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基础知识(20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 阴晦(huì) 嗤笑(chī)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 祭sì(祀) 装jiàng(弶) 伶lì(俐) 潮xùn(汛)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B.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C.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答案:C
文学常识填空。(6分)
- 《故乡》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他的作品还有《青铜葵花》等。
默写。(3分)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阅读理解(40分)
- 课内阅读(15分)
阅读《故乡》选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我也说不出话。”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年闰土的苍老、憔悴、贫困,表现了他生活的艰辛,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2)“我”见到闰土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为什么?(5分)
答案:“我”见到少年时的好友闰土,心中充满喜悦与激动,所以“很兴奋”;但眼前的闰土与“我”记忆中的闰土判若两人,而且两人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隔膜,“我”不知从何说起,所以“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3)选段中“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什么?(5分)
答案:“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我”和闰土之间因生活的磨难、社会的等级观念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灵上的隔膜。
- 课外阅读(25分)
阅读《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6分)
答案: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在雪天去县城参加考试,父亲不顾寒冷,肩挑柴禾送“我”去车站,“我”看到父亲被雪染白的肩头,深受感动的故事。
(2)文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8分)
答案:①渲染了寒冷的氛围,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因为下雪,父亲才会肩挑柴禾送“我”去车站。③烘托了父亲的形象,雪天的寒冷更能突出父亲为了“我”不顾严寒的伟大父爱。④衬托了“我”的情感,“我”看到父亲肩头的雪,内心深受触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心疼。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11分)
答案:①勤劳能干:从父亲靠砍柴、卖柴供“我”上学,肩挑柴禾走很远的路可以看出。②关爱子女:父亲在雪天送“我”去车站,担心“我”冷,体现了他对“我”的关爱。③坚强:在寒冷的雪天,父亲不畏艰难,坚持挑着柴禾前行,表现出他的坚强。
写作(40分)
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以上试卷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