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红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引擎(qíng) 联袂(mèi) 泊(pò) 位 恬(tián)不知耻
B.羞赧(nǎn) 果脯(pǔ) 澎湃(pài) 咬文嚼(jué)字
C.湍(tuān) 急 阐(shàn) 明 天堑(qiàn) 一曝(pù) 十寒
D.破绽(zhàn) 怯懦(nuò) 颤(chàn) 动 一叶扁(piān) 舟
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令人眼花 乱。
B.书市上人群熙熙攘攘,穿流不息,好不热闹。
C.你别把这些 官野史当真,里面尽是些虚无缥渺的事。
D.老人虽已年逾古稀,但依然身体硬朗,精神镬铄。
3、对下列成语中红字的字解释的一项是【 】
A.乔装打扮。乔:装假。
B.少不更事。更:经历。
C.每下愈况。况:比较,引申为“通过比较而明显”。
D.生灵涂炭。涂:涂抹,引申为“沉溺于……之中”。
4、对下列两个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②他埋怨我说:“你让我给你借小说,人家借来了,你又不看。”
A.①②代词使用均没有毛病。
B.①②代词使用均有毛病。
C.①代词使用有毛病,②代词使用没有毛病。
D.①代词使用没有毛病,②代词使用有毛病。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6、依次填入下文①⑤五个标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些同志①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②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③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④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经济建设任务又很重的时候,他们往往⑤自觉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看待。
A.不 不 尽管 然而 才
B.也 也 而且 但是 就
C.又 又 而且 然而 则
D.既 又 虽然 但是 也
7、下列各句红字的部分与“他「对我的帮助」很大”中红字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
A.大家「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B.他「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
C.我们「对自己的优势」信心十足。
D.同志们「对他的批评」语重心长。
8、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9、对下列古诗句中红字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10、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传统节令是【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11、下列作品的作者正确的一组是【 】
《国际歌》词 《复活》 《家》 《女神》
A.欧仁·鲍狄埃 阿·托尔斯泰 丁玲 郭沫若
B.比尔·狄盖特 列·托尔斯泰 丁玲 艾青
C.欧仁·鲍狄埃 列·托尔斯泰 巴金 郭沫若
D.比尔·狄盖特 阿·托尔斯泰 巴金 艾青
12、人民机器厂1992年共购买了价值人民币10036789.24元的原材料。请将该厂支付的人民币金额用大写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蚍蜉撼大树,_______________ 。(韩愈《调张籍》)
1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1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1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一》)
17、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8、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8分)
1、(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子,汉末入吴为武昌渡长。时校书郎吕壹操弄权柄,大臣畏之,莫有敢言者。……荐为郎,太祖①引见喜之,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后数月,壹事发坐诛,衡大见显用。……时帝为琅 王在郡,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妻习氏常谏不可。衡不从。寻而帝立,衡忧惧,谓妻曰:“不用卿言至此,今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人,先帝赏拔过量,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北归,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衡从其言。衡欲为子孙储业,妻辄不听,曰:“财聚则祸生。”衡遂不言。后密使人于江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恶吾治家,故穷如此。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当足用耳。衡亡后,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父每欲积财,吾常以为患,不许。七八年来失十户客,不言所之,当是汝父有此故也。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亦当比封侯。’吾答云:‘人患无德,不患不富贵,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今无乃是耶!”子访得之。
〔注〕①太祖:即孙权,三国吴开国皇帝。
②琅 王:即孙休,三国吴第三个帝王。
1.下列两句中红字的正确词义是【 】(2分)
①「莫」有敢言者 ②奸「短」数千言
A.①没,没有、②过错
B.①没,没有、②坏话
C.①没有谁、②坏话
D.①没有谁、②过错
2.文末“子访得之”中“访”字的词义是【 】(2分)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3.下列例句中红字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衡数以法绳之
②妻习氏常谏不可
③妻辄不听
④恒见汝父成太史公言
A.① B.②④ C.③ D.②③
4.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分)
①壹事发坐诛
②不用卿言至此
A.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B.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C.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杀
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D.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2分)
A.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作猜疑
B.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而又预作猜疑
C.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而又叛逆猜疑
D.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6.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 】(2分)
A.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B.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C.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D.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7.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李衡想“奔魏”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不用卿言至此
②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疑
③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
④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
⑤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
⑥寻而帝立,衡忧惧
A.③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对于文中自“衡欲为子孙储业”至“今无乃是耶”一段文字的内容,以下所作说明正确的是【 】(3分)
A.李衡想为子孙储业,但其妻看重德行,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因而坚决反对积财,以致家境渐渐贫困。
B.虽然李衡用沉默不言来表示自己心里同意妻子不应积财的观点,但他还是暗地里添置产业,默默地为子孙后代储业。
C.李衡为人有其虚伪的一面,他不像某些贪官那样公然聚敛财富,而是称引太史公言作为借口,种橘千树以添置产业。
D.尽管李衡经常说到种千树橘可以相当于封侯,但其妻却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无须为子孙添置产业。
2、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文末说的“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2分)
A.化学的 B.生理的 C.生物的 D.物理的
3.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4分)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3、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又□□,既□□又□□,既□□又□□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1.文中倒数第二段的空格里应填入什么词语?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我会像你一样既_____又_____,既_____又_____,既_____又_____吗?
2.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青菜》的旨趣最为接近【 】(4分)
A.没有美德就没有幸福可言。--(法)卢梭
B.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但丁
C.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智慧。--(俄)冈察洛夫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李白
5.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1分)
_______________
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些语句用这种人称表述取得了比用其它人称表述更好的效果?(举一例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60分)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中学高三(1)班学生小张因病缺课两个月,他担心影响高考,请同班好友小王帮他补课。后来,小张的学习成绩跟了上来。小张的母亲很感激小王,尽管家里不富裕,但还是托人给小王捎来了二百元作为报酬。小王收到钱后感到很为难,他找班主任谈了自己的看法。
班上的同学知道这件事后,产生了各种议论。在班会上,大家围绕这件事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假设你是该班的一名成员,请你在参加了讨伦会并和小王交谈后,给校广播室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说明】本试卷由题吧(tbar.cn)基于生成,内容排版与原试卷略有不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