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全册 下册第1~3单元(侧重下册第1~3单元)。
5. 难度系数:0.6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1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登上热搜。以山河湖海为“封”的语文课本,撬动了人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引发了强烈共鸣 A 山河美景,或秀丽壮美,或温柔浪漫,那些令我们魂牵梦萦的一面面风景,每一帧都被“语文课本封面”框住了,而这些风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教科书是一代代学子的集体记忆,当印象中的课本封面kuàyuè时空,鲜活又真实地出现在眼前,那段天真烂漫的求学时光也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大众藏在课本里的记忆被唤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里路上连绵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河流、清澈见底的湖泊和波澜壮阔的大海,都是我们学生时期对万卷书里“诗和远方”的chōng jǐng。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kuà yuè( ) chōng jǐng( )
(2)A处标点符号为 (2分)
(3)下列短语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魂牵梦萦 B.碧波荡漾 C.温柔浪漫 D.天真烂漫
2.小博总结了自己吟诵经典诗文的收获,并引用了一些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7分)
读经典诗文,就是读人生的经历。在《满江红》“① ,八年风味徒思浙”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困境;在《行路难(其一)》“② ,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我们读出了前途的迷茫、仕途的艰难。
读经典诗文,更是读文人墨客的精神。在《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③ ”中我们读出了青年人的坚定追求;在《渔家傲·秋思》“④ ,⑤ ”中我们读出了一心为国的赤诚;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 ,⑦ ”中我们读出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3.学校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8分)
(1)为了邀请家人们来参加毕业典礼,学生会拟写了一份邀请函,请你按要求修改。
邀请函尊敬的家长:您好!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毕业,本校拟于本月20号上午10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毕业典礼。在同学们人生的重要时刻,我校全体师生期待您的到来,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真知灼见的宝贵意见。 此致敬礼! xx学校 2024年X月X |
①邀请函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 ”,应改为“ ”。(1分)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回答。(3分)
古代称“同学”为“ ”,“桃李”是指 ,古人送别的方式有 。
(3)毕业之际,班级准备编写一本毕业纪念文集,以纪念初中三年的美好生活。请你完善下面的编写提纲。(3分)
《岁月如歌》编写提纲
内容构想:
[第一部分]名称:青春画卷
内容:班级毕业照,每位同学的生活照,集体活动中的难忘瞬间。
[第二部分]名称:难忘师恩
内容:① 。
[第三部分]名称:② (填四字短语)
内容:选出若干名对班集体有过贡献、为班集体赢得过荣誉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为他们立小传。
第二部分(4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2分)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A)可责(B)事(C)。蒙正③退以名上④,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教言著称。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
6.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文言词句 | 推断方法 | 解释 |
徒以有先生也 | 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 ① |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 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② |
卿何执耶 | 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 ③ |
天下缟素 | 词类活用推断:腰白玉之环 | ④ |
7.请从“矣”“者”“哉”“之”“而”“云”“耳”“以”中选出三个字还原到文中括号内。(3分)
谕中书选才(A)可责(B)事(C)。
8.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2分)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9.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面两句任选一句作答)(2分)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10.钱穆先生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结合【甲】【乙】选文和《鱼我所欲也》,谈谈你对唐雎和吕蒙正身上拥有的“士之精神”的认识。(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10分)
恃外不如善内
周鑫
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黑说》中讲到一个故事:楚国有个猎人,善吹竹笛,能仿百兽之音,以其诱捕野兽。刚开始,这个猎人吹出鹿音以捕之,结果引来了貙。猎人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貙。貙被吓跑了,结果虎的声音又引来罴。罴来了,猎人技穷,遂为罴“摔搏挽裂而食之”。对此,柳宗元感叹,“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猎人虽以打猎为业,却无打猎的真本领,成为罴的食物固然可悲,然究其原因,却在于他一味“恃外”而不“善内”。
②内,会意字,甲骨文从“门”,从入,本义是从外面进入内里。《说文解字》解释为“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引申为“里边”,与“外”相对。“善内”意谓修炼内功,从内里修养和提升自我。汉代刘向在《说苑·谈丛》中说:“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王阳明也曾提到:“不假于物,多向内求。”意在告诉人们,与其寄希望于他人外物,不如内求诸己、强大自我,强调了内在修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③善内自强,自强自立;恃外自弱,自弱自毙。人生在世,内里强大才能不惧风雨,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是靠自己的真实本领。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如果不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克服它、排除它,而是幻想于外力,结果往往不如意。相反,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把脚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就能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在明代侯方域《马伶传》中,金陵伶人马伶因学艺不精大败于李伶,想超越对方而向其讨教,但李伶又怎会倾囊相授?于是,马伶远去京师,苦学三年,长期深入生活,在观察模仿中提高技艺,演技大进,扮演的角色逼真传神,复出再次与李伶比试,大获全胜,李伶当场拜其为师。
④“恃外”不如“善内”。“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做到善内,就要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亲力亲为之后,从内里修炼自我心性,让自己变得更加丰盈和强大,这样走出的就是广阔天地。苏东坡的一生,风雨飘摇、颠沛流离。面对一个个至暗时刻,他的内心没有被环境吞噬,而是不断地修炼自己,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之路。贬官黄州期间,一家的生计没有着落,他就亲自开荒种地,托人从四川老家捎来菜籽种下。没有地方落脚,他就自己搭建雪堂。苏东坡性格豁达,内心丰盈,在不同的境遇中都活出了至高的境界。
⑤外求不如内修。要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唯有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自我赋能、自我提升,不断进行自我修炼、自我改造,才能在需要之时挺身而出、成就事业。倘若靠别人、借外力来哗众取宠,只能在充满变数的时光里碌碌无为。
1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选文第一段引用柳宗元所写的《黑说》中的故事,有何目的?(3分)
1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如何才能做到“善内”?(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笔 缘
丁立梅
①做这个,得耐得住性子,还要耐得住寂寞。
②我是被他店里的古朴吸引住的。
③店门口,青花蓝布之上,悬一支特大号的毛笔。笔杆是用青花瓷做的。谁舍得用这笔来写字啊,得收着藏着才是。
④这是边陲古镇。一街的鼎沸之中,它仿佛一座小岛,安静得不像话。
⑤我也才从那大红大绿的热闹中走过来。看见这店,身旁的大红大绿全都走远了,喧闹声响也都走远了,人自觉静了。
⑥怎么能不静?看他,静静的一个人,像支悬在墙上的狼毫①。白衬衫,褐色皮围裙,戴一顶卡其帆布帽,安坐于店堂口,手握镊子,膝上摊一堆说不上是什么动物的毛,一根一根地捡。他每捡一根,都要对着光亮处仔细看一下,分辨出毛的成色、锋颖、粗细、直顺等等。复低头,再捡。这样的动作,他不厌其烦地做,一做十五年。
⑦店堂狭窄,只容一人过。两边墙壁上,悬着字画。笔架上,各色各样的毛笔,或插着,或悬着,或躺着。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总有成百上千支吧。这些,全都出自他的手。一根毛一根毛地挑出来,然后,浸泡于水中,用牛角梳慢慢梳理,去绒、齐材子、垫胎、分头、做披毛,再结扎成毫。他说,做成一支毛笔,要一百二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
⑧从前他不是做笔的。他父亲是。他父亲的父亲也是。算是祖传了。父亲做笔,名声很大,方圆几百里,都叫得响。有个顶有名的书法家,专程跑上几百里,去买他父亲做的笔,一买几十年。书法家说,不是他父亲做的笔,那字,就不成字了总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
⑨父亲临终前,难咽气,说断了祖宗手艺。他当时在一家机械厂任职,还是个副厂长呢,多少人羡慕着啊。可是,为了让父亲能闭上眼睛上路,他选择了辞职,拿起镊子和牛角梳。
⑩这一做,就放不下了。说是热爱,莫若说是习惯了吧。每天早上醒来,他总要摸摸链子和牛角梳,再把室内所有的笔,都数上一遍,才安心。这种感情,不能笼统地说成执着或是热爱。它是什么呢?就好比你饿了要吃饭,你渴了要喝水,你打个喷嚏会流眼泪,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哎呀,说不清啦,最后他这么说。
⑪他辗转过不少地方,带着他的手艺。我这卖的不是笔,卖的是懂得。现在,能静下心来写字画画的人少,懂得欣赏这种手工艺的行家,更少了。他来到这边陲小镇,一年四季观光客不少,也总能碰上一两个懂笔的知己。所以,他住了下来。有个安徽的书法家,问他订制了十万块钱一支的羊毫。那得在上万只羊身上,挑出顶级中的顶级的毛,没有任何杂质,长短色泽粗细都一样。他为做这支羊毫②,花费了半年时间。
⑫遇到懂它的人,值!他笑了。房租却越来越贵,原来的店铺有两大间呢,宽敞明亮的,好着呢。现在只剩下这么一小间了,他说。
⑬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念初中了。孩子却对做笔没兴趣,有时放学回来,他苦心劝说,让他们帮着拣毛,他们却弄得乱七八糟的。做这个,得耐得住性子,还要耐得住寂寞。
⑭他姓章,叫章京平。江西人。他在他做的每支笔上,都刻上了他的名字。
⑮我不懂笔。但我还是请他推荐买了两支,八十块钱一支。笔杆上,镶了一圈青花瓷,很典雅。我带回来,插在书房的笔筒中。外面的桂花或是梅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我会掐一两枝回家,和这两支毛笔插在一起。
【注】①狼毫: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②羊毫: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
15.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用边陲古镇里小店“安静得不像话”,来衬托章京平“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
B.文中第⑬段运用插叙的手法,让故事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富有变化,人物形象更饱满。
C.房租越来越贵,章京平为自己只剩下一小间的店铺,经济效益受损而深深地惋惜无奈。
D.文章的最后一段既与标题“笔缘”相照应,又深化了中心,表达了我对章京平的敬佩。
16.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3分)
①我进店攀谈,章京平介绍做笔工序。→②父亲临终嘱托, 。→③书法家订购羊毫, 。→④ ,章京平苦心劝说。→⑤我不懂笔,章京平推荐我买了两支心仪的毛笔。
17.根据要求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白衬衫,褐色皮围裙,戴一顶卡其帆布帽,安坐于店堂口,手握镊子,膝上摊一堆说不上是什么动物的毛,一根一根地捡。(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每天早上醒来,他总要摸摸镊子和牛角梳,再把室内所有的笔,都数上一遍,才安心。(从加点词语运用角度)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19.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或感悟。(2分)
20.读贵有法。请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5分)
材料一:梁山泊主将宋江手书回复曾头市主曾弄帐前: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人无礼而不成,财无义而不取。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奈缘尔将行一时之恶,惹数载之冤。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忠诚既笃,礼数休轻。如或更变,别有定夺(主张)。
材料二:金圣叹先生点评水浒人物时,说吴用“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
- 根据材料一中摘录文字的相关情节,说说“财无义而不取”的意思。(2分)
(2)请结合原著内容,将材料二中的水浒人物举例并做简要分析。(3分)
第三部分(50分)
21.作文(50分)
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
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围绕话题,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体裁自选,诗歌、戏剧除外。(4)文章不少于600字。(5)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