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模拟题语文卷子

最新模拟题语文卷子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5-03-12 03:18:18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全国Ⅰ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短视频平台通过“非遗 直播”“非遗 电商”等模式,打破了传统非遗传播的时空限制。如抖音非遗直播间中,油纸伞匠人现场展示“夹缬”技艺,观众可通过弹幕实时提问,甚至定制个性化图案。这种互动不仅让非遗技艺“活”起来,更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了文化传承的“共同经验范围”。

材料二
公元1054年,宋代天文学家观测到“天关客星”,其记录为现代天文学研究超新星爆发提供了珍贵史料。正如荷兰学者奥尔特所言:“中国古代天文记录的严谨性,使千年后的科学验证成为可能。”这种跨越时空的实证精神,恰是文明韧性的体现。

材料一中的“共同经验范围”具体指什么?(3分)

材料二中的“文明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文化传承规律?(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阅读下面小说节选,完成6-9题。
(小说虚构内容:乡村木匠坚持用榫卯技艺修复古桥,与工程师女儿就“传统工艺与机械施工”展开观念碰撞,最终合作完成修复工程。)

分析文中父亲坚持手工榫卯的心理动机。(4分)

小说中“古桥”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分)

对比父女两代人的技术观,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节选《宋史·天文志》:“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色白……岁余稍没。”辅以《梦溪笔谈》中天文观测方法。)

解释加点词:①“岁余稍没”中的“稍”;②“司天监言”中的“言”。(3分)

翻译句子: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4分)

本文的科学价值如何体现“知古鉴今”?(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题。
《夜观星象》·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赏析“银浦流云学水声”的妙处。(5分)

本诗如何体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思想?(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句子:
①《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②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所绘“”,展现江南山水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病句修改:敦煌研究院采用纳米材料,不仅让壁画色彩复原, 还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补写语句:在“非遗 教育”实践中, 方能实现文化基因的代际传承。

分析“墨子号卫星与《墨经》”的类比修辞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墨子号”量子卫星将《墨经》光学原理写入星河,敦煌壁画经数字技术重生。有人感叹:“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不是取代而是唤醒。”
要求:以“传统智慧与当代科技的双向奔赴”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1. 紧扣核心素养:融合科学精神、文化传承、思辨能力(小说阅读)。

2. 跨学科整合:文言文选取科技史文献,诗歌鉴赏结合天文与文学,体现“文理交融”。

3. 时代性导向:作文聚焦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呼应“文化自信”命题趋势14。

(注:本试卷依据高考命题规律及参考材料模拟设计,非官方真题。答案另文公开)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