神秘光泽的细白瓷碎片,以及部分从流沙中浮现的窑炉遗迹。
②a据调查,瓷窑遗址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13处窑炉。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1号和2号窑炉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开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大量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开采瓷土、石英、煤、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③专家介绍,两座残高逾两米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历经千年风雨,保存完好的风道、火膛、窑室、烟囱等遗迹揭示了当时高超的窑炉建制。b作坊遗迹还包括瓷土粉碎、贮存、拉坯、上釉、晾坯等痕迹,反映了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④今年2月15日,c国家文物局将这一考古新发现作为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2月22日,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据考古专家推断,这一窑址始建于西夏早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⑤d苏峪口瓷窑址项目负责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朱存世说,窑址废弃后就被山上流沙掩埋,后期人类破坏极小,因此是全国瓷窑址作坊遗迹保存最好的窑场之一。
(选自《半月谈》2023年第8期,有改动)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发掘苏峪口瓷窑完整作坊遗迹的时间是2017年。
B. 现已发掘的两座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高两米,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C. 考古专家认为,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建于西夏早期,是国内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D. 瓷窑址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废弃后就被山上的流沙掩埋,后期人类破坏极小。
1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a处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瓷窑遗迹的占地面积和窑炉数量。
B. b处加点的词语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可以随意调换,调换后并不影响表达效果。
C. c处“这一考古新发现”具体指代的内容是“发现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址”。
D. d处画线句子可以删除,删除后语意没有变化,语言更加简明,表达更加准确。
阅读议论性文章,完成17-18题。(7分)
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叶子鹏 王财忠
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③“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⑤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17、下列对选文第②段论证的观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
B. 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
C.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
D. 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18、请仿照第③段画横线部分,为该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
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30年的重量 余秋雨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
19、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什么。(2分)
20、 “贺年片”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1、第④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23、有人建议将标题“30年的重量”改为“跨越时空的师生情”。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5分)
三、作文(共60分)
2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文题一:自然界中,有绿色、红色、白色、橙色等各种颜色,五彩缤纷。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有的人生是绿色的,生机勃勃;有的人生是红色的,热情奔放;有的人生是白色的,纯洁无瑕;有的人生是橙色的,温暖宜人……你的人生是什么色彩呢?
请以“人生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文题二: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需要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负重如无私奉献
2C 3A 4B 5C
6、(1) 颂爱国诗篇 采爱国图册
(2)D
(3)示例:九(1)班男生给我们带来的《保卫黄河》气势磅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奔腾澎湃的黄河边上,去感受祖国儿女抵御外侮的豪迈气势。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祖国诚挚的爱,欣赏由九(1)班全体女生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
7、(1) ①吴敬梓 ②儒林外史 ③周进
(2)屡试不第,六十余岁,却连秀才也没考取,触景生情。
8、(1) 大漠孤烟直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9C 10A 11B
12、 (1)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吗?
13D
14、柳条、藤蔓、黄莺。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
15D 16A
17A
18、 示例:抗日战争时期的田汉用《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积极进取的诗人昂扬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
19、 “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学术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这些老师虽然受到政治的牵连,但他们在教学中仍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学问水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些老师,作者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20、内容上,“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贺年片”串联起全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表达了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深厚情谊,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
21、插叙。内容上,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他们在中学时代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亲近,展现了师生关系的友好,表现出作者等人对老师们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结构上,通过插叙中学时与老师的交际生活,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2、 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作者与穆尼老师之间的互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他对穆尼老师的理解和敬畏。这种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和穆尼老师之间关系的认知,展示了学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和教育的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让读者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23、标题“30年的重量”更好。这个标题更贴切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讲述30年前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30年后的再次联系展示了这份感激之情的延续和深化。这个标题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而“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标题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主题。
24、参考例文
人生的色彩
广阔的天空,让鸟儿懂得自由之蓝;葱郁的树林,让花儿懂得承担之绿;炽热的太阳,让人们懂得热情之红……世界因色彩而美丽,人生因色彩而辉煌。不同的色彩装扮着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
隐逸的绿色人生
扛把秃锄,披件蓑衣,往返在南阡北陌上,浅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这样陶渊明过着他隐逸的绿色人生。从山中来,到山中去,步着朝夕,披星戴月,早迎晨风,晚送夕阳地耕耘着,劳动着,没有怨言,没有后悔。崇尚自然,淡泊名利是陶渊明生活的标签。他的人生是绿色的,因为陪伴他生活的是绿油油的草地,葱茏的树林。也是因为这一片又一片的绿,让他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骨气,让他放下官名与利禄,退隐于山林,甘于平静,也乐在其中。处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静谧与和谐的生活,洒脱豁达,质朴真率,这便是陶渊明人生中独有的色彩。
豁达的蓝色人生
苏堤,犹如一条绿色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满,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尽管苏东坡在杭州只任职两年,但却完成了这一造福万民的苏堤。尽管苏东坡的仕途不顺,多次被贬,但他还是依旧怀着一颗豁达的心,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则做人。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豁达心胸就好比广阔而蔚蓝的天空,任鸟儿在其胸间飞翔,任云朵在其臂膀嬉戏。尽管,他的一生艰辛,一生坎坷,一生无奈,但他没有消沉,没有失落,没有愁苦。所以说,苏东坡的人生是蓝色的,是如同大海、天空一样的蓝,无论面对多少困难,也会依旧怀着那颗豁达的心,坦然面对一切。
“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赠我以悲哀”,这是闻一多的多彩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特有的色彩,把握人生的色彩,绘出精彩的人生。
生活需要微笑
那是一个炎炎的夏日中午,周围的一切好像要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化似的,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我因为急着要去买钢笔,不得不骑着自行车向文具店奔去。顶着烈日,我半睁半闭着双眼,心里暗暗地咒骂这鬼天气。汗水从脸上直流下来,流进了眼睛里,我急忙腾出一只手来擦汗。谁知,这时车子的前轮碰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石头,车子突然像喝醉了似的,剧烈地颤动起来,一下子摔倒砸路旁,还撞到了路边一个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被撞出两三步远,倒在了地上——我闯祸了!
我忍着痛,咬牙一骨碌从车子旁便爬了起来,连忙扶起了小女孩。她手里的冰棒碎了,奶油和着尘土弄脏了她那洁白的连衣裙。糟糕,小女孩的小手被划破了,鲜红的血渗了出来。“哇!”的一声,小女孩哭了。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纷纷指责我。我的头“嗡”的一声,像炸开了锅似的:“小女孩谁家的?”“如果是碰上个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为了医药费营养费什么的纠缠不清可就麻烦了!”我被吓呆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是,一位中年妇女挤进了了人群,惊叫着扑向孩子:“怎么啦?小女孩本来很小声的抽泣,顿时一发不可收拾:“妈”。我一看,更加不知所措了,只能站在那等着她的责备。可谁能想到,那位妇女拍拍孩子身上的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又看了看孩子划破的手,说:“不要紧,摔倒爬起来就是了。划破点皮擦点药就没事了……”。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可以平静下来,这位妇女可真通情达理。她拉着孩子的手,向我微笑点头,说:“看,你把姐姐吓坏了。没关系,以后骑车小心点就是了。”我愧疚极了,连声道歉。那位妈妈拉着孩子走出人群以后还回过头来。摇着小女孩的胳膊说:“跟姐姐再见!”随后又是一个温暖的微笑。
那甜甜的真诚的笑把一切不愉快和担心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知是汗还是激动的眼泪,从我的脸颊流了下来,流进了我的心里,让我今生难忘。我们的生活需要微笑:遇到困难学会微笑面对;遇到暴风雨学会笑着迎接;遇到挫折学会笑着应对;遇到失败学会笑着努力再来……从那天开始,无论到了哪里,那温暖的微笑就会伴随我到哪里,激励我做一个宽容的人,提醒我做一个宽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