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至2025年语文试卷(2024至2025年语文期末试卷)

2024至2025年语文试卷(2024至2025年语文期末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0 18:32:24

2024年的6道作文题在命题上的特色、在审题立意上的特点,笔者已写两篇文章做了详细分析,这两篇文章分别是《2024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及命题规律分析》、《2024高考语文6道作文题命题特色及审题立意分析》。那么,通过对这6道作文题的特色特点的详细分析,其对备战2025年的高考作文有哪些提示呢?笔者以为,有三点:

1. 作文题型上,材料作文题依然是主打。在今年的6道作文题中,虽然北京卷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但其他5套试卷的作文题均采用的是材料作文题的形式,而且在这种5套试卷中,全国卷的三道作文题更是无一例外地延续了往年的做法,即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的形式。全国卷的这一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考作文题在题型上的一种极具方向性的引领。这一点,我们在研究高考作文题的题型的时候,不能不重视。

2. 作文话题上,6道作文题毫无例外地均和学生当下的实际对接,均和当前的热点焦点事件对接。新课标Ⅰ卷从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出发,引导考生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其热点焦点性显而易见。新课标Ⅱ卷从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这两件航天大事出发,引导考生思考我们对“未知之境”的探索,其热点焦点性同样不言而喻。全国甲卷的中心话题是如何“与他人相处”,材料给出的答案是“坦诚交流”。阅读这样的话题,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当下的中美贸易战,想到一带一路,想到合作共赢。所以,其话题的热点性焦点性可谓一目了然。北京卷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所给的两道作文题——历久弥新、打开——紧扣考生的现实,考生写起来绝对顺畅自然。如果再看看前边的引导语,作文题的热点性几乎是呼之欲出。

天津卷作文题的中心话题是“被定义”与“自定义”,在这个媒体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这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时时都无法躲过的一种现实,弄不好,我们就会被他人“定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并能“自定义”自己,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个信息复杂多变的时代站稳脚跟,不迷失方向。上海卷作文题的中心话题“认可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同天津卷作文题的中心话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是“被定义”,还是“自定义”,换个角度看,就是个“认可度”的问题,所不同的是,“被定义”是被别人认可,“自定义”是被自己认可而已。

由此可见,今年的这6道作文题都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着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这一点,作为高三语文老师,在组织考生备考的时候,不能不认真对待。

3.命题思想上,立德树人显然还是主调。从上面的分析中,各位不难看出,今年的这6道作文题,在内容指向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要么指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要么指向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事件。比如北京卷,两道作文题从表层看,指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但只要我们略微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题目背后的大背景显然是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拿“历久弥新”这个题目来说,题目中的引语“经典阅读”,就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在当下日益功利化、浮躁化的今天,更是即将迈入大学的高中生们不能不认真对待、认真回答的一个问题。

如何备战高考?这是每年进入高三的老师和学生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不能不认真回答的一个问题。如何备战高考呢?途径不外乎三条:研读当年的高考真题、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读权威部门发布的当年的高考试题评析。而在这三条途径中,第一条途径无疑是最基础、最真实、最可靠、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条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要把当年的高考真题吃透了,嚼碎了,下一年的高考备考如何展开,自然会了然于胸。

对当年的高考真题一知半解,甚或一无所知,即使把《课程标准》背下来了,即使研读了很多的高考试题评析,对接下来的高考备考恐怕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不揣浅陋,接连写了多篇谈论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文章,个中的目的,就是吃透、嚼碎今年的高考真题,从而为备战2025年高考作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此,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