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畸形(qí) 憎恶(zēng) 簇新(cù) 惟妙惟肖(xiāo)
B.校对(xiào) 颓唐(tuí) 契合(qiè) 沥尽心血(lì)
C.哺乳(bǔ) 凝望(níng) 嘶哑(sī) 随声附和(hè)
D.荒僻(pì) 粗糙(chāo) 称职(chèng) 前仆后继(p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化妆 震憾 油然而生 人情事故
B.屏幛 褪色 家谕户晓 丰功伟绩
C.安祥 陡峭 耐人寻味 不屑置辨
D.燥热 堕落 锐不可当 取义成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新时代十年,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全面复兴,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国产科幻文学与影视深度融合,两者相辅相成,掀起了一股科幻新浪潮,推动中国科幻进入异想天开的活跃期。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幻作家各得其所,发表了一批广受欢迎的科幻作品,不同类型的科幻题材影视剧不期而至,相继播映……
A.相辅相成 B.异想天开 C.各得其所 D.不期而至
4、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①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做饭”成为热点话题。②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的数量。③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④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更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
A.① B.② C.③ D.④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4分)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① 。书法与诗词、音乐、绘画、对联、建筑等都联系紧密,书法因文化而更具深刻内涵。书法的美呈现出多种样态,如字法呈现结构美,② ,墨法展示墨韵美……字法、笔法、墨法等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关键信息,为ChatGPT下定义。(不超过50字)(4分)
2023年3月5日上午9时,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在谈及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对话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表示,ChatGPT从源头上来看是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两个技术,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拥有大数据、强算力的智能系统。ChatGPT的火爆启示我们,人们不仅希望看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知智能,也希望出现更多“能读会写”的认知智能。
ChatGPT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
先子①讳序,字仲先,生于开宝六年,而殁于庆历七年。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②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观其诗虽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为怪。居乡闾,出入不乘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马,无以见之。”敝衣恶食处之不耻,务欲以身处众之所恶,盖不学《老子》而与之合。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属诸子。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凶年尝鬻③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卒不肯受。力为藏退之行,以求不闻于世。然行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以为古之隐君子莫及也。先公十五年而卒,追封蓬莱县太君。
(节选自苏洵《嘉祐集》卷十四)
【注】①先子:已经去世的父亲。②畋:打猎。③鬻:卖。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B.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C.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D.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8、下面对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联系成语“平易近人”,可推知“性简易,无威仪”中“易”意义为“平和”“温和”。
B.查字典,“怪”有“奇怪”“责怪”等义项,“然后人不以为怪”中“怪”应选择“奇怪”。
C.“敝衣恶食”中依据“敝衣”,可推断“恶”义为粗劣,与“众之所恶”中“恶”意义相同。
D.回顾课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可以推知“以家事属诸子”中“属”的意义为“嘱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父作诗内容涉及甚广,既有朝廷大事也有民间小事,从诗中还可读出许多道理。
B.先父生活简朴,不在意吃穿等外物,无论到哪里也不乘坐马车,怕引起老人误会。
C.先父乐善好施,常周济穷人,灾荒年卖田帮助饥民,丰收后乡民偿还,他却不肯接受。
D.先父不求世俗功名,不求闻名于世,但仍被乡人知晓,大家赞誉他超过“古之隐君子”。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
②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7分)
西江月 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12、这首词中“今朝露宿何妨”与“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何妨”一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三)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6分)
在“航拍中国”的镜头里,你看到过怎样的中国?飞越大海,感受“秋风萧瑟,① ”(曹操《观沧海》)的磅礴气势;俯瞰泰山,饱览“②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的神奇秀丽;临近三峡,欣赏“重岩叠嶂,③ ”的雄浑壮丽;掠过黄鹤楼,领略“晴川历历汉阳树,④ (崔颢《黄鹤楼》)的静好明媚。绿水青山、烟波浩渺展开了一幅优美的中国画卷,我们心旷神怡,不由吟诵“⑤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传达出对中华儿女团团圆圆的美好祝愿。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9分)
地球能形成,我们得以诞生在这里的概率有多大?《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说过:“你知道在宇宙中生命诞生的概率有多大吗?就像有一堆金属垃圾,来了一阵龙卷风把它们卷上天,然后它们掉下来自动组装成一辆车……所以我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要从137亿年前说起。最初的宇宙温度十分高,密度非常大,直到137亿年前,“创世大爆炸”发生,时间、空间和能量出现,大量基本粒子涌现出来。几十万年后,宇宙渐渐冷却,氢和氦等宇宙基本物质形成,其他元素也逐渐形成,其中就包括构建地球生命体的基质——我们身体里都有的碳元素。
46亿年前,大量尘埃集聚在一起,行星出现了,并逐渐增大自己的体积。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地球。最初,地球是一颗炽热的熔岩星球,它渐渐冷却下来并形成了坚实的地壳。地球开始具有足够的地心引力,这使它能够保持住含有水蒸气的气态大气层而不致散逸。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大气层,臭氧保护我们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适中的大气束缚住适量的太阳能,让地表温度保持舒适,在零摄氏度之上,让水不至于结冰。
水,是地球成功孕育生命的关键。根据化石提供的证据,大概40亿年前,在原始地球的湖海里就产生了生命。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分解了原始大气层中含氢的简单分子。这种早期的化学物质溶解在海洋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有机液。直到有一天,偶然出现了一种能够利用有机液粗略地复制自己的分子。这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生命的基本组件。
后来具有特别功能的分子终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分子集体,这就是细胞。若干单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细胞,初始的多细胞生物体通过随机突变进化产生新的生物体。大约20亿年前,性和繁殖产生了。自此,两个生物体就能整段地交换它们的DNA遗传密码,繁殖出大量的新个体,进化速度便大大加快了。
10亿年前,海洋里已经充满了简单的绿色植物,它们制造了大量的分子氧,逐渐改变了原来大量含氢的地球大气。虽然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高浓度的氧对没有保护的有机物来说也是一种毒药,大量的原始生物体因为适应不了高含氧量的环境而灭亡。生物慢慢繁衍又消亡,直到比氧温和得多的氮气加入,才逐渐形成我们现在呼吸的大气。
到5亿年以前,大量成群结队的三叶虫在海底猎食。现在,三叶虫只存在于化石中,它们已经于亿年前消失。寒武纪后,生命的进化节奏大大加快,鱼类和脊椎动物诞生了,植物从海里移居到陆地上,昆虫与两栖动物诞生,树和爬行动物出现了。恐龙诞生,哺乳动物出现,天空中有了初始鸟类。恐龙灭绝,灵长类出现。
在几百万年前,原始人类出现了。在动辄以亿年为计量单位的进化时间表里,只花了200万年就从早期猿人进化到现代人的人类,堪称进化史上的奇迹。
(摘自《你知道地球有多努力吗》,有删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的地球诞生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B.天体爆炸产生的氢和氦是地球生命体的基质。
C.地心引力能有效保持含水蒸气的气态大气层。
D.臭氧能避免有害辐射并为地表保持舒适温度。
15、下列对生命诞生及进化过程的相关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6、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作品,下列对其特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科学性强。如介绍地球形成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科学术语,如基本粒子、基本物质等。
B.文章逻辑清晰。全文从宇宙大爆炸、地球形成、人类出现到生命诞生,由主到次,层次分明。
C.文章语言准确。如“宇宙渐渐冷却”“大约20亿年前”中的“渐渐”“大约”“前”均缺一不可。
D.文章兼具通俗性。如引用刘慈欣的话说明生命诞生概率;运用打比方,将高浓度的氧比作毒药。
(二)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17-19题。(10分)
材料一
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唐芊尔) 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小学将启用“作业熔断机制”保障孩子充足睡眠。学校给家长的通知中,要求学生晚上超过9点就停止做作业,未完成的也不用补做。“作业熔断”很快登上热门话题榜。
据了解,“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和时长作出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据调查,学校布置的家庭书面作业少了,但家长们担心孩子成绩下滑,主动给孩子“加餐”,带来新的作业负担,孩子并没有睡得更早。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整体上发生了积极变化,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和校外培训班数量都显著下降。然而,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双减”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挑战。中高考的升学压力与“减负”之间的矛盾,仍呼唤着继续深化招试改革。此外,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仍把提前学习和过度学习作为制胜法宝。
为了说明过度学习的危害,笔者特意调取了一项大型研究项目数据库中某省会城市所有学校的26630名六年级学生的调研数据,制作了下面两个统计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过度学习得不偿失,这种现象亟待改变。
(摘编自《人民教育》)
材料三
过度学习是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理论的原因,也有制度和操作的原因。
首先与中国古代教育传统有关。中国素有读书做圣贤的思想,即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倡导“头悬梁,椎刺骨”,实际上就是鼓励“过度学习”。
其次是去理性的教育操作。这种教育操作违背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教育过程几乎无视儿童的需要,缺少个性化的教育;超前学习和重复学习现象严重。如小学数学在三年级就学习速度问题,此后各种类型的速度问题还出现在四到六年级的自然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
三是重知识的考评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考评的范围与内容就是教材中的内容,考试成绩代表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前途、教师的待遇和学校荣誉。它以分数作为排名和升学的唯一依据,导致分数上过于激烈的竞争。
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试图通过过度学习弥补。学习不应是学生生活的全部,童年岁月在学习领域以外欠下的耕耘,如运动锻炼和兴趣爱好培养、情商和社会性发展、生涯体验与价值观碰撞等,都需要在成年后用加倍的时间偿还。学习莫用十分力,留得几分行天地。
(摘编自《全球教育展望》)
17、下列对材料一的观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小学将启用“作业熔断机制”保障孩子充足睡眠。
B.江苏省常州市某校的“作业熔断”登上热门话题榜,引发社会热议。
C.“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和时长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D.“作业熔断机制”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们的作业多和睡眠少的问题。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实施“双减”后学生的培训和作业量明显减少,但过度学习现象仍然存在。
B.过多的课后作业时间以及过少的睡眠时间只会导致小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
C.过度学习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是无视儿童需要和教学效率低下。
D.过度学习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社会性的发展,影响价值观的形成。
19、过度学习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过度学习”现状?请结合上面材料简要说明。(4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0-22题。(15分)
春联儿 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①。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
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的清清楚楚,下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摸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居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右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啰嗦,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
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抢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
他又琐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哪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
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他说好几年没贴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替他拟了一副: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
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回转身子点点头。
“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节选自《叶圣陶作品精选》)
【注】①鸡公车:当时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
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用“见、站、转、拍、提”一系列动词,写出他的主动、热情。
B.文中在叙述老俞身世时特意提到他的原籍,有暗示苏轼对后世影响深远,东坡故里民风淳朴的意味。
C.文章中老俞多次提到前线大儿子的来信,言语之中流露出他对大儿子在外打国仗的无比自豪之情。
D.本文言简意丰,如文中老俞说“埋了”与杨绛的《老王》中老李说“早埋了”,都暗含悲痛之情。
2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①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这里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②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这句话形象生动,请简要赏析。)
22、文章以“春联儿”为题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四、名著阅读(6分)
23、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子瞻中学九年级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请根据下面调查结果,参照示例,按照要求,完善名著阅读活动方案。
要求:①可在备选名著中选取一部,也可选择2~3 部联读;②设计说明要结合所选名著内容,体现活动目的,要与活动形式一致;③100字左右。
五、写作(60分)
24、微写作。根据题目要求,将下面的句子扩写为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10分)
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二要体味诗歌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
要求:针对上述诗歌阅读的三种方法,从链接中各举一个例子,并作一些分析,更加清楚、具体地表达出你对诗歌阅读的认识。
【链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50分)
太阳、地球、月亮……是一家人;粒子、分子、细胞……是一家人;大树、花朵、小草……是一家人;汉族、藏族、回族……是一家人;“地球村”里的你、我、他,也是一家人……
请以“我们都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要扩写材料;(4)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参考答案
1C A.有误,“畸形”的“畸”应读作“jī”,“惟妙惟肖”的“肖”应读作“xiào”;
B.有误,“校对”的“校”应读作“jiào”,“契合”的“契”应读作“qì”;
D.有误,“粗糙”的“糙”应读作“cāo”,“称职”的“称”应读作“chèn”;
2D 震撼 人情世故 屏障 家喻户晓 安详 不屑置辩
3A
4D “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动宾搭配不当,前后两个分句不合逻辑。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更是为了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5①书法和文化联系紧密。②笔法呈现线条美(或力量美、走势美)。
6、ChatGPT是采用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技术,拥有大数据、强算力,能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对话的认知智能系统(聊天机器人)。
7A
8C “众之所恶”中“恶”指讨厌,不喜欢。
9B “无论到哪里也不乘坐马车,怕引起老人误会”错误。根据文意得知,他住在乡下,出入不乘坐马车的原因是有比他年龄大的人在步行,自己乘坐马车显得不尊重老人。
10、①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交往,无论贵贱贫富都能与他快乐相处。
②等到同族人中有要事需要谋划(商议),他就常常尽心竭力,反反复复帮忙却不感到厌烦。
参考译文:
先父名序,字仲先,生在开宝六年,逝世于庆历七年。娶妻史夫人,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是苏澹,二儿子是苏涣,三儿子是苏洵。先父年少时是个孤儿,喜欢做好事但不爱读书。晚年才开始作诗,能清楚事物的规律,反应敏捷完成迅速,总共几十年就写了几千篇。上从朝廷郡县的事情写起,下到乡间老百姓打猎捕鱼等生活的情趣,都可以在诗中见到。观看他的诗虽然不是很精巧,但可以凭借字里行间知晓透彻豁达的道理,心胸开阔是个才识卓越的人。他的性格平易近人,从不令人感到害怕,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交往,无论贵贱贫富都能与他快乐相处。他看见士大夫毕恭毕敬,人们认为他在巴结奉承,待看见他对田间老农和乡野百姓也是这样,这以后人们就不再感到奇怪。居住在乡下,出入不乘坐马车,他说:“有比我年长而走路的人,我若乘坐马车,不好意思见到他们。”衣服破旧饮食粗劣,他却不认为可耻,他喜欢身处人群中而不遭到众人讨厌,大概是没有学过《老子》而与老子思想相通吧。在家不管理家里的事情,把家里的事情嘱托他的几个儿子。等到同族人中有要事需要谋划 (商议),他就常常尽心竭力,反反复复帮忙却不感到厌烦。灾荒年月曾卖田来接济饥民。丰收之后,别人将偿还他,他说:“我自己卖田,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最终他不肯接受。他不想在世俗中求取功名,不求闻名于世。然而他长时间做好事,乡上有很多人也了解他,认为古代隐居的君子也比不上他。先父逝后十五年,被追封为蓬莱县太君。
11、C “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词中的“斜阳”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之意,马致远的“夕阳”才有思乡之情。
12、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遇而安的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13、①洪波涌起 ②造化钟神秀 ③隐天蔽日 ④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4C A.有误,我们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B.有误,碳元素是地球生命体的基质;D.有误,大气层为地表保持舒适温度而非臭氧。
15D 选项中三叶虫是海底生物,其化石只能证实海洋生物的存在。
16B 选项依据全文可知顺序是宇宙爆炸、地球形成、生命诞生、人类出现。
17D A.有误,选项属于陈述事件;B.有误,选项交代事件影响; C.有误,选项介绍事件背景;
18C 选项“无视儿童需要和教学效率低下”并非根本原因,是教育操作层面的原因,过度学习的根本原因应当由历史、制度和社会等合力而成。
19、示例:①学校应落实“双减”政策,重新拟定考评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严格控制作业量。②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教学,严格控制作业量。③家长少给孩子报补习班、不额外“加餐”,应该带着孩子多参加户外实践、多运动锻炼、培养孩子兴趣爱好。④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严格遵循作息时间,多运动锻炼。
20D 《老王》中老李说的“早埋了”,是一种冷漠之情。
21、①此处的细节是老俞推车不说话,喘气声很粗,表现老俞痛失小儿遭受沉重打击,内心悲痛,“我”胸口感到难受表现“我”对老俞遭遇的关切与同情。
②“嚼得稀烂,消化了”很形象地表现老俞对大儿子来信的珍视,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思念,体现了深深的父爱。
22、“春联儿”是指“我”写给老俞的一副对联,其内容是大儿子为国打仗是值得骄傲的,老俞推车拉人,靠力气吃饭,能自食其力是很自豪的,刻画出一个爱国劳动者的形象;春联内容是老俞的真实写照,揭示本文的主旨,升华中心,饱含了作者对老俞勤劳朴实、深明大义的高度赞美;新年将至,春联儿也表现了老俞重燃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春联出现在文章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作者不仅赞美老俞,更是对当时一批像老俞一样的勤劳朴实、爱国的普通劳动者的讴歌。
23、(一)活动形式:剧本杀
设计说明:角色分配——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角色定位:唐僧要演出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孙悟空演出敢于斗争的勇毅;猪八戒要演出热爱生活的憨态(喜剧形象);白骨精要演出为吃唐僧肉的执著状态。
(二)活动形式:英雄故事分享会
设计说明:我们讲述毛泽东、周恩来的故事,明确人生目标的重要性;贺龙,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彭德怀,学习他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红小兵,学习他们对革命生活充满兴趣,不畏艰难的勇气。
(三)活动形式:情境剧表演
设计说明:选择保尔的三段爱情进行表演。保尔与冬妮亚要演出对美好、舒适生活的向往;与丽达的爱情要表现“革命高于一切”的目标;与达雅的结婚,实现对自我的拯救,表演要表现出顽强的意志。
24、示例: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朋友要远行,好友相送有怎样的离别情境。长江滔滔滚滚,烟花是薄雾还是柳絮?我们可通过想象去理解。二要体味诗歌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远的船帆已消失,诗人站在那里久久凝视,他的心已随朋友远去。由孤帆、碧空、江水创设了一种伤离别的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但最后两句描写自然景色,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5、参考例文
我们都是一家人
每个人都有个最温暖的地方,那就是家。我有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家。虽然很普通,但是,我们都生活得非常幸福与开心,我爱我的家。
我有一位非常聪明的爸爸,他是这个家的大肩膀,还是这个家的主人。我的爸爸曾经是一位老师,但现在,他是一位老板了。在我心中,爸爸是最厉害的老师和最勇敢的英雄!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爸爸会非常耐心地教我,让我理解。爸爸平时对我非常好,就是学习方面抓得紧,他还会给我讲一些人生的道理。爸爸还喜欢和我开玩笑,还是我的家庭老师。
我有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我和弟弟犯了错误时,她就会非常凶,严厉地批评我们。她批评完我们之后,我会看着她的眼睛,她的眼神看出来,她心软了。妈妈的厨艺特别好,她的朋友都说她的厨艺比大酒店的厨师还厉害!我也这么认为呢!妈妈还有一双非常厉害的手,什么都会做。我的妈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妈妈。
我还有一位非常懂事的弟弟。许多人都说男孩子很调皮。可是呢,我的弟弟恰恰相反,他和别的男孩子不一样,他非常听话,在学校总是被老师表扬,在家里非常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两姐弟从来不打架,也不吵架。我们俩总是互相帮助。他不会的题目我会教他,有好东西我们会互相分享,我们俩从来不自私,我的弟弟是不是很听话呢?
最后就是我自己啦!我是这个家最大的女儿。我会做饭,我做的饭爸爸特别喜欢吃。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所以我最喜欢画画,而且画画还是我的强项呢!我平时爱看书,我感觉看书非常享受,很自在。
这就是我的家,有一位聪明的爸爸,有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还有一位懂事的弟弟,还有一个爱画画的我,我们都是一家人。虽然,家非常普通,非常平凡,但是,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我永远爱我的家!爱我家中的每一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