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1分)
你准备为班刊《漫步文苑》撰写卷首语,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小说·看百态人生】“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行走的镜子”,走进广袤小说天地,我们在这里陶冶性情,濡养灵魂。生动曲折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时而怡然自得,时而wǎng然若失,时而顿开茅塞,这就是小说的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诗歌·抒万千情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①诗是娉婷的女子,是轻盈的精灵,是落在心头的呢喃。②诗歌凝练了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生命境界的外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______。③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④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正有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
1、请为“小说·看百态人生”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广袤( ) (2)wǎng( )然
2、请结合语境,解释卷首语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濡养:______ (2)顿开茅塞:______
3、填入“诗歌·抒万千情怀”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言而喻 B.言不及义 C.并行不悖 D.相得益彰
4、“诗歌·抒万千情怀”卷首语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2分)
5、为便于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班刊的成书流程,请你根据下图撰写一份解释流程的文字稿。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3分)
6、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10分)
少年强则国强,诵读诗文经典,展现青春情怀。
青春要勇担责,展现少年向上力量,正如毛泽东主席的豪迈宣言“①______,还看今朝”。青春应乐观,李白高吟“②______,③______”,展现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青春当旷达,青少年应学习文人④______(人名)“不以物喜,⑤______”旷达的生活态度。青春讲奉献,“⑥______,⑦______”,我们常用李商隐的这两句诗赞美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青春当自强不息,不忘初心。“⑧______,⑨______”,尽管少年时代会有辛弃疾笔下的风华正茂又无忧无虑的阶段,而韩愈不辞衰老,不惜残年,“⑩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即使遭受贬谪,仍坚守忠君爱国之心。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游客获取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的渠道
(数据来源:2024腾讯洞察国内旅游调研)
【材料二】
2023年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快速恢复,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从火爆全网的“淄博烧烤”,到悄然走红的“尔滨”旅游,从地处西南山区的榕江“村超”,到富有西北特色的天水麻辣烫,在一个又一个网络旅游热点带动下,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旅游消费热潮。据统计,2024年元旦假期,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9.4%和5.6%;清明节假期,则分别增长11.5%和12.7%。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更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此起彼伏的旅游消费热潮中,不管是知名旅游城市的新去处新玩法,还是小众旅游地的新发现新体验,无论是传统特色小吃的突然走红,还是城市漫游路线的全新发现,我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直播、短视频等平台出现的网络热点,正吸引着部分游客前往旅行。从旅游博主、旅行达人到文旅局工作人员、普通市民,他们在网络平台的分享,提供了新颖独特的目的地探索方式,成为引流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实际上,不仅是游客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整个旅游消费市场都呈现出互联网经济的诸多特质——通过用户生产内容和话题设置,旅游目的地迅速获得流量,引发大众争相前往,网红目的地因而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打卡地。
(《人民日报》2024年04月26日,有删改)
【材料三】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与旅游活动的共享性互相契合,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传播渠道,而且可以打破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让受众也成为创作者和传播者。在江西景德镇,很多陶瓷手艺人面前都架有一部手机,他们面对屏幕生动讲解着陶瓷的制作过程。也有许多主播漫步街头,带网友走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体会这里浓浓的烟火气息,走进陶溪川文创街区,把玩充满时尚感的陶瓷文创,走进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距离感受工匠的专注与严谨……大大小小的直播间不仅提升了景德镇陶瓷的知名度,也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见证了一个陶瓷工业重镇向文化创意之都的转型。网络平台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对现实的文旅空间进行艺术转化,提升目的地的魅力和传播力。山西拥有众多珍贵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短视频《我曾梦见你》深入挖掘山西古建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魅力,构建了一个如《千里江山图》般的青绿山水世界。作品以古画为线索,辅以精美的实拍画面,虚实结合,展现独特的东方美学意蕴;视频的背景歌曲介绍了山西的著名古建筑,传统民乐与现代说唱的融合形成有效张力,吸引大量年轻人转发点赞。这则短视频发布后点击量过亿,很多网友留言要到山西旅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新网”2024年04月26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二,元旦假期,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较清明节假期增长更多。
B.材料二,网红目的地吸引网络平台用户生产内容、设置话题,迅速获得大量流量。
C.材料三,加点词“很多”“大量”表示范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D.材料三画线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短视频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一环。
8、观察材料一的图表内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仰望一朵治愈的云 明前茶
①赵辉永远记得,在他27岁生日的前一天,天空中出现了一朵巨大的积雨云。那时节,他本应无心仰望天空,因为他的博士论文屡次没有获得理想的实验数据,可能在理论猜想上就出现了谬误,需要修改研究方向。这意味着,赵辉不可能如期毕业。
②那段时间,赵辉心情郁闷,每天机械化地领材料、做实验、改论文,无心茶饭。这一天,他照例在下午三点钟才想起来,要去学校西门取外卖,匆匆吃完早已凉了的午饭,他骑着自行车往实验室赶,忽然听到前面的女孩赞叹:“那朵云,真是奇观哦!”赵辉停车仰望,湛蓝天空中赫然出现一朵巨大的积雨云。那是一朵近乎完美的蘑菇云,云底部分由发亮稠密的小云团组成,仿佛无数雪白的蚕茧在团聚,每个“蚕茧”都在悠然发光,而在云底之上,是展开的扇形云团,纤薄如庞大的水母,飘冉如高达数千米的轻纱帐篷,带着从云底喷薄而出的能量。
③赵辉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他判断,那朵云正好在离学校老图书馆不远的地方。他蹬车抵达了那朵云的正下方,发现那些蚕丝一样堆叠的浓厚云底,将周围的天空衬得更加湛蓝了,而蘑菇云的顶部正在缓缓地收拢,很像天空中摇曳的巨大降落伞。那一刻,赵辉的心被惊讶、震撼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欣喜占领了。在折返实验室的路上,他吹起了口哨。很快,他就被自己的欢快吓了一跳,原来这仰望天空的瞬间,把他从实验的不顺利、改论文的纠结以及竞争所带来的压抑中拔了出来。
④他从各个角度拍了蘑菇云的照片,放到了师兄弟群里,群里一片惊叹。紧接着,有人发出了从实验室的窗户拍到的蘑菇云——在被太阳照射的西面,出现了璀璨的宝光现象。
⑤赵辉记得,在这个群里,已经很久没有生活际遇的分享,更别提对自然景观的感叹了。所有人都被尽快毕业、尽快找工作的压力裹挟着,做学术似乎成了一种煎熬。
⑥长达数年的研究生涯中,赵辉的师兄弟靠奋力举铁来解压,师姐们靠一天数杯咖啡来抵御倦怠,赵辉从来没有想到过,在学业的缝隙里,抽出几分钟仰望天空,就能得到安慰。是的,这朵云忽然启迪了他——也许,留在一流的学者身边,把手头的前瞻性实验做得更扎实一点,比潦草地混个毕业文凭要有意义得多。能在校园里多看一年云,也没有什么不好吧。
⑦从此,观云让赵辉体会到了另一种生存意义,带着“跳出尘世外,坐看迷醉景”的悠游。赵辉有时会带着导师布置的任务,去外地的科研机构做实验。在飞机上,他会开着舷窗遮光板,戴上墨镜,细赏云天风景。他发现,飞机在起飞阶段,低空经常会形成像涌流的浓厚水雾一样的云,它们像平贴地面的瀑布一样,很容易因太阳的斜射而出现漂亮的宝光。一旦飞机爬升到万里高空,在离机翼几十米地方的卷云和卷积云,又仿佛带着天庭宝物的光辉,散发着丝质的光亮和棉花糖的甜意。
⑧研究半导体技术的赵辉终于成为发烧级的观云爱好者,这帮助他抵御了毕业前后的无尽彷徨。有一次,他去研究院面试,考官连珠炮般的追问弄得他有点窘迫。走出面试现场,赵辉意外遇见了低到几乎擦到高楼楼顶的跑马云,夕阳西下,它们一朵接着一朵,飞快移动,仿佛奔赴一次重大的聚会。它们严肃又倨傲,有时如长啸,有时如低吟,就像海涅在诗歌中所述的“苦痛的灵魂”。赵辉放下对面试的种种猜想与懊悔,开始拍摄这些令人震撼的云,并以延时摄影的方式,做成小视频,传给远在老家的父母看。
⑨老母亲看了赵辉拍摄的“跑马云大片”后,说:“能拍云,能吃得下饭,能意识到与其担忧狂风暴雨,不如在狂风暴雨之前欣赏这些永不再来的云……孩子,这个法子好,我终于对你放心了!”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上的云或浓厚或轻盈,既写云的状态,也隐含了赵辉的感受。
B.赵辉拍摄记录了不同的云的状态,同时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
C.在观云中,赵辉体会到一种生存意义,有了“尘世外”的悠游。
D.当赵辉成发烧级的观云爱好者后,他在研究院面试中顺利通过。
11、梳理情节,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3分)
情节
心情
博士论文需要修改
①
②
惊讶、震撼、欣喜
③
放下猜想与懊悔
12、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4分)
(1)很快,他就被自己的欢快吓了一跳,原来这仰望天空的瞬间,把他从实验的不顺利、改论文的纠结以及竞争所带来的压抑中拔了出来。(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夕阳西下,它们一朵接着一朵,飞快移动,仿佛奔赴一次重大的聚会。(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B.首联“凄凉地”“弃置身”,暗含了诗人被贬荒凉之地的痛苦和抑郁心情。
C.颔联用典,“闻笛赋”表明自己被贬时间之久,“烂柯人”表达怀旧之情。
D.尾联表达酬谢和共勉之意,表现了诗人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5、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意象言情,富含哲理,是千古传颂的佳句。请简要赏析。(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丰乐亭记(节选) 欧阳修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③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④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⑤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掇:摘取。②荫:荫庇,乘凉。③刻露:鲜明地显露。④岁物:粮食收成。⑤本:根据。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云归而岩穴暝 一屠晚归 B.临溪而渔 康肃笑而遣之
C.遂书以名其亭焉 有仙则名 D.修之来此 宴酣之乐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开头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再由近及远写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甲文“颓然乎其间”与“饮少辄醉”呼应,以太守醉之情态,将宴酣之乐推向高潮。
C.滁人生太平之世,享山川风俗之美,安丰年之乐,这是乙文“丰乐亭”得名的缘由。
D.甲、乙两文均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都体现“与民共乐”的高尚情怀。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9、甲、乙两文加粗画线的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2分)
20、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4分)
三、综合(10分)
21、班级开展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绘海报悟内涵】宣传委员为本次活动画了两幅海报,请你仿照示例,为海报拟写一句宣传文案。(2分)
宣传文案一:自强不息是勇攀高峰,坚韧不拔超越自我。
宣传文案二:自强不息是______,______。
(2)【名著中寻榜样】经典作品中有不少自强不息的英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按要求完成下表。(4分)
代表人物
主要事迹
①
他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性格隐忍,但面对高俅等人的不断迫害,最终在山神庙爆发,走上反抗之路,展现了不屈不挠、自我超越的君子风范。
“行者” ②_____
他在《水浒传》中以其武艺高强、忠诚义气、恩怨分明著称,景阳冈打虎、③______(填事迹),始终坚守正义,勇于担当,不断突破自我,成为后世喜爱的英雄人物。
艾青
在《艾青诗选》中,诗人常以土地和④______为意象,前者象征着民族的根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后者则代表着光明、希望与自强不息的力量。
(3)【思辨中有行动】在“自强不息故事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先贤立志成才的故事。范仲淹少有大志,发愤苦读,以天下为己任;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为中国科研事业奉献一生……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就“立志与成才”的关系展开热烈的讨论。请围绕话题,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4分)
四、写作(50分)
22、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面临各种挑战,如同置身于布满荆棘的丛林。而全力以赴,是我们手中最锋利的宝剑。这一次,或许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或许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比赛,又或许是突破自我的艰难抉择。在这一次中,全力以赴的精神熠熠生辉,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引领我们向着目标奋勇前行。请以“这一次,我全力以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写记叙文;②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